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先生是幻海比较佩服的投资人。他有深刻的思想,而且受到巴菲特和芒格的长期教导,本人也是真正价值投资的实践者。(这与很多在嘴上实践价值投资的投资人有本质的不同。)
我们之前曾学习分享过李录的一篇文章: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
在文章中,我们看到李录对中西方历史文化和信仰观念形成的分析,以及现代化奇迹得以实现的解释。其中最精彩的论断莫过于提出了:经济贤能制(Economic Meritocracy)认为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两者的结合创造了我们伟大的现代化文明。
但是在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具体讨论中,我当时对李录的判断是有一些质疑的。李录当时所述的中国五大增长潜力:工程师红利、城市化进程、高储蓄率、政府的高效灵活与日韩相比的发展潜力等等;这些因素,我认为都值得商榷,具体请看前述文章。
而今,李录先生恐怕也发觉到之前的乐观判断需要基于一些前提。而这些前提恐怕对于当时的李录先生来说是“常识”。但正是这些常识性的前提,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导致经济趋势与李录先生原来预想的并不一样。因此他近期发了朋友圈,激起大家对这些“常识”的讨论。
那我们今天也来具体讨论一下:李录先生认为的这些常识,真的是常识吗?
我们按李录先生所述顺序一条一条来看:
第一条:现代化是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但这其中有一个因果关系。市场经济是因,现代科技是果。没有现代市场经济,不会产生现代科技。在非市场经济的制度中,技术不能有效的转化成生产力,也因此不能产生持久、领先的科技。但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一定会产生领先的科技。 第二条:除国防外,当今所有先进技术最先都是由私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创造出来的。美国,西方,中国都如此。政府主导先进科技创新,如果破坏了市场机制,没有成功案例。
这第一条其实认知门槛就很高。很多人还认为:科技研发就是象牙塔和科学院里的攻艰。只要国家重视肯投入,有广大聪明的科研团队就能产生现代科技。科技公司的企业家和投资人都没有什么价值,是坐在科研工作者和劳动者之上的食利者,是套取国家科研基金和政策支持的投机者。普通人和决策者可能很难真正认识到:我们当前所享受的科技现代化如果没有市场经济,没有敢冒风险追求回报的企业家和投资者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条幻海认为很难称为常识。
而第二条常识恐怕引起的争议会更大。很多“专家”会说,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就是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而今已经称霸全球。还有人会拿出京东方逆袭面板产业的例子,或是未来碳化硅即将大杀四方的例子,来说明政府主导的逆周期投资恰恰是创新战胜西方对手的核心原因。这一条很难证实证伪,因此也不会是常识。
第三条: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人的道德其实是对于更广泛私利、长远私利的描述。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如果不能激发人的私利,形成不了正向的激励机制,也就不可持续。无论在经济或是政治活动中都是一样。 第四条:关于腐败。腐败本质上是一种权刀寻租。只要有权力就永远有腐败。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在所有制度下,腐败一直存在,将来也会永远存腐败只能控制,不可能完全消除。过度腐败对社会伤害,过度反腐也会对社会伤害。公正的制度性控制比人为的控制更可持续,而且负面后果更少。
这两条涉及人性的讨论和公正社会的设计,认知门槛就更高了。很多人或组织可能有不同的认知:例如某些人可能认为有自私本性的人都是不够纯洁的,都是需要被改造。腐败对社会伤害巨大,反腐败是最大的正义。要想制度性控制腐败就需要持续高压反腐败。看吧,这两条也很难达到社会共识。
第五条:权力是一组人对另一组人行为的影响力。它的总量一定,和人口数量相关。权力从本质上是一个零和的游戏。政府权力过大,必然导致民间的权力过小,官不聊生必然导致民不聊生,古今中外都如此。
第六条: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政府在经济上让权给民间。在市场经济中所有重要的决定都只能由私人来做出。政府的作用在于服务和维持规则,不是指挥。由政府指挥市场经济没有成功案例。民间经济、市场经济是否有活力,常常取决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力是否足够小。
这两条探讨权力的边界。这都是近年来在西方都不断争论的领域。就连民主党和共和党恐怕都有不同的认知。而在东大,大部分人在学校都没有思考学习过政府权力的边界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这两条恐怕也不能称为常识。
第七条: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选择由自由竞争决定,不拘一格也无法预测。一个社会越能够容忍不同人格、不同价值观的人才,越能在市场经济中成功。反之亦然。
第八条:人从本性上都追求平等。追求结果平等的机制会造成最大的不平等,追求机会平等的机制会形成对结果平等的最大近似。
第九条:人对安全的需求远远大于对财富的追求。在已经温饱的前提下,没有人身安全保障,对财富的追求会大大降低。
第十条:市场经济行为和预期相关。当一个市场经济中,绝大多数人无论因何种原因开始持负面预期时,经济活动会衰退,衰退本身会加固负面预期从而加速衰退。反之亦然。
以上四条其实勉强可以算常识,容易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其中第八条还有些绕,但只要回想我们过度追求结果平等的历史时期,也不难接受机会平等的机制恐怕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第十条也很重要,幻海也专门撰文写过:如何避免自我实现的经济大衰退
如果负面预期不断发酵,经济活动会自我实现的大衰退。而要扭转这种预期是有时间窗口期的,越晚越难以扭转。拖不得啊!这恐怕是当下最大的灰犀牛!希望这一条是决策层也认同的常识。
第十一条:市场经济是由自发的需求、自主的供给,通过自由竞争而形成的。其中需求是主因,供给是手段和结果。市场经济的真实总量实际上是由真实需求总量决定的,而不是由供给决定的。真实需求增加可以提振供给。真实需求降低,提振供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更多连带问题。
这一条其实并不算常识。因为我们最近正在进行大讨论:救经济的方法是直接补贴需求,还是创新创造新供给来推动需求?其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今年幻海已经反复期待,反复落空了。心路历程都在修思录中:
这一条真不能算常识。
---
看吧?其实李录先生提出的这十一条中,大部分并不能算常识。只能说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这些绝大部分是被专业人士和决策层认可的常识。但在东大,这些都是当下需要不断讨论,凝聚共识的问题。
这也是近几年为什么经济比较困难,而国家也不像原来那样可以四两拨千斤的对经济政策式的调控了。
其实就是底层的这些经济发展的常识前提被大家怀疑了。
幻海也曾有过这样的天问:
因此,在幻海看来,李录先生的常识其实并不是常识,而是开启讨论的起点。而领导层的决策才是未来发展的前提背景。可能只有适应这个背景的经济实体才有发展的权利。
东方大国不缺人才、不缺资金、不缺知识,只要凝聚共识,就可以激起磅礴力量。而社会的共识,就是常识。
希望这一次有关常识的讨论能够更充分一些、更持久一些!
希望我们都有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