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脑干手术入路,图文解析

学术   2025-01-18 19:02   重庆  
脑干病变由于位置深以及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给手术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正确选择脑干手术入路成为提高手术疗效与降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脑干手术安全区


图1 脑干手术安全区

根据安全区、病变部位,选择不同方式的手术入路,常见入路见表1。

表1 常见病变部位手术入路


10种脑干手术入路


两点定位确定的手术入路要能够最方便的切除病变,并且尽可能小的损伤脑组织。最常用于脑干病变手术入路的确定,在核磁共振检查后,确定病变的几何中心,在病变最表浅的部位或脑干安全操作区定位 A 点、B 点,做两点之间的连线并向颅骨延伸即可得到手术所需的路径。

图2 两点定位法确定深部病灶切除的手术入路

图3 两点定位法确定的可选择手术入路

1.眶颧入路

打开硬脑膜后,分裂侧裂,沿着M1向颈内动脉和视交叉分离,解剖蛛网膜间隙后,再分离颈内动脉-动眼神经三角,从这个间隙可达大脑脚间池。位于中脑、中脑桥脑结合处及上位桥脑前部的病变可经此入路切除。

图4 眶颧入路过程

图5 中脑、桥脑腹侧病变切除的手术入路

2.颞下入路

颞下入路时患者取侧卧位,矢状缝与地面平行,手术切口取耳屏前直切口,主要步骤如下:

先分离颞肌筋膜和颞肌后暴露大部分颞骨,在颧弓根部上钻孔,骨窗大小以个体疾病而定。U型剪开硬脑膜,在颞叶底部进行分离,直至天幕缘。确认天幕缘的中前切迹,打开环池、脚间池的蛛网膜。暴露中脑、中脑桥脑结合处的外侧面,视野中还有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后内侧动脉。通常中脑外侧沟内走形中脑外侧静脉。

图6 颞下入路

3.颞下经天幕入路

在颞下入路的基础上,在滑车神经跨过天幕缘的前方松解天幕缘,即可暴露出中脑桥脑结合处和上位桥脑前外侧区域。注意:小脑上动脉向四叠体池走形。

4.岩前入路

如果需要暴露桥脑前外侧,可以使用岩前入路或Kawase入路。磨除岩骨前的内听道,暴露范围前方为三叉神经的V3支,侧方为岩浅大神经。

5.枕下经膜髓帆入路

患者取俯卧位,选择后正中切口,枕下区域向下暴露至C1后弓,Y型剪开硬脑膜,暴露出小脑扁桃体,向两侧牵拉小脑扁桃体和小脑后下动脉,解剖脉络膜组织和下髓帆后,即可暴露出菱形窝和外侧隐窝,这样就可以将面丘附近的手术安全操作区置于手术视野中了。

图7 后正中经膜髓帆入路

图8 桥脑背侧病变的手术入路

图9 延髓背侧病变手术入路

6.后正中小脑上天幕下入路

与后正中经膜髓帆入路不同的是,手术切口需向枕外隆突上延伸,暴露出横窦。剪开硬脑膜后,顺着小脑天幕面解剖,打开小脑上池,尽可能少的电凝桥静脉,术野的深部有静脉复合体需要主要保护,在往深部即可到四叠体板。

图10 后正中小脑上天幕下入路

图11 中脑背侧病变的手术入路

7.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

患者取侧卧位,耳后直切口,在星点处钻孔,骨窗的大小根据手术部位而定,T型剪开硬脑膜,注意保护横窦和乙状窦,顺着小脑天幕面分离,注意保护桥静脉。暴露出环池后,滑车神经走形于中脑的后外侧,紧邻小脑上动脉。顺着滑车神经可解剖至下丘下方。通过该手术入路还可以切除颞叶内侧和丘脑的病变。

图12 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手术入路

图13 中脑桥脑交接区病变手术入路

8.乙状窦后入路

乙状窦后入路与极外侧小脑上天幕下入路不同的是,剪开硬脑膜后,沿着小脑的岩面分离至桥小脑脚区,分离桥小脑脚区的蛛网膜,即可暴露出中小脑脚和桥脑外侧。乙状窦后入路较其他手术入路更常用,术后很少发生运动障碍。

图14 乙状窦后入路

图15 桥脑及桥脑延髓交界区外侧病变手术入路

图16 延髓及桥脑延髓交界区腹外侧病变的手术入路

9.远外侧入路

患者取侧卧位,选择倒U型切口,逐层分离枕下肌层,暴露出枕下三角。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构成枕下三角,其内包含了椎动脉的第3段。如果需要将椎动脉移位,可以通过磨除第一颈椎横突后弓。根据实际需要决定磨除枕髁的程度。剪开硬脑膜后,解剖枕大池和小脑延髓池外侧的蛛网膜,确认椎动脉的第4段,位于副神经外侧,舌下神经根前方。这样可暴露出延髓的后外侧和延髓颈交界处,除此之外,解剖桥小脑脚的蛛网膜,可以暴露桥脑;向腹侧解剖延髓池前方,可以达延髓前外侧沟和橄榄区。

图17 远外侧入路

10.迷路后入路

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对侧偏转,标记左侧耳后C型切口,皮瓣向前翻,暴露出乳突的表面及标志。在外耳道后上脊后方处开始磨除乳突骨皮质,沿着颞线向硬膜窦拐角处磨开骨皮质以切除乳突,取下乳突的皮质后,暴露出乳突气房。确认半规管,剪开后颅窝的硬脑膜,即可看到小脑岩骨面,辨认小脑绒球和VII,VIII颅神经及小脑前下动脉远端的关系。该乙状窦前入路可以提供达桥脑外侧的直接手术通道,暴露出了桥小脑脚内中上部的神经血管复合体。

图18 迷路后入路


脑干手术入路的选择需根据病变部位、大小、性质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本文介绍的10种脑干手术入路,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脑干病变。通过精准定位、精细操作及术中实时监测,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在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同时,有效切除病变,改善患者预后。然而,脑干手术仍属于高风险手术,术者的经验、技术水平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对于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未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相信脑干手术入路将更加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与希望。


 来源|neuro ZHU的学习笔记



ANDs
Aging and NeuroPsychiatry Disorders (ANDs): 关注老化和衰老、关注神经病、关注精神病、关注神经心理;科普中国,传播和科普疾病防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