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煤高技”实践启示:大学生技能就业需正视的问题

文摘   2024-10-28 08:51   广东  

2024年10月28日

从发展角度看,大学毕业生接受技能教育实现技能就业是一种不正常现象,不应该出现也不可能长期持续。从现实角度看,在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是普遍现象的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主动到技工院校,通过接受技能教育,实现技能就业,具有必要性。但可行性情况需要技工院校一方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克服。

经过与“甘煤高技”几天时间的交流,我发现技工院校大学生技能教育与技能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少需要重视以下问题:

一、专业对口问题。从入读“甘煤高技”大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存在大学所学专业、技校所设专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三者之间不对接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产生以下影响:一是大学生个人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二是未必能够通过技工院校的学业考核和相应技能等级的考核。

二、成本问题。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又到技工院校学习技能。这需要再一次付出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这个问题可能产生以下影响:第一,对个人而言,不仅会推迟他们进入职场正式工作的时间,还需承担再教育的学费、教材费等费用。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第二,对学校而言,时间成本方面,技工院校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教学、安排课程和管理学生。经济成本方面,学校需要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室、实训设备等,增加学校的运营成本,包括新增的人力、财力。

三、心理问题。高等院校与技工院校两类学校社会地位差异大。大学毕业又到技工院校学习技能必然产生心理压力问题:一是自我认知变异。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应该在更高层次的岗位上就业,而选择到技工院校接受再教育,会觉得自己“降低了身份”;二是社会评价压力。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不同教育层次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大学生可能会担心他人对自己的选择不理解,认为去技工院校是一种“走下坡路”的表现。这个问题可能影响在技工院校的技能学习

四、办学模式差异问题。高等院校办学模式是以学历为特征,以升学为导向,培养学历人才。技工院校办学模式是以技能为特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办学模式差异影响教学、管理模式不同。比如课程设置上,技工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在读大学期间已经或基本学过也考过,还得再读。比如作息、宿舍、训练等管理方面,与高等院校比,管理严格得多。这个问题可能产生以下影响:一是大学生因不适应技工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难以快速调整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影响学习效果;二是习惯了大学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突然转变为技工院校强调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三是大学生可能会觉得技工院校的管理太严格,不适应,影响学习心情。

五、证书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大专生与高级技工毕业生待遇对等。高级技工班学生可以申请报考高级技工技能等级证书。可现在,大专生接受技能再教育两年只能考中级技工技能等级证书。这个问题可能产生以下影响:一是只考中级技工技能等级证书可能影响大学生争取到技能等级要求较高的岗位就业;二是只获得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可能导致他们的薪资起点较低三是对大专生两年技能教育允许申考中级技工技能等级证书,会影响学校下一年的招生

六、学制问题。不管是大专生,还是本科生,统一为两年。技工院校大学生技能教育学制新问题可能产生以下影响:一是统一两年学制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本科生和大专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异。统一两年学制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学制设置不合理,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七、就业企业问题“甘煤高技”的大学生招生所以比较“火爆”,两个重要原因:第一,本身属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和白银市政府合办学校;第二,所办是招生-教育-国企就业三者联通。但,其他地区技工院校能否保证也都去国有企业就业呢?回答是否定的。国有企业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都有限,接纳大学生,尤其是“三后生”就业数量也有限。从现实和长远看,接受技工院校再教育的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到非国有企业就业或自谋就业。这就产生一个技工院校技能教育后的大学生国企就业门路持续性与否问题。仅靠国企就业一条门路肯定难以持续。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企业的属性,而在学校的培养质量。“甘煤高技”也一样。大学生招生环节的“火爆”不等于在技能教育环节也成功。以我的观察,还有不少工作需要认真改进。

微信:13662262588

景容观点
分享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