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名医说
本期专家:金巧菲
金巧菲|主任医师
杭州市西溪医院肝病二科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聘任专家
杭州市医师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杭州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
杭州市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中心副主任
2024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纳入省重点监控病种,所在团队1-9月收治病例数全省排名第一。曾在浙医二院内分泌和风湿免疫科进修。从事肝病、感染性疾病等临床医疗及科研教学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各型病毒性肝炎包括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近年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肝病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尤为专注。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作为研究者先后参与了EFFORT、 EXPLOR(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课题)、REALM(A1463-080)、豪森HS-10234-301及ABDS-CS等国内国际多项临床研究。
门诊时间
脂肪肝-肥胖门诊:周一上午
肝病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随着乙肝、丙肝进入“治愈时代”,伴随肿瘤免疫治疗而来的免疫性肝损害“免疫肝”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什么是免疫肝,得了免疫肝该怎么办?杭州市西溪医院肝病二科金巧菲主任医师一一为您解答。
01
“免疫肝”与“病毒肝”有何异同?
“免疫肝”主要是免疫性肝损伤,根在免疫,无传染性;“病毒肝”由常见的甲、乙、丙、丁、戊等病毒所致,根在肝炎病毒,有传染性。
两者引起肝损伤时症状大同小异:乏力、食欲差、尿黄、肤黄等。当然两者也可重叠发生。
02
“免疫肝”有哪些?
目前大众口中的“免疫肝”主要分两大类:
1.经典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IgG-4相关肝胆疾病及上述任何两种疾病主要特征同时出现的重叠综合征等;
2.非经典多与药物相关的“免疫肝”:包括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所致肝损伤及其他药物诱发的免疫性肝损伤。
均是与免疫脱不开干系的肝损伤,经典的多有遗传背景,损伤更持久;非经典的多遭环境药物触发,多为一时性。
03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如何引起的?
遗传因素
有自身免疫性肝病家族史的人群患此病的风险较高,这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的错误识别和攻击,“敌我不分”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病。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如指甲油、染发剂、清洁剂)和有毒物质中,可能增加肝脏的负担,进而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此外,环境污染也被认为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不良生活习惯
如熬夜、暴饮暴食、过度进食高油高脂饮食等,可能破坏身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这些异常反应可能针对肝脏细胞,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病。
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伤或免疫力受损,从而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例如呋喃妥因、米诺环素等药物的使用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诱因之一。这些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模拟肝脏细胞抗原,诱导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肝脏的自身抗体,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病。
04
有哪些表现时需怀疑自身
免疫性肝病的可能?
1.以乏力或皮肤瘙痒为首发表现的中老年女性患者需警惕PBC。
2.本身患有类风关或干燥综合症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或患桥本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出现的肝损伤。
3.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肝病或其他风湿性疾病的肝损伤患者。
4.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男性患者伴发的肝损伤。
5.累及多个脏器的肝病。
6.使用某些特定药物如呋喃妥因、米诺环素等可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
7.对于肝功能异常、未明原因的肝胆疾病患者,建议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
05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慢性、反复波动是常态,多数须长程用药,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千万别自行停药;停药后仍需定期复查。
2.自免肝也有急性和重症的,别掉以轻心,及时到专业的团队诊治提高诊治成功率。
3.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是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关键用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通过专业而细致的管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大多可以安全而有效地完成治疗。
4.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合理使用药物以及加强预防病毒感染等措施,可以降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风险。
供稿 肝病二科 金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