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紫禁城
◎谢彩春
“五星红旗随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当这首雄壮的歌曲在耳畔响起时,驿动的心灵便仿佛被某种引力深深地吸住了一样,让人重新拾回了这个泱泱大国的尘封的记忆。
天坛,坐落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为我国和世界上专门用于祭天,现存规模最大、景观最为宏伟壮丽的一处坛庙建筑群。里面的名胜古迹多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遗憾的是对于我这个初来乍到的远客来说,并不能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惟一令我念念不忘的是那个神奇的回音壁,它缘于我们语文教本里所学的一篇课文。当时我就暗自寻思:什么时候我才能亲临其境呢?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我岂能错过呢?因此,我忍不住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感觉听到自己的声音很宏亮,有共鸣回音之感,但据说第二、第三环以外的人,则无这种感觉,真让到这里参观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由于没有导游相伴,我只好绞尽脑汁得回想:对了,以前物理课不是学过了吗?这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弹回来。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自己的声音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显得格外响亮。难怪封建统治者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所致,真是利用科学来愚昧无知的民众啊。
故宫,旧称紫禁城,即在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的宫殿,现多指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真可谓气势磅礴,不愧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在这里把华夏王者之风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城即可俯览九州上下,不禁令人俯首帖耳。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才有了这般鬼斧神工。只是在封建时代,一般人是无法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那只是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所以里面经历的多少宫廷斗争大事,普通民众是无从考证的,只能任凭说书人的三寸不烂之舌添油加醋了。还好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它才能以崭新的面目向全世界的人民开放,让我们有机会目睹这一令人无比神往的境地。
常言道“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来到了北京,岂能与之失之交臂?早上6点20分,我们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在导游的简单交代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攀登。原以为这么早应该没有什么人的,谁知人还真的还不少,他们走走停停,不时用相机把美妙的镜头摄入其中。抬头仰望,长城盘旋在连绵起伏的山脉中,犹如一条巨龙在半空中嬉戏。沿着古老的台阶一直向前走,便看见一道大门,上面有着强劲的笔法勾勒出“天下第一雄关”几个大字,即是闻名于世的居庸关。咦,那块碑面前怎么那么多人啊?走近一看,原来碑上面是毛主席亲笔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怪不得有许多“好汉”在抢着拍照呢?我也不例外,在帮着我六舅一家拍完照后,便让同事“咔嚓”一声把我永恒地定格在了那里。拍完照后,我兴奋得像个脱了缰绳的野牛,猛地向上冲。(*^__^*) 嘻嘻……,一下子把同志们甩在了下面。不一会儿我就累了,只好放慢了脚步,在高高的烽火台上,我多么希望我能化为一只箭,射向祖国的大江南北。突然,我感觉全身湿漉漉的,原来是汗水早已散开了花,便坐下来休息片刻。而此时此刻,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听到了孟姜女那哀婉的千古绝唱,我仿佛看到了民夫们那凄惨的无尽血泪,我仿佛闻到了军士们那熊熊的烽火硝烟。这时,隐约飘来“遥远的地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长江……”的歌声,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儿正在挥舞着小国旗,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愫。我也不禁被感染了,不由自主地为他鼓掌喝彩。他见到陌生的我,惊疑地看了一下,又接着唱了。呵,我们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就让我们继续发扬龙的精神吧!
紫禁城之旅,圆了我多年的夙愿,让我领略到了京味儿十足的风韵,更激发了我的民族自豪感。
2010.08记
散文:
刘忠焕 徐翠华 陈家凤
诗歌:
严广云 石相宝 苏家慧
小说:
谭维斯 黄建实 王文华
儿童文学、校园小作家:
陈丽虹 李长业 蒋兴明 王文华 徐华莙
苏家慧 邹凯丽 邹 静 王德丽 吴豪蓉
生态文学:
郭梅燕 陈海春 蒋兴明
网络:
王 群 吴 蓉 陈泮蓉
校对:
宁春燕
审核:
葛全璋
合浦县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