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身上不知何时起长了肉疙瘩,
这种肉疙瘩,大都长在皮肤下面,看得见,也摸得着,摸上去软软的,不红、不肿、不热、不痛,到医院一检查,医生会告诉你,不用担心,只是脂肪瘤罢了。
脂肪瘤大都是良性的,癌变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大家即便在自己身上发现了脂肪瘤也无须太过紧张。
脂肪瘤之说来自西医,那中医是如何描述脂肪瘤的呢?
金元时期著名大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如是说:
“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可见,脂肪瘤在中医的眼中大都和体内的寒湿息息相关,因此,中医也称之为痰核。
我们说,普通的痰湿也顶多只能算是散兵游勇,单打独斗,只需用一些燥湿化痰的药材即可,诸如陈皮、半夏;
然,痰核之所以为痰核,主要还是因为体内的痰湿已聚集起来,并形成一定规模,淤堵在皮里膜外之间,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堵在了我们的皮下。
大家试想一下,原本健康的人体,气机舒畅无碍,血流运行正常,一旦突然出现了堵塞,气滞血瘀,久而久之,体内的津液逐渐部分转化成了痰浊,加上部分人本身就是痰湿体质,气滞夹裹着痰湿,痰核越来越大,最后就在皮肤表面凸显出一个肉眼可见的包块。
有些人图省事,一旦长了脂肪瘤,就直接选择了手术切除,看似一劳永逸,但没过多久,脂肪瘤又重新长出来了,窥其根本之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手术切除根本没有改善痰湿的体质。这就好比一块潮湿的木板上长满了蘑菇,我把蘑菇采完了,没过多久,蘑菇仍然会长出来,是一个道理。
既然知道了病机,其实治疗的思路也就出来了:
一来呢,要把体内的痰核化开,以治标;
二来啊,要到找体内的生痰之源,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则有失运化,痰湿由此而生,所以呢,要健脾,以治本。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个既可健脾,又能化痰的方子——健脾化痰丸,名字很直白,出自近代医学泰斗张锡纯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健脾化痰丸:鸡内金20g、白术20g。
鸡内金是鸡体内砂囊的内壁,
众所周知,鸡在啄食的时候,难免会啄入一些小石子,小沙粒到体内,即便如此,我们也从来没听说过鸡因误食石子沙粒而死,
可见,鸡内金有极强的消食功能,逢年过节,要是一不小心吃多了,不消化,胃里有食积,就可以用鸡内金来化解一下;
除了健胃消食之功,鸡内金还具有化坚消石之效,多用于泌尿系结石、胆结石等;
此外,鸡内金还可以用于胁下癥块、痞硬腹胀等痰湿内停。
简单讲,鸡内金味甘性平,既善磨谷消积,以治食积诸症,又能软坚散癥,通淋消石。
《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
《本草再新》:"化痰,理气,利湿。"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痃癣癥瘕,通经闭。"
说到健脾,首推白术,
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尤善健脾燥湿,为健脾要药,适用于脾虚诸症,
既善补气健脾而燥湿利水,可消痰饮,退水肿;
又可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肌表不固而自汗、胎动不安之症;
此外,白术还多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等证。
总的来说,白术为一味调理脾胃的要药,脾胃不好,用点白术总错不了。
《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鸡内金配伍白术,一味攻积消痰,一味健脾益气;一味攻,一味补;攻补兼施,白术有了鸡内金,不必担心补过了,脾气壅滞;鸡内金有了白术,又能解决久服伤正的弊端。
不仅如此,鸡内金功善健胃消食,助胃主降;白术功善益气健脾,助脾主升,《黄帝内经》有云,“清阳出上窍,阴浊出下窍。”一升一降之间,脾胃健运,升清降浊,痰湿何以遁形?
健脾化痰丸,不仅适用于脂肪瘤,也非常适合脾虚易生痰的人群。用张锡纯先生自己的话说,“此方不但治痰甚效,凡廉于饮食者,服之莫不饮食增多。且久服之,并可消融腹中一切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