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中国人的福报

文化   其他   2024-10-07 07:50   江苏  
 
得意时不执著
失意时不在乎

任世间风起云涌,我自如如不动

@点击音频聆听


今天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过去的人,可以几十年在一处安居乐业。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发生的事件都可能波及整个世界,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同时,现代人的活动范围日益增大,每天乘车搭机,奔波在不同场所。这都使得生活中充满不确定、不安全的因素。

如果我们对外境过分依赖,就会恐惧变化,每天在患得患失中,活得很累。怎样才能在无常的世间保有超然,云淡风轻地面对一切?

除了以缘起法审时度势,还要认识到缘起的另一个内涵是无自性,也就是空性。关于此,《心经》的解读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存在的现象,从本质上说是空的,只是条件关系的假相。

此外,《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告诉我们:过去发生的一切,不管多么风光还是失败,就像曾经的一场梦。只不过在这梦中,还会伴随各种影像和爱恨情仇。当我们真正看清事物的真相后,还会那么在意得失吗?

除了在认识上看破有为法的虚幻,我们还要通过禅修证悟空性,进而安住于空性。这样的话,我们同样可以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但不会有任何粘著,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心没有粘著时,就像虚空一样,尽管有云彩飘来飘去,但虚空如如不动,湛然澄澈,不会被干扰,也不会被染污。

其实,心本来就有无住的智慧,有不粘著的能力,只是被无明遮蔽。佛教所说的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通过修行证悟空性,开启这种智慧和能力。那么在面对各种念头和外境时,就能时时保有超然。

当我们真正体证空性,安住于空性,不仅能接纳现实中的一切变化,即使是面对生死,也能自在无碍。

过去很多祖师大德能坐脱立亡,并不是什么神话,而是体证了不生不灭的觉性。对他们来说,生不是开始,死也不是结束,哪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当生死都不在话下,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汉魏之后,儒释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中,佛教虽然属于外来文化,但传入中国两千多年以来,对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全面影响。我们今天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定离不开佛教,否则是不完整的。

中国人很有福报,既接受了儒家思想,能积极入世,又接受了佛法智慧,能保有超然。如果没有出世的情怀,那么得意时会执著,失意时会受挫,都会让人很累。但能以出世心做入世事的话,得意时不执著,失意时不在乎,不论世间如何流转变化,都能成为修行的功课,安然接纳,历境炼心。这是何等自在!

所以说,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佛法这种安心的智慧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信仰与人生》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往期回顾

师说 | 八风吹不到的地方


师说 | 一道人生必答题

图片来自网络

济群法师
坐看云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