一流的审计人员这样培养洞察力…

职场   2025-01-27 06:00   北京  



正如《教父》中那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洞察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着个人职业发展的高度。

敏锐的洞察力是内审人必须拥有的关键素质。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审计人员,能够迅速捕捉到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决策支持。那么,内部审计人员究竟该如何培养这种至关重要的洞察力呢?

 

一、积累丰富多元的经历

 

郭德纲曾说:“活得明白,与时间无关,跟经历有关。”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而言,丰富的经历是培养洞察力的基石。经历就如同是审计人员的“实战练兵场”,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参与各类审计项目,无论是财务审计、合规审计还是绩效审计,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环节的机会。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能够熟悉企业各个业务板块的流程、制度以及潜在风险点。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审计工作本身,还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对于审计人员来说缺一不可。读万卷书,意味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包括财务、税务、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行万里路,则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关注行业动态、市场趋势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外部因素往往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在风险。

 

二、运用第二层思维深度剖析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大部分人可能仅停留在第一层思维,即对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然而,真正具备洞察力的审计人员会运用第二层思维,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例如,当审计人员发现某部门的费用支出在短期内大幅增加时,第一层思维可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是业务量增加导致的费用上升。但具备第二层思维的审计人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业务量增加是否合理?有没有其他潜在因素影响费用的增长?该项费用的增长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预算安排?通过这些深入的思考,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费用增加的背后可能存在着管理不善、内部控制失效或者是业务流程不合理等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满足于第一个蹦到脑海里的答案,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大家都认为对的答案。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常规思维。当面对一个审计发现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不同时期、不同部门或者是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数据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差异和异常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审计人员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三、巧用归纳与演绎验证洞察

 

归纳和演绎是形成认知和验证结论的重要逻辑方法,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洞察力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归纳是指通过对一系列具体审计事项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共性问题和规律。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会接触到大量的审计证据和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零散的、孤立的。通过归纳的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将这些看似无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特征。例如,在多个项目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不同部门在采购流程上都存在供应商选择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归纳就可以得出企业整体在采购环节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的结论。

 

演绎则是从归纳得出的结论出发,进行进一步的推理和验证。还是以上述采购环节供应商管理存在漏洞为例,审计人员可以演绎出如果不加强管理,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增加、采购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腐败问题等预测。然后,通过收集更多的证据,如采购价格对比数据、供应商资质调查资料、采购合同条款等,来验证这些预测是否正确。如果收集到的证据支持了演绎的结论,那么就可以进一步确认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果证据不支持结论,那么审计人员就需要重新审视归纳的过程,查找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通过不断地归纳和演绎,审计人员可以从零散的审计发现中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准确洞察企业运营中的问题本质,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服务。


运用MECE原则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运用MECE原则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相互独立、互不重叠的子问题,并且确保所有可能的因素都被考虑到,没有遗漏。

 

例如,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审计人员可以将内部控制体系按照业务流程、控制环节等维度进行分解,确保每个子问题都有明确的边界和范围。在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时,也可以运用MECE原则,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类,如人员因素、制度因素、流程因素等,然后逐一进行分析和验证。


通过运用MECE原则,审计人员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问题,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的情况,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其他提升洞察力的实用策略


(一)先说结论

在向管理层汇报审计工作时,先说结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麦肯锡的电梯理论强调,在极短的时间内要能够清晰地传达核心观点。内部审计人员在汇报工作时,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首先将审计发现的关键问题和总体评价呈现给管理层,让管理层能够迅速了解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成果。

 

然后,再详细阐述问题的具体情况、原因分析以及改进建议。在阐述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运用合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


例如,在汇报审计发现的某一重大风险问题时,审计人员可以先明确指出该风险问题的存在及其对企业的影响,然后再详细说明风险产生的原因,如内部控制缺陷、人员违规操作等,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通过先说结论的方式,审计人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管理层的注意力,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二)培养洞察习惯

洞察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每一次审计项目都视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在生活中,审计人员也可以通过阅读、参加培训、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此外,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方法,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定式。通过培养这些习惯,审计人员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和敏锐,洞察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总之,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洞察力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通过积累丰富的经历、运用第二层思维、巧用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同时结合遵循MECE原则、先说结论以及培养洞察习惯等实用策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准确洞察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和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审计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提炼技术,在技术中探索方法,在方法中归纳思想。欢迎大家投稿、留言或转发,一起分享审计实践中的经验、技术、方法和思想。交流与合作能够创造和提升审计价值。审计世界,有你更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