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通报: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从严从重处理!这份医院自查指南,请收藏2

学术   2025-01-27 19:01   河南  

来源:医学之声 
医保基金,宛如老百姓健康保障的坚固壁垒,是名副其实的 “看病钱” 与 “救命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容不得丝毫侵占与滥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着重强调,定点医药机构必须强化自我管理的主体责任,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今年飞行检查的结果却令人担忧,部分医疗机构对自查自纠工作敷衍了事,对已明确指出的问题置若罔闻,自我管理主体意识严重缺失。为此,相关部门通过官方渠道通报了典型案例,旨在引起所有医疗机构的高度警觉。
从各地政策文件不难看出,“自查自纠” 与 “主体自查” 已成为医保基金监管的核心方式。那么,医疗机构该如何顺应这一形势,切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呢?本文将深入探讨医院机构自查自纠的具体路径,并分享典型案例,期望为医疗机构敲响警钟。

医院自查自纠:多维度排查,精细化规范

以下自查内容仅供参考,各医疗机构需结合当地政策与实际情况灵活开展。

仪器设备:精准适配,规范运作

  • 检验项目与收费匹配:仔细核查设备能否开展对应的检验项目,确保仪器与收费精准对应,避免出现设备与收费不匹配的情况,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收费。

  • 数据一致性核对:认真比对 LIS 系统数据、设备存储的检验原始数据以及上传医保系统的数据,确保三者完全一致,防止数据造假或不一致引发的医保基金风险,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 第三方设备审查:全面排查是否存在第三方投放或赠送设备的情况,若有,必须严格审查其合规性,避免因不当合作危及医保基金安全,确保设备引入合法合规。

  • 资质与采购流程审查:检查仪器设备的三证资料是否齐全,采购手续和流程是否完备合规,确保设备来源合法、采购程序透明,为医疗服务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检验试剂、耗材:严格把控,细节致胜

  • 说明书与收费报告一致性:仔细检查试剂说明书,确保其与收费项目、检验报告等内容完全一致,避免因信息不一致导致收费混乱,保障收费的准确性。

  • 数据比对与耗材管理:详细核查试剂、耗材的购销存数据,并与相应检验项目的收费数据进行比对,确保两者吻合。重点排查是否存在收费数据大于试剂、耗材采购或出库数量的情况,防止耗材浪费或不合理收费,实现耗材使用与收费的精准匹配。

  • 试剂有效期管理:密切关注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过期试剂不仅可能影响检验结果,还可能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需及时清理和更换,确保检验质量与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 耗材收费合规性:检查是否存在收取不能单独收费耗材的问题,严格遵守医保收费规定,杜绝不合理收费现象,维护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


资质:专业保障,合规运营

  • 人员资质审查:确认检验操作、出具报告、审核报告的医务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专业的医疗团队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医保基金合理使用的关键,确保医疗行为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 业务范围合规性:审查是否存在超出卫健部门核准登记范围开展检验项目的情况,避免超范围执业带来的医疗风险与医保违规问题,坚守合法合规的医疗服务边界。

  • 检验报告出具规范:排查是否存在非临床检验室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并收取相关费用的情况,确保检验报告的出具符合规范流程,保障医疗服务的严谨性与合法性。

  • 第三方检验合作规范:若有外送第三方检验的情况,需确认双方是否签署合同,且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保障外送检验的合法性与可靠性,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不受影响。


病历记录:严谨审查,规范医疗行为

  • 过度检验排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过度检验问题,如套餐式检验,未依据患者病情实际需求开展检验检查;同时开展意义相近的检验项目;无病情指征高频次重复检测常规项目;将临床意义不普遍的特殊检验项目纳入常规检查等。过度检验不仅增加患者负担,还浪费医保基金资源,应坚决杜绝。

  • 内容一致性核查:检查检验医嘱、收费项目、检验报告、病历记录的内容或数量是否吻合,确保医疗行为与收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信息不一致导致的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

  • 伪造报告审查:严厉核查是否存在伪造检验报告的恶劣行为,如为报销肿瘤药物伪造基因检测报告,为办理血液透析门特伪造检验结果等,此类行为严重损害医保基金安全与患者权益,必须严肃查处。

  • 费用占比与低标情形核查:对于单次住院检验费用占比高的病历,仔细核查是否存在体检住院等低标准住院情形,防止医保基金被不合理使用,确保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


收费:严守底线,杜绝违规行为

  • 虚记检验费用:自查是否存在无医嘱或超医嘱范围组合打包收费且未检测检验项目、未出具检验报告的情况;是否将短期内检测结果相对稳定的抗原、抗体类检测项目在单日内重复检测,却只出具一份报告;是否在未确认检测结果阳性时,就组套收取针对阳性标本的次阶段检验服务项目费用;是否存在患者自行检测,医疗机构却仍收取检验服务费用;以及不同检验 “项目包” 之间个别项目重复开展导致重复收费等问题。杜绝虚记费用,保障医保基金的真实性支出。

  • 串换项目需严格审查,杜绝以下串换项目收费的违规行为:查看是否存在串换检验方法学,把低收费标准的方法学换成高收费标准的来计费;是否将本可直接计算得出结果的检验项目,串换为试剂检测法以抬高收费;以及是否把低收费标准项目串换为高收费标准项目。通过严谨排查,防止此类违规,保障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 重复收费:排查是否存在如脑脊液动力学检查同时收取腰椎穿刺术费用;B 型钠尿肽 (BNP) 测定同时收取 B 型钠尿肽前体 (PRO - BNP) 测定费用;粪便常规同时收取粪寄生虫镜检查和粪寄生虫集软镜检查费用等重复收费现象。避免重复收费,确保医保基金不被浪费。

  • 分解收费:检查是否存在将尿常规检查分解为尿酸碱度测定、尿蛋白定性、镜检等分别收费的情况,避免不合理的分解收费行为,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

  • 超标准收费:关注是否存在超价格标准收费;计价单位理解或使用错误;检验项目组合未按规定减收费用等超标准收费问题。严格遵守收费标准,维护医保基金的合理收支。

  • 捆绑收费:查看是否存在如尿沉渣定量与尿液分析捆绑收费;血气分析与多项其他测定项目不合理捆绑收费等情况,确保收费的合理性与合规性,避免不合理捆绑增加患者与医保基金负担。


典型问题公布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查,该院存在 82 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高达 3466.7 万元。然而,在规定时间内,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金额为 0(飞检结束 2 周后,仅退回 3.23 万元),自查自纠工作严重滞后。而且部分问题此前已被指出,此次检查仍大面积存在,屡查屡犯。其典型问题包括:超标准收费,如 “贴敷治疗” 未按 “创面” 收费,而是按贴敷耗材数量收费,涉及费用 423.9 万元;过度诊疗,对短期住院患者反复开展 “糖化血红蛋白” 检测,同时开展 “C - 反应蛋白” 与 “超敏 C 反应蛋白” 检测等,涉及费用 535.5 万元;分解收费,全腹部 CT 检查按上腹、中腹、下腹分别收费,费用总和高于应收取的 “全腹部 CT 平扫” 费用,涉及费用 192.4 万元。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患者利益,也对医保基金造成了严重浪费。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存在 42 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 592.8 万元,但仅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 1.96 万元。典型问题有:过度诊疗,一次住院无指征多次开展梅毒、丙肝检测;超标准收费,角膜曲率测量等项目随意超出标准收费,涉及费用 82 万元;重复收费,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已收费的情况下,重复收取脊髓和神经根粘连松解术、减压术费用,涉及费用 214.8 万元。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破坏了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秩序。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存在 38 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 1638.7 万元,仅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 120.1 万元。问题包括:超标准收费,“骨密度测定” 按部位多次收费,“小针刀治疗” 按不合理方式收费,涉及费用 440.7 万元;过度诊疗,同一天通过不同套餐重复检测钾、钠、氯数值,涉及费用 187.5 万元;重复收费,全麻手术已收 “全身麻醉” 费用,仍收 “气管插管术” 费用,涉及费用 55.5 万元。这些行为反映出医院在管理上的漏洞,对医保基金安全构成威胁。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有 86 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 2000.9 万元,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 108.2 万元。典型问题为:过度诊疗,为 60 岁以上患者开展无临床意义的性激素检测,涉及费用 111.8 万元;超标准收费,腔镜类微创手术后按 “大换药” 标准收费,涉及费用 347.2 万元;重复收费,“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 后重复收取支架置入费用,涉及费用 1427.2 万元。这些问题凸显了对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的必要性,医疗机构应引以为戒。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平凉市人民医院)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存在 34 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 979.4 万元,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 87.4 万元。过度诊疗问题突出,如向无肾脏疾病风险患者普遍开展 β2 微球蛋白测定、胱抑素测定,向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风险患者大量开展血浆 D-二聚体测定。这种过度诊疗行为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加重了医保基金的负担。

山东省济南肾病医院

山东省济南肾病医院存在 10 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 112.3 万元,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金额为 0。问题包括过度诊疗,对无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移植物排斥反应适应症的患者使用他克莫司;重复收费,血液滤过等治疗项目重复收取透析液、置换液费用。这些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必须加以纠正。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福康医院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福康医院存在 25 项问题,违法违规金额 77.9 万元,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 1.9 万元。典型问题有串换项目,胶体金法测定丙肝抗体却按化学发光法收费;超标准收费,彩超检查腹膜后肿物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执业,超《医疗执业许可证》范围开展肿瘤靶向药化疗活动。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医保基金管理规定,影响了医保基金的安全。

数据赋能,提升监管水平


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下一步将对全国定点医疗机构的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抽查复查。对于自查自纠严重不到位,以及违法违规问题屡查屡犯、拒不整改的定点医疗机构,将依法依规予以从严从重处理,并公开曝光。各定点医疗机构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持续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主动退回违法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切实履行好自我管理主体责任。
在监管手段上,依据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3〕25 号),医保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与协议管理紧密结合。通过激励定点医药机构主动对接智能监管子系统,并将系统对接情况与定点医药机构年度考核等挂钩,鼓励其主动加强智能监管系统应用、开展自查自纠,对于积极配合的医药机构,将探索给予减少现场检查频次等政策优惠。
例如,智能监控中的事前提醒功能,能够通过身份识别、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严格落实实名就医购药制度,规范诊疗行为、计费收费,预警超量开药和费用申报等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医院及时发现内控管理、医疗行为、收费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促进自身综合实力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更对整个医疗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规范行业执业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有效阻止医保基金的违规支出。
总体而言,智能审核和监控系统正逐渐成为医疗机构安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坚实 “第一道防线”。越来越多的定点医院主动借助这一系统实现自查自纠,减少违规行为,避免事后追责与惩戒处罚。医疗机构应积极拥抱这一监管趋势,以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医疗服务。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公信力,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ANDs
Aging and NeuroPsychiatry Disorders (ANDs): 关注老化和衰老、关注神经病、关注精神病、关注神经心理;科普中国,传播和科普疾病防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