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的“蓝田米街”,礼让文化的现代表达

文摘   旅游   2024-11-21 21:54   中国  

近日,六尺巷迎来探访热潮,背后的礼让故事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在安徽黄山歙县,也有一条“蓝田米街”因为现代版“六尺巷”故事成为邻里和睦、基层自治的美德佳话。

这样的评价依据从何而来?“蓝田米街”何以在歙县广为人知?地处徽州古城所在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歙县,“蓝田米街”又有着怎样的文化积淀?

一条老街 连通古今的礼让传承

三百年前的六尺巷,张家、吴家因建房占地一事引发邻里纠纷,后来在“一首诗”的调停下,双方将心比心、各退一步,退出了一条天下“最宽”的巷子。百米窄巷,宽于张家的谦和礼让,宽于吴家的见贤思齐。

如今的歙县溪头镇蓝田村,汪、叶、江三家为了“一条路”,让出了“一条巷”。据当地村民介绍,“蓝田米街”原是一条只能供人穿行的小巷,如今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许多村民家都有了汽车,通行颇为不便。

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村里决定对这条小巷进行硬化改造,汪顺仙、叶逸文、江建新三户村民主动把房子临巷的墙拆掉,退后一米多,方便乡邻出行。“蓝田米街”因此得名。

自古以来,徽州与徽商都有着礼让的家风。如今,这种家风传承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在法治工作和基层治理续写了礼让新故事。

歙县溪头镇党委委员郑晴瑶说:“蓝田米街在蓝田村内家喻户晓,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善’‘让’的文化基因,通过一段街巷,已深深扎入蓝田人心中。”

一种文明 滋养后人的历史底蕴

山水翕聚之处,歙也。歙字,指的就是黄山山脉与新安江交汇的歙县,自宋代设立徽州,歙县就是徽州府治所在。安徽省,“安”字取自安庆府,“徽”字取自徽州府,徽商文化几乎构建起了歙县的城市空间。

回望徽商成名,兴旺发达的历史,礼让是尤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徽商汪坦虽然托游于货利之场,但是非义不取,“其遇物也咸取其直而济之以文雅”,汪坦不仅不牟暴利,而且为人正派、待人随和,一副浸润儒学气息的谦谦君子形象。

再如,张景文出身“文学之家”,恪守“儒道”经商,温文尔雅,不设计谋智巧,不图蝇头小利,重信践诺,乐善好施,俨然商场上的一介儒生。

汪坦、张景文等徽商因“义利双行”而“家业隆起”“丰亨豫大”。儒家学说历来主张义利结合且以义为先以义为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儒家典籍《论语》中的这句话,对徽商影响可谓至深至远。

如何讲好新时代的礼让故事,从“拆墙让井”到“捐钱置井”,从“歙事井然”到“四下基层”,歙县也在探索新路。

歙事井然的历史文物——邻居公用三眼井。歙县县委宣传部 供图

“家庭和睦、邻里融洽,家园和美、社会和谐”“矛盾纠纷、和平调处,退让有度、取舍有道”……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体现着歙县乡村基层治理的态度。

2023年,歙县信访总量下降6.05%,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7.39%。全县社会大局呈现“四无一降一高”,即无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赴省进京访、无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无重大“民转刑”案件,矛盾纠纷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双提升,创近年新高。

信访形势总体稳定,实现“歙事井然”的良好局面,2023年度歙县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评安徽省平安建设优秀县,诸多荣誉成为歙县礼让传承的现代注脚。

徽商信守的经营信条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这也许就是他们经商成功的奥秘之所在。今天,歙县进一步发扬这种精神,不仅让礼让文化传承发扬,更为和美乡村的建设沉淀了文化积累。

一处古村,千年文化的家风守护

乡村大地上的“民间”探索,如同点点星辰汇聚起和美乡村的璀璨星海。

在蓝田村,无论是和美乡村建设还是传统建筑保护中,传承礼让文化的民间探索也有着诸多的历史文脉可寻。

位于歙县溪头镇的蓝田村便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沉淀的徽州古村落,1400年的历史向前,山川秀丽,人才辈出。村庄西倚来龙山脚而建,玉屏山旭日东望,潺溪水绕村而行,村落古街道错落有致,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

南宋时,杭州为帝都,距离杭州不远的徽州商贾快速发达。南宋以来,徽商日盛,驰名天下。徽州形成了家家“少男外出从商,老来荣归故里”的传统文化。

蓝田村村落街道沿来龙山布局,街巷纵横,上水、下水、明渠、暗沟,错落有致。马头墙下,木楼别致,白墙黛瓦,庭院深深,诉说着往日的繁华与文风。

如今,现存人文古迹主要有古坝首(类似于古城墙)、明清徽派建筑(群)、古桥、塘库(古水利系统)、古戏台、古学堂、古墓祠、古亭阁、古石坊,以及千年石板古道和巷道,以供游人瞻仰与流连。

值得一提的是,源于家风的传承,在这里,人人都是传统村落守护者,“最美乡愁”在这里凝聚起村民的期盼,汇聚起村庄发展的动力。

村民是村落的主人,是村落实际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在不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中,蓝田村村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会主动担任村内古建筑的“守护者”,根据就近方便原则,每一处都有专人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看护。

“村庄古建筑的保护、维修都做了许多的工作,四面防护林工作也在进行中。”村民叶丽昌说。

或许有人认为,文物只是静止的物件,但实际上它披着光阴、藏着故事,是一段历史时期、某种文化背景的见证,可以让人们找到记忆和情感的共鸣点。

这样的认同感往往可以开启为之改变的大门,这也是蓝田村得以顺利实施整村保护的关键。而一个个保护项目的实施,则成为了将村民的共鸣点转化为工作着力点的载体。

古城汉服秀。施亚磊 摄

诚然,传统文化既要“登峰”也要“落地”,而“落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体验感。那么,对于历史文化的具象传承便是感受在地底蕴的最好方式。

放眼全国,无论是“六尺巷”还是“蓝田米街”,都是传统文化传承浸润下的一种姿态,一段佳话。今日,礼让之风渐长,文化游更加出圈,不如到蓝田村看历史的传承光泽,听一听礼让的现代表达。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周刊》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报》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