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李秀玲:安居·乐业

时事   2024-11-19 20:01   贵州  

安居·乐业
作者:李秀玲


重庆中心城区向西,经成渝环线,半个多小时可到铜梁区。铜梁因境内小铜梁山“山梁横亘,其色如铜”而得名。再往西北方向十余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名为安居。



随意走在古城内,清幽、圆润的青石小径连着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巷子,齐安公所(帝王宫)、妈祖庙(天后宫、福建会馆)、湖广会馆旧址内保留着精美的木雕、石刻。引凤门巍峨耸立,石块垒砌的城墙坚固如当年,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繁华。绿藤自拱形门上垂吊而下,古朴、庄重之中流淌着岁月的静美。古城里还住着很多居民,他们闲坐、聊天、下棋、遛狗、带娃,对着游人露出善意的笑容。流水缓缓经过每家每户门前,九重葛开在窗边,红灯笼挂在树上,随意一处拍出来都是一幅静谧的人间祥和美景。

在古朴宁静的古城里,有一处备受瞩目的所在,这是位于老县衙旧址最高处的奎王阁。与山东曲阜孔庙的奎王阁(旧称藏书阁)同名。此阁有两层楼,珍藏着琳琅满目的各类孤版、绝版藏书。而那位充满智慧与巧思的藏书主人,别具匠心地将这些无比珍贵的藏书,在安居古城的至高处向众人展览,其中的深远意义,我们参观后才深有体会。

《雷峰塔经》《旧唐书》《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资治通鉴纲目》等珍贵旧藏让我等目不暇接,连连惊呼。为我们讲解的藏书主人此时却停在二楼正中间一个用玻璃罩着的陈列窗前,里面有一块浅棕色、正方形的残砖。他告诉我们,这是一块真正的秦朝铺地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小篆作为秦朝的文字书写形式。这块秦小篆十二字砖正面与凸线划分为十二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砖文为“海内皆诚,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相传,这十二个字是秦始皇亲手写下的。两千多年前,缔造一统天下伟业的帝王,其心中也是怀着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这样一份宏大、深远的抱负。主人视此砖为至宝,拒绝了很多人的重金收购。在经历了千年动荡之后,这块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它栖息在古城的最高处,守护着这一方祥和、安宁的土地,守护着这一方善良、勤劳的百姓。

奎王阁上视野开阔,凭栏眺望远方,山清水秀。我想起在铜梁区博物馆中记录的一段历史:1976年,铜梁在修建西郭水库时出土了大量旧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据考证,在两万多年前,就有远古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居住和繁衍。先民们把石头打磨成各种器具,用以防身、斗兽、种植、生活。他们在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耕织、狩猎、饲养,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谐共生,创造了古老的“铜梁文化”。从只会打手势、发出单音节、用象形图案交流的远古时期一直发展到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人类扎根于此,不断繁衍,与这片土地相伴相生,把这里变成安居之地。这是对安居古城最好的诠释。先安居,而后乐业。

铜梁区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里,农具的展示把我们带回了充满艰辛却又蕴含希望的农耕时代,水车、推刨、犁、犁耙、枷担、连盖、斗、筛子……还有农民穿的蓑衣、斗笠,提的竹水篓、棕包壶。百姓凭借着勤劳的双手与坚韧的毅力,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换取一家的食粮,换来油灯下安宁、温馨的相守时光。

铜梁区博物馆馆藏的匾额有400余件,向我们展示着这个地方从古至今的优良习俗。“尊师重道”传递着对知识和师者的尊崇;“邻里和谐”描绘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温馨场景;“父贤子孝”体现了家庭中长辈的慈爱和晚辈的孝顺;“妯娌情深”展现了家族内女性之间的深厚情谊。一幅幅牌匾共同构成一座城的兴旺绵延和一个家的幸福美满。

离开安居古城,我们走在乡村大路上,只见乡情陈列馆、水果园、黄桷门、养老中心串联在一条条柏油路上。站在开阔的高处,远处巴岳山连绵起伏、四周良田星罗密布,村民们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

安居乐业这个成语,上小学时就已知晓,但直到这次铜梁安居之行,才真正懂得了这四个字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它承载了祖祖辈辈的美好期望,凝聚了世世代代人的甘与苦、泪与汗、生与死、坚守与奉献。安居乐业之地,是人心聚集之地,更是我心中向往的安逸之地。


(作者单位:南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详见11月19日重庆晚报07版


责   编:钟   斌

              张   亚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

重庆晚报
重庆晚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