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山口中学
1.市井小民也有九霄揽月之志/ 高2203班 陈方坤/指导老师 莫颜敏
2.天生就是孤独的灵魂者/ 高2209班 汤成荣/指导老师 莫颜敏
高2203班 陈方坤
生于市井,养于陋巷。市井小民大多皆是普通平凡、忙忙碌碌、计较得失,随世俗的波浪而逐流。可有的市井小民看到了那高悬于九天的玉盘,心底便暗然长出了不甘于平凡的嫩芽,藏着“九霄凌云揽月”与“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枝芽。
初得成绩自喜之时,暗自发誓下回定要夺得那名次之首。于是孩童闲暇之余的手中书,夕阳下的桌椅,桌上摆放着的题本与孩童伏案的身影俨然成了记忆里的一道光。终是夺得了那名次之首,孩童为此开心了许久。孩童想:我已是第一,别人又怎比得上我。于是相对于学习的枯燥,孩童选择了玩乐的快感。
孩童的那小桌椅依旧,桌上的题本已然还在,孩童在桌椅间伏案的身影却难得一见了。日落西山之时将桌椅拉长的影子,似乎在诉说着孩童错误的选择;那本应在孩童手中的书也在床上被风吹开,若是临近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也将是四个大字——骄兵必败。孩童的玩乐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名次之首早已远去。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当年的孩童也在时间的推动下长成了少年。
而在一次读书的途中少年不由得想起了孩童时的贪玩成性,不禁摇头一笑,似是在笑当年孩童的坐井观天,于是少年捧起手中的书继续细细地咀嚼起来。成长让少年明白了读书能使人明事理,判是非。可是枯燥乏味的圣贤书,劝退了少年,少年读起了其他的书。有鲁迅先生的文章,史铁生的散文,余华的小说……而在读书的同时,少年因自己的字过于潦草便捡起了毛笔练起了字,从潦草到勉强工整,也使少年下了许多的功夫。
在读书的几载中,市井小民的少年心中的那棵嫩芽的枝芽长出了绿叶起来。
可在少年成长的十几载中少不更事,却遇到了许多的绝艳之人,文才惊人之辈。让少年觉得自己如一粒浮尘见青天,少年的平庸也使少年心中深处涌起过无力感,可转瞬即逝。
世间的天才太多,时常让少年也想惊才绝艳,一观山巅的风景;也想如李白那般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也想像杜甫一样笔墨跃纸间犹记半唐史;也想学张若虚的一诗便绝迹,孤篇盖全唐;更想的是与有独占天下文才八斗之称的曹植齐名。可终究……
不过少年也不恼,在市井陋巷的生活中少年早已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庸。既然生于平庸,也并非高山江河。那就一石一土成就凌云高山,汇聚水珠成就汹涌江河。
吾即使是市井小民也有九霄揽月之志,亦如千前年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生就是孤独的灵魂者 ——记《百年孤独》
高2209班 汤成荣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这本书的内容正如它的名字一般,从头到尾都围绕着“孤独”所去描写与刻画的。作者马尔克斯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将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位成员及其马孔多整个小镇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性格都各有不同的人物组成了整本书的框架,作者再将他们一一赋予“孤独”,便点缀了整本书的亮点,统一了全文的调子。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燕。孤独的轮回,这是对全文的总结。布恩迪亚家族里的每一个人,无一不是孤独存在的个体。这个家族的夫妻、父子、母女、以及兄弟之间皆是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与了解,这简直是可悲可叹。全文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唯一能够代表便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性格--孤独。他们有的人沉默寡言,可整日不与人讲话,有的人无比执着,为了达成目的而陷入疯狂,慢慢使得整个家族渐渐的与世间隔绝,最后孤独的死去。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在布恩迪亚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其实都是富有强烈情感的,但迫于“孤独”,他们无法表达,而这种“孤独”从一开始就已然注定。从何塞因无法接受鬼魂骚扰而搬到马孔多开始,就已经注定布恩迪亚家族的走向,因害怕生出猪尾巴而选择逃避的乌苏拉殊不知预言已经映照现实之中。孤独都是每个人的枷锁,是一种想要摆脱却无可奈何的痛苦。而痛苦催生敏感,一种对世界与自我的敏感,正如同冷风刺痛伤口,孤独的痛苦能够让人在虚幻的一生中感受锋锐如刀的真切。这种感觉成为习惯,孤独也将不再是痛苦的来源,它是人存在的证明,是存在的形式,是一片澄澈的真实感。布恩迪亚家族正是因如此,而被永远的囚禁在孤独的牢笼。
独行独坐,独唱独愁还独卧。《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之所以够如此照切心扉,是因为马尔克斯未曾在“孤独”的表象上倾注一字,而是将沉闷的“活着”娓娓道来。正是如此,才能够使我们在阅读时能够极度真切的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透发出的“孤独”。这种孤独能够使读者陷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了一个迷乱的世界里,能感受到空气之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腐朽的味道。作者还善用神话典故,比如一座与世隔绝的小镇,一个被诅咒的家族,一场能下整整四年的大雨,还有圣经中所描述的飓风……当作者将它们的一切都拼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在全文中,有一个意象重复的出现过,那就是“冰”,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也就是何塞,他曾梦想建造一座冰之城市,而他的儿子在看到冰块之后才明白了梦中镜屋的真正含义。也许,马孔多就如同一块真正的冰,在太阳底下折射出万千的的光华。而冰,其实也只是水的凝结,仅仅拥有美丽而梦幻的外表,虽然美好,但是容易逝去。当冰融化时,就只剩下了水,流向不知名的远方,再这也寻不见。最终这座不曾存在过小镇也会被圣经中所描述的那摧毁一切的飓风所席卷而消失不见。
岁月沉浸,孤独繁衍。就如同文章中的马孔多那般,孤独的存在于世间,家族里的人又是延绵不断,一直在繁衍,孤独的循环,以这种恒定而孤独的姿态长生不老,在不知不觉重复的时间中等待岁月的审判。
个体的孤独将会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凝聚力,使人不图变革,离群索居,而就等同于容忍世间存在的愚昧以及落后的蔓延。与世隔绝的封闭孤独,只能等待衰败,甚至灭亡的命运。而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沉浸在个体的孤独里无法自拔,不仅失去了当下,也迷失了未来。正如唐朝许浑所作“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散文:
刘忠焕 徐翠华 陈家凤
诗歌:
严广云 石相宝 苏家慧
小说:
谭维斯 黄建实 王文华
儿童文学、校园小作家:
陈丽虹 李长业 蒋兴明 王文华 徐华莙
苏家慧 邹凯丽 邹 静 王德丽 吴豪蓉
生态文学:
郭梅燕 陈海春 蒋兴明
网络:
王群 吴蓉 陈泮蓉
校对:
宁春燕
审核:
葛全璋
合浦县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