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们,请撕碎「做自己」的幸福谎言

文化   2024-07-18 17:00   北京  

微信公众号改版后,
为了方便大家以后找到我们,
不要忘记“星标”哦 ~


要想做大事,今天的女性首先需要忘却自我,但是忘却自我的前提是确保我们已经找到自我。

-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每当遇到困难无从下手时,每当面临抉择举棋不定时,耳边总会传来一个声音:“做你自己就好了”。

“就好了”三个字听起来轻飘飘的,好像和关上房门、戴上耳机一样容易。影视剧里的主角也确实是突然之间就打开了任督二脉,将危机化解的。

但回到现实里,从来没人告诉我到底怎么做才算是“做自己”,或者“做自己”的下一步是什么。

直到在《如何成为你:和波伏瓦一起追求真实》里,我才发现,“做自己”,原来一直是个伪命题
[澳] 斯凯·克利里|著
郭澍|译

未读·思想家|出品



01
「做自己」,

一场精致的PUA

打开社交媒体,总能看到各种“做自己”的文案——

“做不被定义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一次,为自己而活。”

……

配合文案出现的人物大多光鲜亮丽、粉丝无数,即使赛道再小众、也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Ta可能刚刚穷游过欧洲,和你一起回味在最边缘小镇享受午后阳光;又或者裸辞创业,试图教会你如何通过自媒体实现财富自由。

你为Ta点赞,为Ta推荐的产品买单,甚至蠢蠢欲动,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像Ta一样“自由”和“洒脱”,却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一个自我麻痹的消费主义陷阱

与其说我们被号召“做自己”,倒不如说我们被引导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饥饿。看起来我们有很多选择,但这些突破现有圈层的举动,都需要钱。

正如社会活动家贝尔·胡克斯说的:“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爱,但我们总是可以购物。”

这种建立在消费上的“自由”,还会导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恋”

当你尝试用资本鼓励的方式“做自己”后,你会将关注的重点逐渐集中在个人身上,并且这种关注更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涉及内心。

你希望通过跳出舒适圈,希望更酷更松弛,更接近关注博主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你晒出自拍、分享vlog,希望得到的,是更多点赞和关注。

在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看来,这是一种虚伪的生活方式:“自恋者想要他人重视他们,但自恋者唯一看重的只有他们自己。”

波伏瓦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里就有一个典型的自恋者雷吉娜。作为演员,她努力变得出名,虽然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痛恨自己虚假、做作的表演方式,但她依然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做自己”的目标。

矛盾、拧巴的她,注定了内在的空虚。



02

不揭掉这些标签

你的自由也是假的

既然我们总被“做自己”的话术PUA,那为什么还总是会中招呢?

因为大部分人最擅长的,是“自欺”

如今,越来越多人陷入卷不动又躺不平的状态。

一方面,我们希望在大众或者社交媒体面前做得更好,虽然我们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甘心就此作罢,于是找了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岁数太大”“脑子不好”……

波伏瓦认为我们用了许多自欺的理由来让我们不愿意斗争的想法合理化,因而变得冷漠、随大流,也更容易就接受那些“从来如此”的故事。

我们乐此不疲地给自己贴标签,每个mbti属性都被分配固定的想法,每个星座也被划到不同的定位,越来越多类似“别烦恼、要开心”“去他X的工作”的标语被写到T恤、帆布包、马克杯上。

在波伏瓦看来,这是我们生活里的“障眼法”,通过“自欺”收获一些无需承担责任的心安理得。“我们用这些转移注意力的事物逃避我们的生命。”

同时,女性还面临着更多的“障眼法”——性别偏见

有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

一个父亲和他的儿子出车祸了,父亲死了,儿子被紧急送医。医生走进来说:“我不能给这个孩子做手术,因为他是我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停下来想一想,兴许会想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孩子有两个父亲?孩子是收养的?

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但是不可否认,这个脑筋急转弯就是从心理上诱导人们想到“男性”这个最简单的答案——许多人都想不到“医生是女性,是孩子的妈妈”。

这是性别偏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关于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有太多的标签。形形色色的障眼法如迷雾般深深围困住古往今来所有女性的存在。

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些设定,就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了。



03

幻想结束,

和波伏瓦一起追求真实

既然我们知道要避免自我PUA和自我欺骗,那么,怎么才能做真实的自己呢?

波伏瓦教给我们,如果我们认识到幸福不在目标本身,而在追求和超越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做得更好。

《如何成为你》的作者斯凯·克利里曾先后从事金融业和新闻业,都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半死不活”的亲密关系也让她感到厌倦。临近30岁的她还面临社会对她的期待:找到爱情,结婚生子,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

她怀疑这种提供给女性的幸福公式根本是个谎言,但不知道如何改变,直到在一堂工商管理课上“遭遇”了波伏瓦和她的哲学。

斯凯·克利里

波伏瓦野心勃勃、又古灵精怪。她对哲学充满热情,敢于反对父母的想法;她的家庭并不富有,所以她独立工作;她有一个终身男友——让-保罗·萨特,但也爱着别人……

面对信仰的失却、爱情的变幻、衰老的显形、死亡的逼近等境况,波伏瓦切身的哀愁与苦涩,与今天我们的感受息息相通,她对现实条件的超越与对自由的追寻,是今天的我们的思考与行动指南。

克利里说:“我发现波伏瓦的哲学是一种异常引人入胜的方法,能让我们思考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去爱,以及如何能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活得真实——在一个不断诱惑我们为了工作、为了被朋友接纳、为了社交媒体上的一份简介而背弃信念,并且用自拍和表面的身份象征填补我们的空虚感的世界里。”

克利里写波伏瓦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当今女性面临的普遍现实,以及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我们在书里能看到一个立体的波伏瓦,也能读到一段引人入胜的女性生存指南。

幼年与中年波伏瓦

《如何成为你》回应的,是每个女性的“人生大事”——成长、友谊、爱情、婚姻、生育、变老与死亡。

常被视为女性主义先驱的波伏瓦,也曾经历过反复而漫长的自我怀疑,追求真实的路上也一波三折。在与她跨时代的对话里,或许我们能更清醒地了解彼此的处境,找回勇气、真诚地面对我们的存在。

“做真实的自己”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份挂在墙上的证书,而是切近生活每一天,面对每一件人生大小事的实践,一场永无止境的冒险。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停止活在当下的努力。

波伏瓦说:

一个人只有通过爱、友谊、义愤和同情为他人的生命赋予意义,自己的生命才有意义。


每个苦恼于“做自己”的女孩,请先和波伏瓦一起探索自我吧!







-本期话题-
你认为「做自己」是个伪命题吗?
留言区分享~

撰文|Swimmer 泰若克塔

编辑泰若克塔

封面|《重启人生》

图片|网络

 点击在看,和波伏瓦对话!☟ 

未读
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