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性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所产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多反复发作。短暂性意识丧失可由于晕厥(Syncope)、痫性发作(Seizure)、脑卒中或其他如精神因素(分离-转换障碍等)等导致。由于绝大部分来诊短暂性意识丧失患者是由于晕厥所致(90%),因此应首先谨慎地评估可能导致晕厥的病因。
晕厥:脑供血量骤然减少导致的短暂、迅速、能完全恢复的意识丧失。晕厥前兆:即将失去知觉,但无意识丧失(2018 ESC指南推荐等同晕厥处理)。痫性发作:各种原因所致的大脑皮层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种临床表现,可表现为意识丧失。
(1)反射性晕厥(又称血管迷走性晕厥):较为常见,占8%~40%,预后好。(4)颈动脉窦过敏:颈动脉窦受压,剃须、领口过紧和转头可诱发。2. 心源性:约占25%
(1)心律失常:缓慢性(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起搏器);快速性(室速/室上速)。(3)流出道障碍: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房黏液瘤、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等。3. 体位性低血压:约占10%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帕金森综合征、脊髓空洞、Wernicke脑病等);周围神经系统(淀粉样变、糖尿病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等)。(3)药物因素: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三环类药、左旋多巴等。(2)短暂性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狭窄闭塞、锁骨下动脉盗血)。(3)颅内压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5. 精神因素:低于1%
过度换气综合征、分离-转换障碍。
患者处于意识丧失状态时,误吸为主要威胁。如意识状态持续不恢复(大于15 min)则按照昏迷等诊治原则处理。如患者意识状态恢复,首先应警惕致死性心律失常,其次为血管病变(SAH、后循环缺血、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表1 意识丧失患者的危险分层
表格说明:除非患者年轻且一般情况好且符合所有上述低危因素内容,否则务必提高警惕,留患观察并进行检验检查查找病因。
表2 问诊查体表
文章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协和神经科基本功”;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付瀚辉;审校:北京协和医院 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