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口琴》是重庆儿童文学作家南风子创作的一部长篇儿童小说,以重庆酉阳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为背景,通过割漆少年黑阳雀的视角,将革命历史与童心童趣巧妙融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作者巧妙地将音乐作为小说的核心元素,营造出诗性洋溢的氛围。无论是割漆时的山歌,还是红军女战士白鹤的口琴声,都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小说中,无论是漆匠还是其他百姓,在劳作之余都会吼几声山歌,把额头上的青筋吼出来,把骨子里的劲头吼出来,把辛酸苦辣吼出来。这种质朴而真挚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白鹤的口琴声更是如诗如画。她拿起口琴,吹响了。树上的鸟静了下来,河里的晨光凝固了,像一大块一大块的银片。李花落下来,像雨又像雪,悠悠扬扬的。黑阳雀感觉那飘落的花瓣是幸福的。春风很喜欢这琴声,把它带到远处的杨柳林。南风子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口琴声的魅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与音乐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南风子也注重表现他们的诗性特质。黑阳雀活泼好动、机灵聪明,会捉鸡捕鱼,也会编排山歌;糯米妹天真可爱、温柔细心;陈大将英勇果敢、忠诚正直……这些人物形象都充满了诗意和魅力。特别是黑阳雀捉秧鸡的场面:“一只肥秧鸡,窜了出来。黑阳雀一扬手,网落下来。秧鸡扑腾腾地闹。他扑了上去,压住了它。糯米妹噘着嘴,给了他三个铜板。这是‘彩头’。”整个场景洋溢着孩童的天真烂漫,充满了乐趣。
最具诗性的人物当数新来的老师白鹤。她女扮男装,身着素色长衫,左手一个白色皮箱,右手一个白色礼帽,有着镇民们从未见过的口琴,演奏出龙溪镇从未响起过的悦耳琴曲。她的口琴声,如同她的人一样,充满了温暖和力量,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全书的故事情节围绕着黑阳雀与白鹤关系的变化展开。最初,由于白鹤在斗歌会上夺走了黑阳雀的“山歌王”称号,黑阳雀心生不服,偷走了白鹤的红宝石口琴。此时,两人的关系不和。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白鹤的善良与正直不断展现,黑阳雀对白鹤的感情也悄然改变,开始对她产生了好感,并主动与之和解。后来,两人携手捉弄魏大诸,在清风楼智斗敌人,又巧设“葫芦湾赶闹”帮助红军密切联系群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关系逐渐升温,从格格不入转变为守望相助,最后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
白鹤是红军战士的杰出代表,黑阳雀是当地百姓的代表,他们的关系变化映照着红军与民众的关系变化。白鹤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为百姓免费送药品……这一切黑阳雀都看在眼里,心门也逐渐打开。相应的,红军帮助镇民打击土豪劣绅,分田分地,又建立红军学校,这一切百姓看在眼里,心中的误解也逐渐消散。
南风子将南腰界的革命故事融入儿童文学创作,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致敬,更是一种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方式。而爱国主义与红宝石口琴这一重要“意象”密切相关。它是白鹤随身的携带之物;而在精神内涵上,口琴则象征着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小说的最后,师徒俩为口琴重新上漆的描写尤为动人:“师徒俩手指蘸漆,为红宝石口琴涂抹,抹一遍,压一遍。黑阳雀知道,上好漆的红宝石口琴,得在阴处风干;干了,以细砖灰打磨,再涂第二次……一直到第八次。”这把口琴见证了黑阳雀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勇敢坚定的革命战士的过程,也见证了龙溪镇在红军的帮助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它的修复不仅是对口琴物质形态的修复,更是对革命精神的升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那份坚韧不拔、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精神,是人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详见11月19日重庆晚报07版
责 编:钟 斌
张 亚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