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考酮改良型新药发展历史简介

企业   2024-09-19 07:35   上海  
羟考酮是一种合成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疼痛。它的改良型新药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以下是羟考酮改良型新药发展的一些关键点:
  • 初始批准和上市:羟考酮最初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1995年批准上市,用于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
  • 控释制剂的发展:为了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给药频率,研究人员开发了羟考酮的控释制剂。这种制剂可以通过缓慢释放药物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提供更持久的镇痛效果。
  • 复方制剂的出现:为了提高镇痛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羟考酮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例如,氨酚羟考酮是一种常见的复方制剂,结合了羟考酮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疼痛。
  • 安全性改进:由于阿片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和滥用潜力,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更安全的制剂。例如,开发了含有防止滥用技术的羟考酮制剂,以减少滥用风险。
  • 临床研究和应用扩展:随着对羟考酮研究的深入,其在癌症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控制以及其他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扩展。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羟考酮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监管政策的变化:为了应对阿片类药物滥用和成瘾问题,各国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南,规范羟考酮的处方和使用。这些政策包括加强对处方药的监控、推广疼痛管理的最佳实践等。

羟考酮改良型新药的发展历史,可以从羟考酮药物本身的研发、上市以及后续改良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下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相关信息:

一、羟考酮的研发与上市
  • 研发背景:

羟考酮(oxycodone)是一种纯阿片受体激动药,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马丁·弗雷德和埃德蒙·斯派尔于1916年在蒂巴因(鸦片的一种次要成分)的基础上合成,属于半合成阿片类药物。

1917年,德国默克公司将其上市,商品名为Eukodal(音译为优可达、欧可达)。

  • 早期市场情况:

1939年,羟考酮首次被引入美国市场,但之后并不很受消费者欢迎。

1950年,商品名为percodan的羟考酮和阿司匹林复方制剂上市,此后多种剂型的羟考酮药物被生产出来。

  • 重要突破:

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美国普渡制药公司开发的OxyContin(商品名,音译为奥施康定)的上市申请。OxyContin采用了一种新的缓释技术,能够12小时长效止痛,并宣称可以减少药物的滥用风险。

二、羟考酮改良型新药的发展

  • 改良背景:
奥施康定上市后,普渡制药不断收到反馈,称许多病人在服药8小时后药效减弱,不得不缩短服药间隔,导致服药剂量增多和成瘾风险提高。
鉴于上述问题,普渡制药开始着手开发新的改良型制剂,以降低滥用风险并提高患者依从性。
  • 改良型新药:
2010年,普渡制药开发了一种新的奥施康定制剂——防滥用型制剂,该制剂更难被粉碎和滥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滥用的风险。
三、羟考酮改良型新药在中国的情况
奥施康定于2004年在我国获批上市,由萌蒂制药公司引入我国。萌蒂制药和普渡制药同为美国萨克勒家族所有。
在我国,羟考酮及其复方制剂受到严格管制,被列为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进行管理。
四、其他相关发展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变化,羟考酮的复方制剂也在不断发展。例如,泰勒宁(氨酚羟考酮片)就是一种由盐酸羟考酮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复方制剂,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重度急、慢性疼痛。
近年来,国内制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羟考酮改良型新药的开发。例如,绿叶制药推出的米美欣®(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该药物通过强阿片受体激动剂羟考酮与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的联合作用,在帮助患者控制疼痛的同时,有效降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等副作用。此外,米美欣®还采用了独特的“锁药”技术,防止药物被轻易压碎、磨碎和滥用。
“药物递送”系列精彩推荐

药物递送(一)——脂质体技术

药物递送(二)——微球技术

药物递送(三)——脂质纳米粒技术

药物递送(四)——树枝状大分子技术

药物递送(五)——微针技术

药物递送(六)——白蛋白纳米粒技术

药物递送(七)——纳米晶技术

药物递送(八)——铁蛋白技术

药物递送(九)——脂肪乳技术

药物递送(十)——口腔薄膜技术

药物递送(十一)——胶束技术

药物递送(十二)——水凝胶技术

药物递送(十三)——脂质微泡技术

加微信交流群/商务/媒体合作/转载授权,扫下方二维码

药物递送技术文献共享QQ群,扫下方二维码

本公众号长期征稿:征稿启事

药物递送
专注药物递送技术和高端制剂,分享相关知识,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科普号,愿分享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