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社交缺陷的孩子,有时候不知道和他人之间保持什么距离比较合适。有时候孩子跟人的距离太近了,让他人感觉到不舒服;有时候距离太远了,也是不合适的。
01 提前告诉孩子保持一臂之距
提前告诉孩子保持一个胳膊的距离,就是一臂之距。这是社交中最合适的距离。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在哪些日常的社交情景中,应该要保持这种距离。
比如在公共场合排队,见了人要打招呼,离开的时候要说再见,还有在公共交通上跟人站的距离,或者想向别人提要求,打断别人的对话,也要保持一臂距离。
02 故意犯错来感受一臂距离
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故意犯错来让孩子感受到,距离太近了或者太远了这种不舒服。家长和孩子排队时离他很近,让他先感受这不舒服;或者离孩子很远,让他觉得太远了。
在孩子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时地记着一臂之距的话,需要经常纠错。
03 做社交示范
社交示范是利用动态视觉支持策略,呈现真实的社交情境,将复杂的社交技能进行分解,在社交情境中清晰地呈现每个步骤的详细过程。示范突出动态的社交线索,包含了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距离等,通过呈现出不同示范者的示范实例,可以促进孩子技能的泛化。
可以先模拟社交情境,让孩子实际体会该保持什么距离。
扩展:正确地进行社交示范教学需要什么?
1.社交情景设定
情境地点是社交技能发生的地点,如教室、超市等;人物主要是社交情境中出现的示范人物和配角,需要根据孩子能力明确主要示范者、次要配角的数量和身份。
2.教学目标确定
根据孩子的能力基础,参考同龄之间应该掌握的社交技能,可以与机构老师、家长进行讨论,确定需要提升的目标技能。并根据社交情境的一般过程,将目标技能进行详细的定义,使得教学目标可观测、可测量。
3.目标技能的定义和细化
目标技能是指孩子需要提升的社交技能目标,例如主动打招呼、主动借玩具、主动邀请小朋友一起玩等。目标行为细化是指将目标行为分解,细化后的目标需要单独设立完成标准,界定是否达到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