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Myanmar),是缅甸联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的简称,位于东南亚。中国与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便以“胞波”(缅甸语“同胞兄弟”之义)相称。
缅甸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内部冲突的困扰。尤其自2021年2月1日军事政变以来,缅甸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和暴力冲突。
局势的持续恶化使得大量缅甸平民被迫背井离乡,寻求安全庇护。2024年初,缅甸局势再度恶化,许多村镇陷入战火之中。
据报道,越来越多的难民跨越边境涌入泰国,寻求庇护和生存的机会。许多难民带着绝望的心情,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丛林、翻越山岭,只为找到一个可以喘息的地方。其中,湄索是许多缅甸难民的目的地之一。
▲泰缅边境湄索镇郊区的缅甸难民住所|图源:中南屋
湄索是泰国西北部的一个边境城镇,与缅甸西部的妙瓦底隔河相望。湄索虽然不大,但作为泰缅两国的边贸口岸,经济相对繁华。
从2021年开始,仅湄索当地已经陆续接纳了3万名缅甸难民。这些难民来自缅甸的不同民族,有缅族、克伦族、孟族、克耶族,以及缅甸穆斯林等民族。
在湄索的镇中心、郊区甚至乡村,到处可见身着缅甸装束的人。除了在难民营中居住,逃难来的缅甸人,在湄索当地也形成了许多社区。
在湄索的乡村,有一户缅甸人家的女孩。她14岁的时候便和家人从缅甸来到这里。之后她就不再上学,开始跟着父亲干农活赚钱。她对我们说:“我刚开始干活的时候,感觉很累,不过现在已经适应了。”
为了生存不再上学,这是许多在湄索的缅甸未成年人的常态。
战争、流离失所对于缅甸难民而言,意味着基本的生活无法受到保障。其中,没有身份的难民儿童受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为了让这些流离失所的缅甸儿童有受教育的机会,许多缅甸难民用自己的方式,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
缅甸难民在难民营的生活现状
难民营是大部分缅甸难民安置的地方。
距离湄索60多公里的美拉(Mae Lo)难民营,是泰国和缅甸边境地区9个难民营中最大的。据统计,该难民营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居住有5万名难民。
在湄索去往美拉难民营的路上,有一个泰国警方设立的检查站,据说是为了保护缅甸难民们。有证件的难民,可以通过检查站进入湄索打工,而没有证件的难民,则只能留在美拉难民营中。
经过检查站后的公路两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落,几乎都是简陋破旧的缅甸式竹木房,路边走着的都是缅甸衣着的人。
步行趟水跨过泥泞的河流,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经过一个简陋的足球场、一排排简陋的房子以及几家小商店,不久便到了这片难民营中的学生宿舍。这里的宿舍墙壁由一块一块空心砖搭成,并由木头作为支撑。
▲学生们趟河进入Camp|图源:中南屋
▲学生们坐摩托离开Camp|图源:中南屋
缅甸女孩Moo居住在这里。她表示,在这里上学的孩子,有65个学生住在这个宿舍,并有三个志愿者管理他们的生活。孩子们通过父母寄来生活费,来购买生活用品。
▲学校的老师在捐赠仪式上讲话|图源:中南屋
在这里的每位孩子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虽然他们不会说英文,但依然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喜悦。
此外,难民营里的成年人一般会去湄索打工,比如开商店、当摩托车骑手、服务员等。他们通过外出务工或者来自不同非盈利组织的帮助,维持着日常生活。
▲学生们与Camp里面的孩子们合影|图源:中南屋
“有需要帮助的缅甸人,不得不离开家园,都可以到这里来居住,寻求帮助。山那边,几乎每天在打仗,昨天还能听见枪炮声和爆炸声,但这里是安全的。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土地“。Palaw Ta Poh 难民营的志愿者Lwei和Danny表示。
Lwei是Palaw Ta Poh难民营的负责人之一。这个难民营在缅甸领土境内,由缅甸地方政府所控制管理。
实际上,两个国家间只隔着一条不宽的河,每人花上10泰铢,坐上小渡船,就过河来到了缅甸。
▲学生们坐船进入缅甸|图源:中南屋
▲间隔泰缅两地的河|图源:中南屋
这个难民营更像一个井井有条的村子。它坐落在群山环绕的一片平原上,一排排小木屋整齐排列。有人晾晒衣服,有人家种植蔬菜,也有人家做着小生意。这个难民营设施较为齐全,有学校,医院,物资仓库,以及供居民开会的小舞台。
▲难民营的住房|图源:中南屋
难民营里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旁边的河水和雨水收集,饮用水需要居民自己购买。有时,克伦族地方政府会定期送来汽油等物资,主要供医院的发电机发电。而普通居民用电则主要靠太阳能。
▲难民营的住房|图源:中南屋
Danny介绍,难民营里的居民收入比较有限,一方面因为这里的工作机会不多,大多是志愿类型的。“有些人愿意种地的,我们鼓励他们把难民营里的荒地开垦出来,种点庄稼或者蔬菜,也可以进行牲畜养殖,但是这些活动规模都很小。“Danny说道。
另一方面,生活在难民营的居民有时候不具备劳动能力。比如,有一个家庭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和她的孙女。由于三年前的战乱,老奶奶与子女失去了联系。有时,难民营也会提供一笔不需要偿还的小额资金,来支持想做小生意的居民。
在医疗方面,由于难民没有身份,所以他们很难去到正规医院进行看病。在这里,这个难民营医院设施虽然简陋,但功能比较齐全。这里不仅有会诊室、药房、还有接生室,手术室等。在这个医院,医疗人员也都是在缅甸取得了医疗资质的人员。和难民营的管理人员以及教师一样,医疗人员都是志愿者,拿着象征性的薪水。
这里的居民看病、取药是免费的。一位老奶奶的手在前不久摔断了,她表示,手上的石膏是由这里的诊所免费提供。若遇到较为复杂的疾病,难民营会把病人送到湄索进行治疗。
▲学生们与Lwei、Danny和学校校长合照|图源:中南屋
在教育方面,该难民营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在一所学校里,这里共有三百多名学生们。他们来自克伦族、缅族和孟族等不同民族。这里开设了六门课程,其中包括数学、电脑、泰语、缅语、英语和汉语。这些孩子们上课都很热情,时不时能听见回答问题的声音。
▲难民营里学校的教室|图源:中南屋
困境中的希望
除了在难民营的学校,在湄索的城市和乡村,许多缅甸人也在力所能及地开展课程。
“我觉得这是一种帮助我的国家和人民的方式。” Albert和他的女儿在湄索市区创办了一所学校,他现在是是缅甸人学习中心的CEO。
谈及来到湄索的经历,他表示,缅甸发生变故时,他们一家经历了很多困难,才从缅甸辗转来到泰国。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波折,甚至上当受骗,已经几乎身无分文。但是一家人在泰国团聚了,他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国际教育资源匮乏的湄索,想要找到一所教学质量好、价格合适的学校几乎没有。”这让Albert给外孙在湄索找国际学校时很苦恼。但Albert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能他们自己办一所学校呢?
因为注册的问题,他的“学校”只能以公司的形式注册,即公司办的学习中心(Lngyin Khitt Learning Center),但是实际功能和学校是没有差别的。
在最初决定建校的时候,他们的钱包里只有1000泰铢,但他们坚信这是一件为国家为人民的好事,所以他们尽量考虑家长们的能力情况,从一般的学年缴费制改成了更符合当地人习惯的月度缴费制。
并且,这里的学费只有其他本地国际学校学费的十分之一,每月家长只需为学生支付1200泰铢。因此,Albert有时不得不自掏腰包来弥补资金不足。这所学校让他变得无所不能,有时他是一个设计师,有时是一个安装师傅。在这个学校,哪里需要他的帮助,哪里就有Albert的付出。
这所学习中心从最初只有6个学生,到两年后的60多位学生。学校的老师都是有教师资质的缅甸人,甚至有些老师是缅甸大学的教授。怀着帮助自己国家人民的共同目的,虽然他们在学校拿着不高的工资,但依然乐此不疲地进行教学。
这所学习中心离闹市区不远,场地设施很好,有两层楼。学生们来上学都穿着泰国的校服,老师们也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给孩子们上课。Albert表示,这所学校的定位是国际学校,所以校内开设有英系剑桥的IGCSE和美系的GED课程。
▲学员们参观学校|图源:中南屋
Albert对未来有着很多的计划。虽然现阶段,他们依旧面对很多困难,比如学生因为身份问题无法报考大学。他们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吸收当地的泰国孩子到这里来入学,未来给学校的孩子提供食物等等。
▲Albert给学生们介绍学校|图源:中南屋
“因为这里需要老师,所以我和我的朋友一起来到这里,而我的家人都还在缅甸。”一名缅甸人学校的女老师说。
▲学生们对学校老师进行采访中|图源:中南屋
此外,一些缅甸老师也尝试在乡村开设课程。
一位女老师所在的学校建在山坡上。学校的教室有四个,每个教室有两个年级的学生一同学习。教室由几堵矮墙分隔开的隔间组成,相邻的教室上课情景彼此能看得见。
学校一共有4位老师,教授92名学生,开设语言、数学、科学、社科课程。
▲学校的教室|图源:中南屋
“我一开始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这意味着我要从一个女孩变成一个大人。”十八岁的Phyo说。
Phyo的爸爸来到湄索已经三十多年了。Phyo出生在泰国,但没有泰国的身份。在她上学上到14岁时,他爸爸在当地的缅甸人社区办了一所学校。因为学校没有老师,Phyo爸爸就说服她中断学业,在这个学校当老师。
▲Phyo和她的弟弟妹妹在门前|图源:中南屋
Phyo爸爸是学校校长和社区领袖,在当地有一定威望。建校的巨大开销也是由她的爸爸来支付的。
▲Phyo和她的爸爸|图源:中南屋
Phyo的爸爸经历了很多,因此他觉得,他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些缅甸人。Phyo表示:“我爸爸做的很多工作并没有实际收入,但他还是力所能及的要为人们提供帮助。”
Phyo的爸爸伸出四个手指,Phyo解释道,她爸爸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因为他需要很多时间来照顾家人,处理各种事情等等。这个皮肤黝黑的缅甸中年男人,面容刚毅,说话时没一丝疲倦或怨言。
而Phyo的身上也透露着对知识的渴望。“我很想学习,我的英语也是用手机上网学的。”Phyo表示。她自己买电话卡,用手机上网课学习教师课程,并且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读大学,看看外面的世界,当一名真正的老师。很多家庭都有像Phyo这样的孩子,她们除了建在别人地皮上的房子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包括合法的身份。可她们依然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因为缅甸政变,迫不得已来到泰国。”大多数缅甸青少年在被问到来到泰国的原因时,他们这样答到。
除了缅甸人的努力,一些组织也尝试为没有身份的学生做出努力。由中国社会企业中南屋与学员Yina一起创建,并由Yina筹款资助的“安全屋”位于湄索镇上。它为四个难民男生和四个难民女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有一个男生说,他明年要去参加GED考试,然后去申请其他国家的大学。另一个男生则说,他将来要去芬兰读大学,因为他得知欧洲的大学很好。同他们的交谈,无不能让人体会到他们对教育的热忱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对于眼前的缅甸学生们而言,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来帮助学习,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南屋的学员从国内带来三台笔记本电脑,赠送给他们。我们在教他们一些操作电脑的注意事项时,他们都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像上课一样认真。
▲Kelvin在帮学生们设置电脑|图源:中南屋
▲学生们与八位缅甸学生合照|图源:中南屋
结语
不管是Albert,Phyo的爸爸还是Lwei和Danny,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国家和同胞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缅甸青少年拥有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