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使用指南”,《黄帝内经》中早有说明

健康   2025-01-28 10:03   广东  

中医认为饮食习惯、情绪、自然气候及一些生活习惯,可损伤脏腑和形体,称之为“七伤”,各有调理妙招。


在中医理论中,早已将身体的“使用指南”做了总结,并简单地用“五劳七伤”一词将有损健康的行为简单而全面地概括了出来。那么,您知道是哪“五劳”,又是哪“七伤”吗?快来看看您中了几个。



 《黄帝内经》中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呢?


五劳


1、久视伤血


是指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用眼过度,会导致视力下降,还会让人体的“血”损伤。因为肝藏血,肝开窍于目,通俗的来说就是肝和眼睛是相联系的,肝气疏泄,肝脏滋养,人的视力就会好,所以用眼过度,会损伤肝脏,影响血的调节。


2、久卧伤气


指的是人天天躺着不运动,体内的气血就运行不起来了,就会伤及人的气。


3、久坐伤脾


久坐其实伤的是脾。俗话说“跑着不如走着,走着不如站着,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有些人就是这样懒,由于不爱动弹,脾的运化功能很差,吃饭也不会觉得香。


4、久行伤筋


久行其实伤的是肝。这里的“行”指的是行动,也就是干活。因为肝主筋,过度劳累和运动就会伤及肝脏。


5、久站伤骨


久站其实伤的是肾。常听人说,站时间久了腰疼。因为肾主骨,如果老是站着的话,就会伤及肾,腰部、腿部就会出现问题。



七伤


《诸病源候论》指出:七伤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那么,“七伤”是如何伤身的呢?



01


忧愁思虑:伤心 



过度思虑耗伤心神、心气,容易焦虑不安、心慌失眠等,需要养心安神。


失眠出汗


若失眠、心悸、自汗盗汗、口渴等,可取酸枣仁30克浸泡3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100克煮粥,待熟时加适量白糖,每日一剂,能够养心安神、生津敛汗。


心烦不安


若怔忡不安、失眠、泄泻等,可取小麦50克、桂圆肉15克、粳米100克、红枣5枚共煮成粥,起锅时加适量白糖,每日2~3次温服,可养心安神、补中益气。


忧郁不安


若忧郁、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可取合欢15克加水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100克煮粥,待熟时加适量白糖煮沸,每日一剂,可以安神解郁。


神疲烦热


若心慌神疲、心烦少眠、手足心热等,可将猪肘250克炖至半熟,加太子参50克、乌骨鸡1只同炖,随餐食用,有助养阴安神、清热除烦。



02


情绪大怒:伤肝 



中医认为“大怒气逆伤肝”,过度生气容易肝气上逆,需及时调理。


清热平肝


取金银花15克先煎,滤出汤液,与山楂30克、鲜藕60克、大米250克共煮成粥;或将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甘草1克浸泡30分钟再煮30分钟,加菊花10克煮3分钟,代茶饮,均可清热平肝。


按摩平复情绪


用右侧手掌自右下胸至右上腹来回摩擦100~200次,可促进气血运行,平复急躁情绪,稳定血压。


中医认为“怒则伤肝”,包括烦躁、大怒、抑郁、紧张、焦虑等情绪,不妨试试玉颜舒肝饮。


玉颜舒肝饮


取五味子10克捣碎,沸水冲泡,放温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五味子味酸入肝,打碎使用可调和五脏,适合经常情绪郁结、熬夜、烟酒等人群(男女同样适用),还有缓解夏季口干舌燥,胃痛、空腹者不宜饮用。




03


受寒饮冷:伤肺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容易受寒邪侵袭。遇到寒冷天气,可取温肺散寒的中药制成药膳防病。


温肺散寒


热油起锅,爆香蒜头(8瓣),下入牛腩350克爆炒片刻捞出;锅中加天椒、豆豉爆香,再下入鲜紫苏叶5片(切丝)、牛腩,加水没过食材,中火焖至牛腩熟软,调味即可。紫苏、辣椒、大蒜、豆豉均可温肺散寒,又可芳香化湿,再加牛腩温阳补益,是养生扶正防病的不错选择。


气温变化明显时易患风寒感冒,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怕冷等表现,可煮一碗瘦肉汤。


瘦肉汤


气温变化明显时易患风寒感冒,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怕冷等表现,此时可取生姜、大枣、紫苏、生葱煮一碗瘦肉汤。生姜有祛风散寒解表、温肺化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肺寒咳嗽等病症,搭配紫苏、生葱效果更强,大枣可以补中益气、顾护正气,若咳嗽、咳白痰,还可加适量陈皮化痰止咳。



04


湿邪负重:伤腰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受湿邪侵袭、从事重体力劳动,容易出现腰部不适。


腰酸无力


若腰部酸痛无力,劳累后加重,可取杜仲20克、威灵仙15克研粉拌匀,放入猪肾合紧,加少许水上锅蒸制,能够发挥补肾壮骨强腰的作用。


疲劳腰痛


重体力劳动者容易腰部气血不畅,可取三七12克(打碎)、生地30克、大枣4个、瘦猪肉300克,煮沸后改小火煮 1小时,隔日一剂,能够活血化瘀止痛。


酸重灼热


若腰部酸重疼痛、局部灼热、身体酸重,可取红豆100克、薏苡仁100克、冬瓜150克煲粥温服,有助清利湿热。


冷痛沉重


若在寒冷、潮湿环境下腰痛,转动不灵,可在医生指导下取干姜30克、制川乌10克、威灵15克,加水500毫升煮至250毫升,再加250毫升煮至125毫升,与小公鸡1只同煮,分两次服完。



05


饮食过饱:伤脾 



中医讲“大饱伤脾”,暴饮暴食等饮食不节习惯容易损伤脾胃,推荐一些消食健脾胃的方法。


按摩穴位


按揉四缝穴(手掌侧,第2~5指的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央)、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内关穴(腕掌侧横纹上三横指,两筋之间),有助消食导滞、补虚健脾、和胃止痛、降逆止呕。


消食药膳


取白萝卜1个(切块煎至微黄)放入高汤,炖至软烂食用,有助开胃健脾、下气宽中。取炒决明子15克、白菊花10克水煎两次,滤渣取汁,加粳米100克、山楂50克同煮成粥,可以降脂化浊、清火通便。


中药茶饮


淀粉类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可选麦芽、神曲;过食肉类、奶制品等宜选山楂;饱食胀气者可选莱菔子;食欲不振、腹泻者可选陈皮,酌情取一种或搭配几种,每种10~20克,开水冲泡3~5分钟饮用。




06


风雨寒暑:伤形



受到外界风雨寒暑侵袭,可能损伤机体,受寒、淋雨后,可通过食疗排出体内的寒湿。


排寒湿


取生姜1~3片、紫苏5克、绿茶或红茶3~5克加开水焖泡,调入适量蜂蜜,制成玉颜姜紫茶,日常保健每周1次,寒湿症状明显者一周可用1~2次。



07


惊吓、房事不节:伤肾 



中医认为“恐伤肾”,且肾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若受到惊恐刺激,或房事不节,容易引起耗伤肾精、肾气不固等问题。


益肾固精


芡实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等功效,也是保健佳品,可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小便不禁等病症。若将芡实磨成粉,用温水调成糊状,再用沸水冲开饮用,可固精气、明耳目;也可在水中加入晒干的桂花、冰糖,煮沸后放入芡实熬煮食用。


固精缩尿


金樱子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取金樱子30克煎煮取汁,加入芡实15克、粳米50克共煮成粥,改善肾虚精关不固引起的遗精滑泄,以及脱肛、子宫脱坠等病症。若取金樱子12克、黄芪20克洗净,加水煎煮1小时,代茶饮用,还可温肾健脾、固精化浊。


遗精、遗尿


若有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等症,可取胡桃夹15克、韭菜子5克(干炒至微黄)、红茶5克一同加水煎煮30分钟,滤渣代茶饮用。■


【来源:健康时报、广东省中医院】



推荐阅读

广东中医药
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