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黄宾虹故居恰逢其会?

文摘   旅游   2024-11-28 22:24   中国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桑梓之地成就创作内容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日前,黄宾虹在歙县郑村镇潭渡村的故居本体修缮及复建项目完工,黄宾虹有关文物、资料、书籍及绘画作品的复制、征集等工作全面展开。

随着名人故居打卡游逐渐兴起,“名人故居何以打动人心”成为诸多人的疑问。不少亲身体验的游客表示,当走进名人故居,书上的文字、文中的风土,可观可感,令人别有一番体味。

若拜访黄宾虹故居,我们将看到怎样的国画大师,聆听怎样的文化故事?如何体认一座文、艺两相长的“故里”歙县,往日徽州?

游客在黄宾虹故居内互动。

感受成长往日 漫步文化故里游

走向故居,首先要经过的是故里。对于游客而言,故里犹如一张宝贵的精神旅游图,沿途观之,一景一物都是名人大家沉浮人生的最好见证,让人体会着、思考着、共鸣着。

1865年出生于金华的黄宾虹,祖籍安徽省歙县潭渡村。他的父亲是一位徽商,因避乱举家搬到金华,经营着一家布店。

黄宾虹肖像。黄山日报 发

值得一提的是,黄宾虹在潭渡生活近四十年,对外一直宣称“家在黄山白岳间”,字号更以故里村中的宾虹亭借名,作品题写或铭印“黄山山中人”,足见其对歙县的故里情怀。

出生于徽商世家,黄宾虹少年时家境殷实,父亲擅长书法、绘画,好收藏。受此福荫,他从小便博览诸多名迹,4岁就开始提笔描摹,6岁就能把家藏的沈庭瑞(樽崖)山水册临摹得惟妙惟肖。

在贾而好儒的家族遗风之下,黄宾虹父亲还在家中聘请私塾老师,教授《字汇》《说文》“四书五经”,黄宾虹由此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从文化之家到桑梓风景,黄宾虹的成长之路中,满是故里的无限风景和师道传承。

26岁那年,黄宾虹回老家歙县跟随父亲制墨。彼时,黄宾虹经常到西溪村“韬庐”跟江南大儒汪宗沂学习儒家经典。后来,汪宗沂的孙子汪采白又是黄宾虹的学生,书画道义衔枚相传。歙县潭渡和西溪衡宇相望,黄汪两家关系甚好,相互扶持,传为美谈。

相传,此段时间中,他曾在邻村汪家偶然见到石涛的《黄山图》,爱不释手,想借回临摹,主人不肯出借,宾虹渴想成梦梦见石涛,醒来后便默写临画梦中之画。

可以说,“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歙县更为黄宾虹提供了极具文艺涵养的成长环境。潭渡黄氏是当地大族,素以诗书传家,其中不乏雅好书画者,如黄琳,工诗文书画,与郑旼、许楚齐名,黄琳从侄黄吕、黄文亦有画名。

在潭渡村的日子,他不但求学于名儒,还收徒弟教习拳法,开办中小学校,传播新知识,汇聚民间变革的力量。他曾驰书康有为、梁启超,声援维新变法;曾参与徽州革命党人的活动,与谭嗣同交谈革命,创建进步组织,宣传革命思想。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黄宾虹研究会会长张仃曾到潭渡村参拜恩师故居,看完故居沿着青石板台阶走到村水口水埠头。

同样作为画者,张仃以发现自然之美与人文肌理的的洞察力,眼见此处河水已在森林茂盛之中汇集成了一个碧绿的水潭,潭上有一古石桥,桥头又有“宾虹亭”的遗迹,而远处的黄山隐隐约约于云雾之中,令观者心旷神怡。

作为黄宾虹的故里,歙县秦始置县、宋设徽州府,千百年来,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集中展示地和重要承载地,坐拥“东南邹鲁”“文化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从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到贾而好儒的徽商传承,再到山川秀丽的徽州风物,歙县为黄宾虹提供了画作、画技与画魂的滋养。

当下,徽派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房一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现代文旅融合的新空间。其中,名人故居更是不可或缺的场景。从故里到故居,大师黄宾虹的成长之路清晰可见,值得我们漫步感受,来一场徽文化的深度旅游。

黄宾虹故居中堂。

坚持原样恢复 打卡名人故居游

黄宾虹在歙县的故居坐落在林木葱郁、景致优美的潭渡村。据当地村民介绍,正屋题名为“宾虹草堂”和 “虹庐”,庑廊前有小院,庭院西侧台阶边有一块玲珑剔透太湖石的建筑是“玉森斋”。

曲径通幽处,移步皆景,为丹青大师的养成提供了静谧优雅的空间。

近年来,歙县加大对黄宾虹故居旧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努力将其打造为集遗产保护、陈列展览、文化旅游、人文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场所。

2023年10月,歙县启动黄宾虹故居本体修缮及故居片区保护利用工程,包括黄宾虹故居本体修缮及前厅(怀德堂)修复,黄宾虹故居展陈提升,新建黄宾虹艺术研学中心,宾虹公园、宾虹大道及潭渡村风貌改造提升等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

怀德堂。

名人故居集历史、地理、人文之大成,建筑是骨架,文化是灵魂。想有效保护和利用,每一座故居都需要尊重其独特性、留住其历史感、延续其时代气息,为到访者营造出一个抽离于当下空间和一次与名人跨时空对话的氛围。

从增加“看点”和保留独特性而言,歙县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最大程度还原其历史底色,维护其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基于此,黄宾虹故居修缮工作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尽可能恢复了故居的原貌,如今“虹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成为大家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

黄宾虹故居主体分为四大版块,分别是怀德堂、冰上鸿飞、石芝阁、玉森斋,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展示面积约900平方米。眼下,修葺一新的故居的南面是主入口,东面是出口,整个展览路线非常清晰。

步入展厅第一部分,笔墨化境、中西大同、泽被艺林三个单元,以凝练的文字、详实的文献资料、大量的实物展陈,全面展示了黄宾虹的艺术成就和生平事迹。并且通过书画原作、楹联牌匾、学生作品以及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在参观浏览中更有收获。

黄宾虹故居内。

黄宾虹故居展陈项目负责人钱维勇介绍:“展厅第一部分采用了科技手段,游客可以在触摸小屏的同时,在后面大屏看到相关的代表作。”在修旧如初的风貌保留中,黄宾虹故居的历史感得以恢复,成就了看点,与此同时,引入新技术,玩点也随之增加。

沿着参观路线指示向前,步入展厅第二部分,曾经拆除的黄宾虹故居怀德堂建筑已按原样恢复。

根据前期大量走访调研和文献资料印证,小巧精致的徽派院落最大程度还原黄宾虹生前生活过的场景,还展陈了书画佳作、楹联牌匾、学生作品、黄宾虹印章等众多实物,全面反映了黄宾虹在书画、教育、金石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和重要影响。

时光罅隙,斯人终逝。人们走进名人故居,感受当年的生活情景,并与当下产生新的连接,才能引发情感的共鸣。黄宾虹故居的修复工作基于此出发,坚持真实记忆的重现,让这方空间真正成为人们拜访大师的目的地。

“虹庐是黄宾虹居住过的地方,我们走访了很多当地老人,查阅了很多历史文献,根据徽州古建的风格还原了他当初生活过的场景。”钱维勇进一步解释,“以石芝阁为例,当初黄宾虹看到了一块造型独特的石头,并在上面刻了字,我们就按照以前的风格给它还原了。”

人的“故”事、“居”的气息,“故居”二字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走进当下的黄宾虹故居,面对斑驳的岁月痕迹,或许我们真能“坐上时光机”,一秒“代入其中”穿越过去,沉浸于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生活场景,在岁月痕迹中寻味人物、读懂人物。

传播画派名片 讲好新安故事游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这句箴言用在名人故居上恰如其分。在故居游日渐火热的当下,名人故居该怎样更好地打开?

对于歙县而言,在修葺好黄宾虹故居后,更要讲好黄宾虹与新安画派的故事,以故事带动故居的知名度与文化内涵。

“浑厚华滋 元气淋漓”黄宾虹真迹展部分作品。张雨生 摄

踏上艺术修行之路后,黄宾虹将对山水万千变化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抒写出自己纪游过程中特有的精神体验,尤对歙县乃至徽州的山水风物情有独钟,代山川立言,流露出对大自然山川秀美的爱好之情。

纵览黄宾虹的画作,他一辈子最后画的一幅画是《黄山汤口》,这是他90多岁高龄、眼睛视力不好的情况下,通过美好的想象,将他对黄山的情感和向往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取景的起点还是画法的初始,黄宾虹与徽州和黄山充满着情感牵系。作画,他以新安画派为宗,陶熔宋元,师法自然,曾九上黄山,四登岱岳,游踪遍及海内名山胜迹,画技屡经变革,遂自成面目。

黄宾虹《黄山汤口》

后人称赞黄宾虹继承“新安画派”传统,深入黄山,潜心创作,臻于妙境,卓然成家,为传统“新安画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更有人说,黄宾虹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一座高峰,他一生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脉,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精神,引领中国艺术从传统内部寻求超越的动力。

从画家到画学,黄宾虹勤画深思,品古洞今,以“五笔七墨”“君学”与“民学”之辨、“内美”和“不齐弧三角”等一系列创见,构建了一套融通中西古今的艺术创作和阐释体系,成为全球艺术史和文化史不可或缺的篇章。

诚然,历史文化名人属于“过去”,要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名人故居的文化价值,就要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让文物说话,用历史滋养当下。

由此出发,重修黄宾虹故居之后,如何讲好黄宾虹与新安画派的故事成为亟待思考的话题。

比如,加强新安画派学术研究,进一步丰富黄宾虹的生平事迹,强化其与歙县的艺术勾连,深度解析故居旧址特点和馆藏文物内涵,提炼故居旧址的核心精神文化。

同时,通过学术交流,制作纪录片、影视剧等扩大故居旧址影响,让黄宾虹故居真正成为歙县的人文名片和精神地标,成为瞻仰新安画派百年传承的打卡地。

再比如,故居旧址游讲究“三分看,七分听”,黄宾虹故居开放后要重视解说词的丰富性、故事性以及解说员的表达能力、控场能力,一次好的解说不仅能带给游客酣畅淋漓的观赏体验,而且通过互联网传播有助于形成口碑效应,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

还比如,打造黄宾虹文化游路线,让游客拥有更多穿越历史、身临其境的游览体验,让古老与现代、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黄宾虹艺术用品。张雨生 摄

名人故居是文化财富,其承载的历史气息和人文底蕴,对地域文化的构建与传承有着独特作用。越来越多的名人故居,正在向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人们,讲述着如烟的往昔、现代的故事。

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集文化故里游、名人故居游以及新安故事游为一体的黄宾虹故居恰逢其会,为人们提供了打卡徽州文化与艺术的好去处。

如今,黄宾虹故居本体修缮及故居片区保护利用工程完工。黄宾虹研学中心也即将开放,在故居之外,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黄宾虹艺术生涯和创作理念的平台。

伫立在黄宾虹故居门前,你仿佛看见他正在提笔写致歙县老乡、清末翰林许承尧的信,提出现代意义上的“徽学”概念,创造性地树立了徽州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

来日,走进歙县,不妨奔赴黄宾虹故居,透过那些饱经沧桑的窗棂回望,曾经的身影依然清晰而丰满。

(本文图片:歙县县委宣传部)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周刊》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报》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