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发表】
当野草有了自己的名字
◎吴蓉
带孩子外出时,孩子是否问过路边草的名字?
儿子小时候,我带他出门,小家伙老问:“这是什么?”我总不厌其烦地告诉他:“这是草。”次数一多,我也不耐烦了。总以为是孩子小,只是爱问大人问题,丝毫没有深思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我这种带孩子方式用育儿专家的话来说,叫低质量陪伴。
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不再问我简单的问题,到了“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从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家庭教育理论的我,再也不敢随意敷衍。每当孩子问我问题,我总是耐心解释。令我惊讶的是,孩子并不是随口一问,他是真的想知道。可是我的解释多数都能引来更多的“什么”和“为什么”。
如果是当年的我,肯定打退堂鼓。孩子的“为什么”实在太多了,而我们的精力被工作与生活消耗后,哪来那么多耐心回答孩子那没有止境的“为什么”。记得我小时候也爱问为什么,可是爸妈往往回答几句后就会吼:“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赶紧干你的事去!”慢慢地,我也就不爱问,更不去思考问题。
现在,我知道维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性。孩子只要问,我就很高兴。即使是简单的问题,我也耐心解答。如果复杂的问题,能解释清楚的我认真回答,解释不了的母子二人上网寻求答案。等到孩子再问我:“这是什么?”我开始认真打量路边的野草。
看着郁郁葱葱的野草,我蹲下来与他一同观察。首先是鬼针草。“这棵草名字是鬼针草,你看花谢了后,种子像针一样,很容易沾在别人的裤子衣服上,种子就和苍耳一样传播,它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鬼针草的旁边是车前草,我们两个就蹲在路边,一样一样认,不懂了我就用识图、扫一扫等搜索。儿子听得很认真,还上手摸。同时追问不同季节里,草的变化。
他认真求知的样子令我十分欣慰,并且对他思考这些草四季的变化而感到惊讶。这是孩子深层思考的开始。从此,我们一有空就蹲在路边研究野草。而草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了自己的名字,在孩子的眼中,草有了区别。年岁渐增,识字多了,他没有我的陪伴,也会自己翻看书本,寻找新的草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归纳出来,理论看起来很复杂,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孩子的思考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从浅到深,按顺序进行。在两个阶段转折期里,思考方式也许会具有两个阶段的部分特征,这是正常的。孩子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能扩展成功,自然能促进孩子思考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变得更加成熟。孩子每一个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对他们思维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因而,面对孩子的提问,遇到我们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孩子需要的不只是一个问题的答案,他们更需要寻找答案的过程和办法。
所以当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心扉已经向我开启。不管孩子是平庸还是杰出,都不妨碍我们用行动告诉他们:孩子,这个世界我愿意与你一起去探索、去认识。
如今,儿子已经成为哥哥。他牵着妹妹的手,向她介绍每一种草的名字,就像我最初告诉他的那样。虽然妹妹才学会说“花花”。但是儿子总会弯着腰耐心告诉她,这是什么花。当遇到不认识的草时,儿子还是会回过头,朝我喊:“妈妈,快来!我们一起看看这棵小草叫什么。”
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浇灌长大,当他们获得充足的爱时,这些爱一部分会化为养料助他们成长,一部分会被他们传递出去,温暖下一个人。当野草有了自己的名字,爱也有了自己的样子。
散文:
刘忠焕 徐翠华 陈家凤
诗歌:
严广云 石相宝 苏家慧
小说:
谭维斯 黄建实 王文华
儿童文学、校园小作家:
陈丽虹 李长业 蒋兴明 王文华 徐华莙
苏家慧 邹凯丽 邹 静 王德丽 吴豪蓉
生态文学:
郭梅燕 陈海春 蒋兴明
网络:
王 群 吴 蓉 陈泮蓉
校对:
宁春燕
审核:
葛全璋
合浦县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