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就对痰湿体质的人不太友好。
有过一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燥湿化痰最经典的方子莫过于二陈汤。
二陈汤:半夏15g、陈皮15g,茯苓9g,炙甘草4.5g。
二陈汤里的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利水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堪称经典。
可有些人服用了好久的二陈汤,就是不见疗效。舌头一伸出来,白白的厚腻苔,肉眼可见的湿气啊!
其实,用二陈汤来燥湿化痰的思路,是基于《黄帝内经》里所说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后世医家将其归结为“脾为生痰之源”。因此,燥湿化痰总离不了健脾。
但如果通过健脾改善不了的痰湿,这个时候就要换个思路了。
中医认为,肝主木,脾主土。若是肝气疏泄太过,过克脾土,同样会导致脾虚健运失司,水湿泛滥。中医就有句话,“脾胃有病必系于肝。”
有一个中成药,就非常适用于肝郁脾虚的人群,它就是木香顺气丸。
木香顺气丸:醋香附、木香、陈皮、青皮、枳壳、槟榔、厚朴、苍术、砂仁、生姜、甘草。
谈及疏肝,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柴胡。
然,世人皆知柴胡疏肝之效,却鲜有人知晓香附也是一味疏肝的要药,甚至与柴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香附主入肝经,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在疏通肝气的同时,又能行血化瘀。在中医认知中,气血本为一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香附同时可以把气分和血分中的郁滞化散开来,也因此被李时珍赞誉有加,称其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而这里的香附是经过醋制的,是为了让其更入肝经而发挥其行气活血的功效。
木香、陈皮、青皮、枳壳、槟榔都是气药,主要是协助香附一起通行一身的气机的。
其中,木香主入脾胃经,长于消除脾胃间的气滞。
你去看,有些人长期情志不畅,吃饭也不香了,有个成语叫作茶饭不思,说的正是这么回事。其实,这也是我们前文讲的肝病犯脾的最常见的症状。
在香附疏通肝气之后,木香顺带把脾胃间紊乱的气机理顺,气机顺畅了,自然也就不再郁滞,脾胃健运有序,自然是没有了滋生痰浊的源头。
而陈皮、青皮、枳壳,可以说是三个表兄弟了。
它们都是理气的常用药,其中,陈皮的药性缓和一些,青皮和枳壳峻猛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青皮和枳壳的药性是往下的,可讲体内的痰湿径直往下带。
槟榔虽是气药,但同时功兼利水之效,青皮、枳壳把痰湿带到膀胱经,槟榔则可引痰湿从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
诸药合用,简直是打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厚朴、苍术、砂仁则是除湿的。
厚皮是一味树皮类的药材,其味辛性温。中医认为,辛温的药材是最适合燥化湿邪的。和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洗完的湿衣服往往会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晒干。一样的道理,体内的湿气用上一点温阳的药材,就可以慢慢的蒸腾掉。
在古时候,苍术一开始都是和白术混用的,统称为“术”,直到后来,医家发现,有的长于色白者偏于健脾,棕灰者偏于燥湿,是故,也就有了白术和苍术之分。两者都有健脾燥湿的功效,其中,白术长于健脾,苍术功善燥湿。而这里的主要目的是燥湿,因此,选用的是苍术。
砂仁,有一股浓烈的香气。中医讲,香能醒脾。因此,砂仁放在这里正是醒脾而化湿的,加上其本身也是一味温暖的药材,加持了其化湿的功效。
至于最后用上的生姜和甘草,放在这里则是调和诸药的药性,以防脾胃正气遭到损伤。
文章的最后,再来和大家聊聊肝郁脾虚的人群会有哪些症状?
首先是胸胁胀满,这个很好理解,长期的郁郁寡欢,情志得不到宣泄,全都郁积在体内,气机不顺,堵在哪里,哪里就会痛,不通则痛啊!
其次,就是总感觉到疲倦乏,这种疲倦是身心俱乏的那种。因为肝郁,阳气被湿气遏制住了。同时,人也总容易犯困
再来,因为湿气泛滥,舌苔往往是又白又厚又腻的。不仅如此,脸上、头上还容易出油。其实,这出的哪是油啊!是你遏制不住的湿气啊!
此外,湿气是黏腻的,它们停滞在了哪里,气血就容在那里滋生瘀滞。你去看,不少人的子宫肌瘤、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等都是因为肝郁脾虚,痰湿泛滥的结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