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是由英国 Pfizer(辉瑞)公司研发,于 1982 年在国外上市,1993 年在中国上市。它是第二代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其抗厌氧菌、抗原虫的活性强于甲硝唑,副作用低于甲硝唑。与同等剂量的甲硝唑相比,替硝唑的血药浓度高,药效持续时间长。
1. 研发背景与历程
替硝唑的研发是医学科研不断进步的结果。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替硝唑成功推向市场,为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带来了新的选择。其研发过程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努力,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药理作用机制
替硝唑对厌氧菌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 DNA 转录与复制,阻止细菌 DNA 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对原虫则可抑制其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原虫 DNA 发生断裂,起到杀灭作用。人体口服大剂量替硝唑后,血药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可达到较高水平,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半衰期较长。吸收后,替硝唑在体内分布广泛,在胆汁和唾液中的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相当,可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口服替硝唑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同期血药浓度的较高比例,有效药物浓度可持续较长时间。大部分给药量经肾随尿液排出,少量经粪便排泄。
3. 临床应用范围
替硝唑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厌氧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败血症等。还可用于妇产科、口腔科等手术前的厌氧菌感染预防给药。此外,替硝唑也可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阴道滴虫病、贾第毛虫病以及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等。
4.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使用替硝唑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本品或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替硝唑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孕妇禁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本品妊娠用药的安全性分级为 C 级;本品可自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慎用,如果用药,应停止供乳;12 岁以下儿童慎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口腔金属味等胃肠道反应;大剂量用药时,可发生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共济失调等神经功能紊乱;替硝唑可干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酯(TG)、己糖激酶(HK)等检测结果,致测定值偏低;本品代谢物可使尿液显红色,应注意与血尿鉴别。用本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H2 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抑制剂类药物联用。
5. 用法与用量
成人口服替硝唑,厌氧菌感染每次 1g,每日 1 次,首剂加倍,疗程 5 天;阴道滴虫病、贾第毛虫病 2g 单次顿服,必要时 3 - 5 天重复 1 次;妇产科、口腔科等手术前预防厌氧菌感染用药,术前 12h,2g 顿服;阿米巴痢疾每次 0.5g,每日 2 次,疗程 5 - 10 天;阿米巴肝脓肿每次 1.5 - 2g,每日 1 次,疗程 3 天;幽门螺杆菌所致胃炎、胃溃疡每次 0.5g,每日 2 次。静脉注射替硝唑,厌氧菌感染每次 0.8g,每日 1 次,疗程 5 天;腹腔、盆腔手术前、后预防厌氧菌感染,总量 1.6g,1 次或分 2 次给予,第一次于术前 2 - 4h 给予,第二次于术后 12 - 24h 给予。阴道用栓剂每次 0.2g,每日 1 次,置入阴道深处,疗程 7 天;阴道用泡腾片每次 0.2g,每晚 1 次,置入阴道深处,疗程 7 天。儿童口服替硝唑,12 岁以上按成人剂量;肠道阿米巴病每次 50mg/kg,每日 1 次,疗程 3 天;阴道滴虫、贾第毛虫病 50mg/kg,1 次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