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齐云山传】登封桥上走过了多少“状元”?

文摘   旅游   2024-11-20 22:26   中国  
编者按


作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而那神奇瑰丽的丹霞地貌、清秀旖旎的田园风光、源远流长的千年文脉,更让其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美称。

时间长河奔涌向前,齐云山经历了隐居飘渺、洞天福地的隐居时期,朝圣者众、人流熙攘的鼎沸时期,如今,在各路“神仙打架”各显神通的文旅时代,齐云山破茧重生、一路“狂飙”,频频出圈,解锁流量密码,“卷”出新赛道,走入了安逸松弛、独树一帜的逍遥时期。

往事越千年,生活日新月异,名山流过时光,齐云山也有了积淀与传承、创新与火热的潮流新气象。

由中新社安徽分社、休宁县委宣传部指导,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安徽分公司策划的“新齐云山传”系列,将从还原历史现场、解读地域文化、聚焦动态变化等多个方面阐述齐云山的魅力。

对于一方水土而言,桥都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现实载体。跨越了时光的古桥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登峰桥不仅是通往江南名山的交通要道,更是当地的文化坐标。在历史更迭中,登封桥不仅见证了齐云山的辉煌灿烂,也承载了一位位曾经游览名山之人的脚步。

可以说,登封桥的修建与齐云山息息相关,它是齐云山道教兴盛后的必然产物,也是附会明朝帝王的重要载体。 

时光如水,桥上的人换了又换,古桥依然静静矗立,连通古今,讲述着齐云山的故事。

斑驳登封桥。休宁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从木桥到石桥 人声鼎沸的历史现场

新安江的支流横江从齐云山山脚流过,登封桥正处于横江之上连接两岸 ,它曾是通往齐云山的必经之路,所以也被称作登峰桥。 

登封桥旧名“桥东桥”,位于齐云山东麓,前身是一座小木桥。明代著名文学家、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歙县人汪道昆特撰写《始建登封桥记》,专述其事。官府将此文刻石立碑于桥头,碑惜被水冲走,文章被收录明代《齐云山志》中,为我们讲述了从木桥到石桥的故事。

宽广秀丽的横江曾挡住无数人的去路,为方便通行,一座小木桥勾连了许久。但历史的偶然和朝廷的荣誉让其逐渐出名,引来了八方游客到此朝圣。

相传明嘉靖皇帝,派人到齐云山求子而灵验,龙颜大悦之下,御赐匾额与万两黄金,大举修缮道宫、道观,并敕建玄天太素宫于齐云岩下,始称“齐云山”。

登封桥。休宁县委宣传部 供图

彼时,皇家赐名引得无数香客、游人前来造访登山,令齐云山人流量日益繁盛,其间风景与文化也逐渐出圈,留在诸多名人故事与诗词歌赋中。

明代《齐云山志》中也记载,嘉靖皇帝祈嗣灵验以后,来齐云山朝圣的人群日达三千之多,他们也需要往来于横江之上。

皇家认定,齐云山道教日渐繁荣,来往百姓络绎不绝,但因横江的阻隔,使得往来齐云山变得十分困难,“先是伐木为杠,水溢俱”。直到知府古之贤的到来,在他的带领下,登封桥于万历十五年开始建造,历时两年而成。

一座古桥,在历史故事的加持下有了更多的韵味。桥身上古老的石纹,在河水的冲刷下,变得斑驳模糊,宛如老人饱经风霜的手,印记着时光的年轮,但风景好像却从未更改。

每年春天之时,登封桥上总是流连着诸多游客。好似齐云山的春意,常常被花团锦簇的热闹簇拥着前来,漫过浅绿的田野,越过潮湿的土壤,淌过清澈的河流,栖息在一座座古桥之上。

而到了冬天,清晨之时,伫立在桥上,仰望齐云山,云雾袅袅,有着无限的祥和与宁静。

登封桥。休宁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从登峰到登封 皇家色彩的人文底蕴

《休宁县志》 :“登封桥,旧名桥东桥,在县西三十里巖脚。明万历丁亥,知府古之贤建。国朝康熙间,桥圮。康熙五十七年重建,乾隆五十三年蛟水冲圮,五十六年黟县人胡学梓捐资重建。” 

万历初年,古之贤任江西巡抚,登封桥正是他在这期间倡导修建。传说桥建成时,古之贤正好被调任为广东按察司副使,为庆贺知府大人升迁, 当地百姓遂将登“峰” 桥更名为登封桥。

伴随着登封桥一同建成的其实还有两座石坊,分别位于桥的南北两端, 石坊“为二柱楼阁式,青瓦飞檐”,至今为止还照拂着诸多来往的游客。

蓝天碧水登封桥。阮忠 摄

古时,自武则天的封禅活动开始,登封的名字不仅寓意着权力和功绩,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登封之名既成,徽派村落与道家仙山在两岸和谐共生,桥下千年横江汩汩流淌,也让齐云山的登山路有了更多皇家色彩。

据当地人所言,如果想要徒步攀登齐云山,走过登封桥后必定会经过“九里十三亭”,即在九里的登山道上建有亭阁十三座。“九里” 比喻明神宗是太祖第九代孙,“十三亭”比喻神宗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隐喻登封桥建于神宗万历年间。 

桥取名登封,登上有癸,比喻神宗生于癸亥(1563) 。登封桥建于神宗万历十年丁亥(1587) ,而万历元年癸酉(1573) ,合为癸亥,比喻神宗生于癸亥(1563) 。

在诸多民间说法之外,登封桥也有着皇家的规制。齐云山景区首席文化宣讲师汪平富介绍,有些数字只能是皇家用的,民间用了就是僭越,比如说九、五,所以从登封桥能修成九个拱券,就代表它是皇家规制,这一点我们也能从桥南端的青石牌坊上的“圣旨”二字得到佐证。

2019年10月,登封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缀在历史长河上璀璨的明珠,让我们得以研学建筑的门道,感悟往事的诸多趣味。

登封桥。休宁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从状元到致远 地域学风的现时指引

今时今日,登封桥之于齐云山,绝不仅在于连接横江两岸,它也是地方生活变迁的见证者,是状元文化的记录者,承载着休宁人的文化记忆和乡愁情感。

据传,自从登封桥成名之后,当地每一个考取状元的人都有从登封桥上走一走。在这样的文化牵系里,状元文化和齐云山有了勾连,登封桥也被寄托着美好的向往。

悠悠千年来,在徽州大地上的这片白岳胜地,一直秉承着“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昌盛文风,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从宋至清,休宁先后走出十九位文武状元,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催人奋进的蟾宫折桂故事,因可考证状元人数位居全国各县之首,更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

从状元文化的历史熏陶,到行稳致远的人生指引,时至今日,登封桥对于齐云山的也有了更多的意义。当一座桥,成为一座城的象征、一群人的乡愁,它便从有形之桥化作精神之桥,得以跨越时空、连接心灵。

状元大会《如愿齐云山》。 休宁县委宣传部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休宁县第三届状元文化大会暨第六届发展大会在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举办。

自2022年举办首届大会以来,状元文化大会始终发挥人文交流、投资促进、合作共赢功能,成为状元文化传承创新的展示舞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推动对外合作的交流平台。

“本次大会以‘状元休宁 如愿齐云’为主题,旨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展现休宁文旅赋能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打响’状元城‘’齐云山‘两张名片。”

休宁县委书记吴云忠表示,要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以敬畏之心守护传统文化,打造一座没有屋顶的状元文化博物馆;坚持守正创新、跨界融合,立足生态、文化、区位等多重优势,阔步走出一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坚持开放包容、实干实效,涵养“勇争一流”城市气质,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状元”。

当状元文化遇上齐云文化,吴云忠诚邀广大游客走进状元休宁,栖居诗意民宿、尽享山清水秀,觅一处清凉、享一份悠闲,寄一缕心神、拥一生休宁。

今天没有了状元,但登封桥留下了精诚致善,勤学好读的状元文化。如今,皇家色彩对于齐云山的加持逐渐消逝,但其中的文化底蕴始终指引着每一个来到休宁的人。

龙腾盛世。樊成柱 摄

一座古桥,位于乡村的田间地头山边,野趣横生,每一座小石桥都能勾起村民无限情思、带来美好回忆,承载着一方百姓的岁月故事,更能让远方游客乘兴游玩,满载而归。

近些年,登封桥成为了齐云山文旅焕新的重要节点,连线地方特色,绘就了“城、文、旅”融合发展的画卷。这也让每一个迷恋它的人,从四处而来,奔赴一场风雅之约。

一路走来千百年,与登封桥有关的新故事仍需续写。因为登封桥之于齐云山,早已成为一种家园情怀、一种地方人文、一种精神符号,与齐云山共同向着未来的时光奔去。

(本文封面:桥之韵 摄影:李道泉)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是隶属于“中国新闻社”(中新社)的综合性时政新闻刊物。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报》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