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你根本就没看懂他的电影!

文化   2024-07-10 18:04   北京  

微信公众号改版后,

为了方便大家以后找到我们,

不要忘记“星标”哦 ~


众所周知,昆汀是当下好莱坞娱乐性最强的导演之一,任何题材、任何剧情到他手上都可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但是,如果你只记住了昆汀标志性的足控话痨配乐叼,那么你可能根本没看懂他深刻的内心世界。

今天,未读君邀请到了昆汀首部回忆录《电影狂想》的两位编辑,为我们分享《电影狂想》幕后的故事。
[美] 昆汀·塔伦蒂诺|著
覃天 / 邱文浩|译

未读·艺术家|出品



01

《电影狂想》新手编辑历险记

作为《电影狂想》的编辑(之一),我不太懂昆汀,也不太懂电影,甚至……不太懂编辑。

《电影狂想》是我入行以来接手的第一本书,对此我有些汗颜,同时也深感荣幸和幸福,因为在编稿的四个多月以及之后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很喜欢这本书。

昆汀的语言风格大家都很熟悉——那一声“new bee!”响在脑海里。作为一名0经验的新手编辑,想要最大程度地还原昆汀的语言风格,该怎么办才好呢?

答案很简单:交给另一位编辑。

哈哈,没错,《电影狂想》一书的语言风格主要由我的师傅,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把关、在第二遍编稿过程中润色(如果想看看本书翻译是否到位,可以数数书中有多少个“他娘的”)。

而我主要负责第一遍编稿,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在这部分工作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那些名字。

《电影狂想》里有数不清的人名、片名、角色名。为了方便读者查找,我们统一使用了豆瓣上的译名;逐一核查译名也成了大工程。

当然,在这位对电影信手拈来的资深影人兼影痴的书里,其他的名字(如关于电影的术语)也不在少数。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名字叫“revengeamatic”。这是深深影响了昆汀的一种类型片,但它和“复仇片”(revenge film)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在网上怎么也搜不到这个词的相关信息,搜出来的都是《电影狂想》里的引文。但这是一个在书中出现了多次的很重要的词语。于是,我向reddit上的昆汀小组求助,收到了许多来自遥远国度的影迷的热情回复。首先,因为发音相似,所以文中的“revengeamatic”“reveng-o-matic”;其次,词根“o-matic”给人自动化和便利的感觉,在50年代被许多家用电器作为名字的后缀。所以,“revengeamatic”便指盛行于美国70年代的模板化复仇片。于是,这个词在书里成了“套路复仇片”

编辑在reddit上的求助

话多且密的老昆所带来的这一堆有滋有味的“name drop”应该会让资深影迷兴奋不已,文字编辑要做和想做的便是尽可能准确地传达一体验。当然,“如果你正在读这本书,希望可以从中了解到一点儿电影知识,但却被一大堆不认识的名字搞得晕头转向,”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昆汀说:“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学到些东西了。”




02
伪昆汀影迷眼中的《电影狂想》

《电影狂想》集中讨论了13部电影,每部我们都看了,以确认情节等基本信息准确。

此前,我只看过《杀死比尔》《低俗小说》和《落水狗》。2024年的新年夜,我选择在家里看《杀死比尔》度过。看过第一部以后,实在停不下来,又接着看了第二部,最后凌晨三四点才睡。

除了“爽”,我也感受到了和“爽”最不沾边的东西,一种关怀。《杀死比尔》中的每个人都抱着不同的原因杀戮,金钱、欲望,除了主角新娘,她只为母性而杀。这种关怀让我感到熟悉,因为它在书也很常见,比如对性少数群体的同情。

后来在春节回家的航班上又看了《好莱坞往事》,还是很爽,也同样感动;同时也发现,本书和《好莱坞往事》是两部精神气质多么接近的作品。

「《肮脏的哈里》」是我个人在全书中最喜欢的一章,它和《好莱坞往事》有着同样的时代背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它们同样在描述某种暗面,也都是对一种“政治正确”的回应。

电影《肮脏的哈里》海报
《肮脏的哈里》讲述哈里警官对抗连环杀手的故事。哈里警官是洛杉矶警局里最桀骜不驯的那个(比如在影片中对罪犯无权监视、动用私法等),故“肮脏的哈里”。

如今,连环杀手案并不新鲜,可是在当时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肮脏的哈里》是好莱坞首部讲述“连环杀手案”、首次使这一社会现象被看见、从而呼吁社会为新的犯罪方式制定新法的电影。它所回应的是这样的时代背景:

当时的很多人一看新闻就毛骨悚然:嬉皮士和激进的黑人民权组织到处闹事,杀人邪教团体给城郊的孩子洗脑,煽动他们吸食致幻剂,造父母的反、要父母的命,一些年轻人(老兵的后代)烧掉了征兵卡或者逃去了加拿大,你的孩子骂你的警察是猪,街头暴力犯罪日益猖獗,连环杀手现象开始萌芽,毒品文化、自由性爱逐渐兴起,还有新好莱坞电影中的裸露、暴力、粗口,还有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还有阿尔塔蒙特自由音乐会,还有石墙暴动,还有西耶罗路上的曼森家族。


“西耶罗路上的曼森家族”正是《好莱坞往事》中的主线情节之一及尾声。1969年,波兰斯基的导演事业如日中天,他的妻子、演员莎伦·泰特及腹中的孩子在家中被曼森家族杀害。昆汀在《好莱坞往事》中回应了这一事件及时代背景,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用小李子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角色改写了悲剧的结局,让它不要发生。

当然,今天的我们也记得波兰斯基的罪案,以及有关昆汀在片中对其刻画的争议,但或许争议也会带来更多思考,正如昆汀的影片、这本书、书中所提到的他钟爱的那些电影。

总之,打动我的便是贯穿全书的这种“时代关怀”昆汀不是那种为艺术而艺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影人,他总是在观察、思考与回应时代。

又如「70年代的新好莱坞:60年代后的反当权派导演VS电影小子」一章中,反当权派导演的作品沦为对“当权派电影”的翻拍和改版,好像和今天的情况挺相似。全书中,他将电影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看待作品对时代的回应的视角有责任心,也富有价值。

《电影狂想》和《好莱坞往事》也都是对好莱坞的怀旧之作,或许也是昆汀回望人生之作。两部作品的最早的开端似乎都是西部片,讲到新旧好莱坞交替之际;片中的里克·道尔顿和克里夫·布斯便是时代的遗迹。

影迷可以在书中找到昆汀影片的前身,了解昆汀在各类类型片中的浸淫,了解昆汀之所以成为昆汀的原因。

 


03

《电影狂想》之设计狂想

书稿还在编辑的时候,我们就启动了对装帧设计的狂想。这本书是昆汀的个人首部非虚构作品,其中既有昆汀的私人片单和深入影评,更述及了他的成长经历和美学发展历程,对于昆汀的影迷来说,是一部非常珍贵的作品。如何体现出这种价值感,同时还要结合电影的特点,作为编辑,深感压力。

幸运的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师付禹霖给了我们最初的信心。收到她的封面设计稿时,相当惊喜。中文版的封面和英文版风格迥异,更与其他语言版本的“直接上硬照”模式不同,影迷熟悉的昆汀形象出现在内封上,外封则是鲜艳透亮的pvc,正中是简洁笔触勾画的昆汀头像,和英文涂鸦组成的肩膀。内外封重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是艺术气息满满的设计作品。

有了书这个本体,接下来就是找到更多跟昆汀影迷之间的“暗号”。我们首先想到就是昆汀作品,《低俗小说》《杀死比尔》,这些中国影迷熟知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暗号。由此就有了我们的“影迷纪念版”,干脆爽快的单色刷边,呼应电影视觉主题色,配上印有经典台词的首映票根书签,再加上书封胶片,一整套下来,概念完整又有纪念意义。全系列六色上市后,就有读者通过书店联系我们,希望能集齐六种版本,留作收藏。

在纪念版之外,我们还想做一个更丰富、更有价值感的收藏版。图书常见的文创商品第一时间就被pass了,不能是帆布袋,不能是观影手账,不能是藏书票、卡片、海报,要做就做点特别的东西。从昆汀的导演身份,我们想到了片场必备的场记板,或许每个读者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导演。于是就有了场记板周记,每一天都是一次策划到执行的过程。

电影的世界里也少不了投射出幻梦的放映机,在这里,幻梦的主题由读者定义。礼盒中的放映机记事磁贴采用了18×13厘米的大尺寸,方面读者写下生活狂想。

纪念版中的书封胶片在这里也有了全新的面貌。两枚菲林胶片各基于外封和内封的设计,嵌入黑色卡纸,牢固黏贴后模切、烫银,沿着中间的垄线折叠后就复刻出了书封的完整面貌。

再加上六款电影主题票根书签、明暗交叠效果的外盒,相信每个拿到收藏版的读者都会瞬间沉浸于昆汀的电影世界里,感受到书与影带来的喜悦。

上市以来,《电影狂想》已经收获许多好评。读者喜爱这本书的理由很多。有读者和昆汀一样喜爱中文版的装帧;也有很多读者为书中电影与人生交织的那些部分感动不已;本书也是一份另类电影宝藏片单。

如果你喜欢昆汀的电影,很可能也会喜欢书中所提及的昆汀喜爱的电影。这些电影集中在犯罪、动作、惊悚、悬疑等“重口味”类型,其中不乏限制级甚至超限制级之作。

贯穿全书的则是昆汀对电影的热忱,我们希望将昆汀对电影的热爱继续传递下去,带给读者、影迷、观众与下一代电影人。







-本期话题-

你最喜欢昆汀电影中的哪个镜头?

留言区分享~

撰文|bb 荔枝

编辑泰若克塔

封面|《八恶人》

图片|网络



 点击在看,分享你眼中的昆汀

未读
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