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杭州市的徐先生近期因流感来医院检查,在健康宣传栏看到了无痛肠镜的相关知识,想起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肠镜,于是决定做一次体检。
第二天徐先生拿到肠镜检查结果发现,距离肛门25cm处的乙状结肠处有菜花样的占位,于是询问了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曹鑫,在曹医师的建议下,徐先生又加做了CT。
到了约定问诊的时间,拿到检查报告后的徐先生接受不了。“医生,这怎么是结肠癌,是不是诊断错了?”
徐先生的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并已经向肠腔周围、腹膜、腹腔广泛转移。曹医师综合评估后,很遗憾地告诉徐先生,诊断结果是准确的。
乙状结肠癌是结肠癌的一种,发病部位位于结肠的乙状结肠部分,是结肠癌的常见发病部位。
大部分结肠癌是从肠道息肉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要经历从正常的肠道粘膜发展成息肉,息肉由小到大,发展成异型增生,然后变成肠道癌症,甚至出现转移癌。
临床数据表明,肠癌的平均演变时间为10年,如果对于癌前病变,通过癌前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就可以尽早治疗。
很多人都害怕肠镜,认为很痛苦,自己没有什么胃肠道的不舒服就不想做了,其实不然,普通人从40岁开始,就可以每隔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因为年龄增长和消化系统老化,肠癌的风险明显升高,建议无论是否有疾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建议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有肠癌和肠道息肉家族史、有慢性肠道疾病史、45岁以上人群、长期保持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几大类人群,建议2-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一次有效的肠癌筛查可以降低三分之一的肠癌概率,提高肠癌的早诊率。
消化内科主任朱元东提醒大家:
若肠癌高危人群近期突然出现了莫名腹痛、疼痛时间延长、程度逐渐加深、大便潜血等症状,应提高警惕,积极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
那如何提早发现肠道异常呢?
体检增加肠镜检查!
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状很轻微,不容易被察觉,但是肠癌不同,通过定期做肠镜,能够预防90%以上的肠癌。肠癌早期症状单一,癌变时间长,早期检出率高,只要养成定期做肠镜的习惯,肠癌基本上“无处可藏”。
针对肠癌,肠镜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为了避免重蹈徐先生的覆辙,请大家多多关注自身健康,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肠镜检查的计划时间,肠癌的风险自然会降低。
专家介绍:
朱元东
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
浙江省肠内营养通路学组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委员
浙江省内镜肿瘤学会委员
杭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与内镜学分会委员
杭州市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委员
擅长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内镜救治,在门静脉高压症精准诊治领域开展多项临床研究;擅长运用超声内镜和胰胆镜进行肝胆胰腹部等疑难疾病的诊治,包括各类肝胆胰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以及插管困难型ERCP技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善于采用“肝-脑-肠轴、肠道微生态”等整体医学理念为患者“因病施治”,包括慢性胃炎、消化道早癌、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