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止痛如神的中成药,把一身的气机全都打通了,气顺了,瘀血就都不见了

文摘   2024-11-13 08:03   上海  

疼痛,可以说是身体最直观的告知我们体内有病变的方式了。

不通则痛啊!

因此,当体内的气机或是血流遭到了堵塞的时候,身体就会有疼痛的症状。

比如我们不小心摔了一跤,破了皮,血小板为了把伤口的血给止住,自发的跑到表皮,造成局部的细小血管堵塞,所以伤口会痛。

比如夏天的时候,我们因为贪凉而受了寒,寒气凝滞了筋络里的气血,从而导致了颈椎病、肩周炎等等问题。

再比如,有些老年人血管长期遭到瘀血和斑块的堵塞,供给给心脏的血流量大幅减少,气血不畅,因而时常伴有胸闷、胸痛的症状。

此外,风湿性关节炎也是因为风湿之邪阻滞了气血的通行,因而引发关节的疼痛。

所以,不难发现,气血被淤堵在了哪里,疼痛就在哪里。

因此,想要解决疼痛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让体内的气随血行,血随气动即可。

我们再把时间拉回清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记载的一剂九气拈痛丸就非常适用于气血不畅所致的疼痛。

九气拈痛丸:高良姜12g、姜黄6g、元胡6g、香附15g、郁金6g、槟榔12g、木香6g、青皮12g、陈皮6g、五灵脂12g、莪术12g、当归12g、甘草6g。

我们讲,所有的气滞血瘀总是离不开寒邪。

因为寒邪有收引的特性,就像是水受寒就容易结成冰一样。气血受到了寒邪的凝滞就容易滞停下来。

因此,止痛的关键在于行气行血,而气行血动的关键则在于温阳。

基于这么一个思路,我们首先用到的就是高良姜。

高良姜是姜的一种,所以也兼备了姜的温热,阳光投射到骨子里,盘踞在筋骨间、肌肉里、血脉中的陈寒自然是无所遁形。肌肉气血没有了寒邪的凝滞,畅行周身,濡养四末,疼痛的症状也就不见了。

打铁要趁热,散寒也是如此,因此,在高良姜的基础上又加用了姜黄、元胡两味温热的药材,它们不仅可以协助高良姜一同散寒止痛,同时,又是兼备行气和活血的常用药。这也是这两味药材的玄妙之处,不仅可以把冰给融化了,同时,还可以给冰融化后的水注入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使之汇入大海,从此奔流不息。

郁金和香附同为活血、行气、止痛的常用药,其中,香附更是被李时珍赞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然而,即便如此,它们和姜黄、元胡相比还是稍欠一点火候,因为它们的药味偏于寒凉,少了姜黄和元胡的温热。

槟榔、木香、青皮、陈皮都是常用的理气药,而后面的五灵脂和莪术则是活血的良药。这里用上了四味气药,而只用两味活血药,是因为气为血之帅。唯有气机顺条畅达,血液才得以源源不断的向前奔涌。所以,行气是主基调,而活血辅之。

我们说,不论是温热的药,还是行气活血的药材,大都药性比较燥烈,而燥烈的药材偏偏容易耗损气血,所以,这里用上一味当归补血,把耗损的气血统统补足。

最后,我们讲,这个九气拈痛丸是一个实打实的大方字,药味一多,药性就容易犯冲,所以,加用一味甘草,以调和诸药的药性,免伤脾胃正气。

值得一提的是,九气拈痛丸也被制成了中成药,如果觉得煎药麻烦,可以直接选购中成药。


夹缝中的远志草
上海三甲医院主管中药师、肿瘤科临床中药师每天都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中药和方剂在山为远志,落市为小草,心中有诗,自在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