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唐代高僧的法号,三贤之一。
相传拾是原为弃儿,天台山国清寺僧丰干行至赤城山,于道傍拾获,遂携入寺中为僧,故称为“拾得”。后为国清寺苦行僧,与寒山友善,二人交谈,听者多不能解。或传其为菩萨应身,时人尊为贤士。有偈词,附于《寒山集》中。
赞:即“贊”,一种文体,用于颂扬人物,如小赞、像赞。亦指佛经中佛教徒歌颂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皮冠:古代打猎时戴的帽子。加于礼冠之上,用以御尘,亦以御雨雪。
典出《左传•襄公十四年》:“不释皮冠而与之言。”
杜预注:“皮冠,田猎之冠也。”
唐•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木履:木底鞋。履,即鞋。
典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屐屧鼻绳》:“屐乃木履之下有齿者。”
宋•释宗杲《布袋和尚赞二首》:“肩担一条吉撩棒,棒头挂双破木履。”
泻瓶:佛家术语,又称“泻瓶相承、泻瓶传灯、一味泻瓶”等。
即所谓师徒传持教法时,犹如一瓶水注入另一瓶中,无丝毫遗漏,故以泻瓶喻之。
典出《永平广录》:“佛佛授手,祖祖泻瓶,结缘于云水,下种于丛林;正当恁么时,须弥山为笔,大海水为墨。”
捉败:谓被捉拿而败露行藏。
南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拄杖子忍俊不禁,等闲捉败。”
了也:语气助语,宋元白话作品里相当于“啦”。
元•李致远 《还牢末》:“这是我的不是了也。”
国清寺:天台国清寺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隋代古刹。
《赤城志》:在县北一十里,旧名天台,隋开皇十八年为僧智顗建。先是顗修禅于此,梦定光告曰“寺若成国即清”,大业中遂改名国清。
国清寺古朴端庄,现有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1973年曾进行全面修缮,大殿正中供奉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座像,气象万千。殿左右列元代楠木雕刻十八罗汉,雕工精细,神态各异;寺内藏有珍贵文物“贝叶经”、“钦赐藏经”、《寒山诗集》等上千件,大殿左侧有隋梅一棵,为灌顶手栽,树龄1300多年。
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
16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
后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净慈中庵皎和尚。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从运庵和尚薙染,自此遍历诸老宿之门。游江淮湘汉,经荆门玉泉,过庐山东林。依福严无二月和尚,为典藏。参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又访北禅礼和尚。
回浙到净慈,见净和尚。由灵隐笑翁和尚荐为虎丘典藏。
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出世嘉兴府兴圣寺。
端平二年(1235年),迁报恩光孝寺。又移庆元府显孝寺。复迁瑞岩开善寺,居二年乞退,住万松山延福寺。继迁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居五年婴强寇之难,应东谷和尚举,入主冷泉寺。
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
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
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
运庵禅师法嗣,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
国清寺三贤堂
国清寺三贤堂中,塑像从左至右,分别是:拾得、丰干、寒山三位贤者。
三贤堂,又名三贤院、三贤殿,始建于1015年。
据《国清寺志·大事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八年,日僧寂昭弟子念救,又捐资重建国清寺,并建三贤堂,祀丰干、寒山、拾得三大士。”
念救曾与寂昭于北宋咸平三年八月入宋求法。1015年在天台山重建大慈寺时,曾任“知识使”(负责筹资的职务),一度返回日本。在得到日本左大臣藤原道长等人的捐赠后,又重返天台山。
宋熙宁五年(1072)即日本延久四年五月十三日,日本天台宗高僧成寻(1011—1081)一行至天台山求法,次日午时参礼三贤院:“三贤者,丰干禅师、寒山菩萨、拾得菩萨,弥陀、普贤、文殊化现。禅师旁有虎,二大士是俗形也。三贤唐贞观年中相次垂迹于国清寺。”
百余年后,“三贤堂”被陈耆卿载于宋嘉定十六年(1223)完成的台州总志《嘉定赤城志》中。
志云:国清寺,在县北一十里。旧名天台,隋开皇十八年为僧智顗建。……寺左右有五峰双涧,号四绝之一。上有三贤堂(谓丰干、拾得、寒山也)、锡杖泉、香积厨,有歌罗大神像。寺前有新罗园,唐新罗僧悟空所基。东南有祥云峰、拾得岩。东有清音亭,其最高处有更好堂。寺后岩有瀑布,循涧而上,尤为奇胜。
清雍正十一年(1733),雍正皇帝重修国清寺,自选寒山子诗,编为自选集,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
从此,寒山、拾得名正言顺地成为人们崇拜的财神喜神。
摄影:范旭初、A🌾 优雅、汤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