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F-18被友军误击,20年前美国陆军导弹就击落过海军“大黄蜂”,操作员:以为是敌军来袭
百科
2024-12-24 12:03
陕西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战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个严谨又有趣的公众号。尽量保证内容真实干货,配图准确,还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最近军圈最火的新闻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美军在圣诞节前整了一个大活:在红海巡弋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葛底斯堡”号,把自家的F/A-18F舰载机击落,两名飞行员跳伞逃生捡回一条命。据报道这架“超级大黄蜂”是在“杜鲁门”号航母上起降时被击落的,很有可能被当作了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或者导弹,这个乌龙着实让广大军迷朋友们大跌眼镜了。▲今年11月,一架VFA-11中队的F/A-18F“超级大黄蜂”正在“杜鲁门”号航母上空飞行,着舰钩已经放下。不过话说回来,战区敌我识别历来是一个大难题,早期飞行员只能凭借肉眼观察可疑机是否是己方/敌方装备的机型或者看机徽。 然而在紧张的空战中,双方的机型可能外观相似,非常容易识别错造成攻击自己人的情况。我军也发生过误击事故,典型的一次误击事故就发生在1950年,驻上海的苏联空军米格-15飞行员把我军的图-2误认为国民党的B-25,误将其击落。▲我军的图-2轰炸机,与B-25都是双发双垂尾结构,在空战中不容易识别。1939年英国人率先研制成功敌我识别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与雷达同步工作的询问机和飞机上的应答机构成。应答机在接收到自家雷达的信号后,会自动将信号放大并发送出去,与雷达回波几乎同时到达,显著增强雷达屏幕上斑点的亮度,从而识别敌我。敌我识别系统的发明大大降低了误击的概率,但无法彻底避免。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发生了一起相似的误击事件,受害者也是一架F/A-18。▲安装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喷火”,红圈处就是其天线。2003年3月20号,以美英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大批美军飞机穿梭于伊拉克的领空,为美军地面部队开辟道路。时间来到4月2号晚上,美军第3步兵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80公里的卡尔巴拉遭到了抵抗,需要空中支援。 于是两架VFA-195中队的F/A-18C“大黄蜂”战斗机在E-2预警机的指挥下前往目标地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这两架“大黄蜂”来自“小鹰”号航母,其中长机飞行员是内森·怀特上尉,时年30岁。他带领僚机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准备返回位于红海的母舰上。▲VFA-195中队的F/A-18C“大黄蜂”战斗机。然而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大约在23点30分左右,怀特上尉的座舱里传来了被导弹锁定的警报声。他立马向指挥中心报告了这个情况,照理来说飞行的区域没有伊军导弹部队,那么导弹是从哪里来的呢?然而电光火石之间,导弹就精准地命中了这架F/A-18C,怀特上尉坠机身亡,僚机则在一阵惊恐中趁乱跑路。事后美军很快就查明了真相,次日,设在多哈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挥部发布了简短的声明:怀特上尉是被自家的“爱国者”导弹击落的!美军第3步兵师带了一个“爱国者”防空导弹营,而怀特上尉他们正好飞过了导弹营阵地附近。事发时,美军“爱国者”导弹营误以为这是一枚来自伊军的导弹,于是果断发射了两枚“爱国者”,造成了这起误击事件。有传言说,当时“爱国者”导弹被设置为自动模式,如果友军飞机飞过,敌我识别系统会发出信号,“爱国者”导弹识别到后就不会发射,反之就立即攻击。然而肇事导弹营貌似并没有收到海军F/A-18C的敌我识别信号,而且导弹设置为自动模式,即使操作人员识别出来了,也来不及终止发射。▲“爱国者”反导系统,能够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无独有偶,在伊拉克战争中(2003年3月23号),还有一架英军的“狂风”战斗机被“爱国者”导弹击落。当时这架“狂风”正准备在科威特机场降落,但是未打开敌我识别应答器,被判定为伊军导弹,于是美军发射了“爱国者”导弹将其击落。 从最近这起事件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实战经验最多、装备最先进的美军,也会犯这些看似非常低级,实则致命的错误,突出了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难度之大。要想做好协同作战,依赖一个完备的作战体系,灵活高效的敌我识别,训练有素的作战人员,这是保证部队能够高效夺取胜利,减少误击伤亡的必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