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蓄能的季节。为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体现“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三新理念,提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打造“生动而有思考”的学导课堂,10月21日晚,仙居县第一小学举行了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二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二上第五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展示,浙江省特级教师、仙居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春燕老师到场指导,全校语文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教材解读
潘利斐老师从二上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教学重点、学习任务群等方面作了单元整体解读。明确了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和“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以及这些教学重点怎么在教学过程中去落实。
教学设计
陶丽:《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是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第一篇寓言故事。陶丽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引领学生读好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青蛙和小鸟对于天大小的认识,根据文章中的信息探讨为什么两者有认知上的差异。陶老师试图引导让孩子们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中的经验去理解故事的寓意。
郑艳艳:《寒号鸟》
童话故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体裁,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设计《寒号鸟》一课教学时,郑艳艳老师运用了故事诱导法、读文识字法、角色朗读法,让学生感受喜鹊和寒号鸟特点的不同。进而领会寓意:要像喜鹊一样目光长远,不能像寒号鸟那样不听劝告,要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顾冬超:《我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用浅显的故事表达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顾冬超老师设计了用板书简笔画和动画视频展示葫芦生长过程,试图让孩子们理解植物生长的每个方面都有联系,为理解寓意做铺垫;同时,顾老师也强调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感叹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结合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寓意。
吕雪萍:《口语交际:商量》
《商量》是一篇口语交际。生活中经常需要与他人商量事情,学会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商量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吕雪萍老师通过模拟生活中复杂多变的交际情境,搭建问题支架,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样化表达。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和表达的自信心。
暨艳娟:《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内容丰富有趣,从不同角度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暨艳娟老师在备课时从明要点、析重点、破难点三个方面,力求在少而精的练习中,渗透可迁移、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专家点评
在二年级老师备课展示之后,张春燕老师对老师们的备课成果进行了点评,大到备课形式和备课内容,小到课堂的语言以及课件的展示,都进行了专业化的指导。张老师强调,为了让每位老师做到走进课堂“有底气”、面对学生“有底气”,就要改变一人备一单元的传统,形成一人精备一课的备课模式。总之,要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通过集体智慧,形成教学合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
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王燕平校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我们要积极开展“以学为本、循学而导”的学导课堂,通过沉浸式备课,研课标、研教材、研学生、研设计,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备好课,扎扎实实上好课,推动学导课堂由落地生根向纵深迈进,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
本次活动,不仅锤炼了一小语文教师研究课标和教材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水平,启发了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和有效教研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也为全校各备课组提供了备课示范。学校将继续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潜心研修,且思且行。
文字|吴盈萍
图片|吕黎倩 吴盈萍
编辑|潘灵丹
审核|陈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