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可以期待给百姓“发钱”了?

文摘   2024-06-19 11:49   北京  

大家都知道,疫情期间,欧美政府都直接或间接给老百姓发钱补贴。美国政府最为激进和夸张,疫情期间直接给居民端发现8700亿美元。还有多轮其他形式的援助包括教师、学生补助等等,总共支持力度达2.3万亿美元以上。虽然这直接造成了疫情后的通货膨胀高涨。但美国的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却很健康上涨了。而且这种通胀洗债的方式,未来还将大大缓解美国联邦的实际债务负担。看起来是一个挺好的解决方案。

但我们疫情后显然并没有学习这种办法,这是可以理解的:相对来说,我们政府更加审慎,对通胀的容忍度也更低。我们骨血里就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勤俭持家、善于长远谋划积累。

因此我们采用的对策是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加大力度培育自主科技和创新进步。这就好比家里决策把大钱花在学习提高班上,争取供孩子上清华北大。其它的花费就省一省。这太正常不过了。

但上清华的孩子毕竟非常少,能真正帮助中国科技进步的公司和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能是必要的,但投入都有边际效应的递减。如果再花更多钱,却也并不能提高上清华的概率,那就不如让家人多消费消费,马上提高一下幸福感。而且,做什么事儿都有天赋的问题,大部分的孩子,花再多钱补课提高也没法儿上北大。反而学艺术却可能很有天分马上出圈。

我们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也是一样,投入3000亿可能已经足够激励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但投入一万亿,投机的骗子可能就增多了,对于国家真想要的硬科技创新,反而会边际效率递减。更有甚者,劣币获得资源驱逐良币,产业走向抄袭、盗版、恶性竞争,反而把好苗子都淹了。这种情况在光伏、电动车、芯片产业都已经屡屡发生。其实真正的好公司已经不缺钱了,真正缺的是良性的竞争机制。

这就好比,教培产业兴起后,通过刷题、压题的方式提分,把焦虑传遍所有家长群。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孩子们增加了30%的用功量,平均分都提高了10分,但相对排名不变。顶级大学可能需要的天才却更可能被淘汰了。这种机制造成了多输,只有教培机构赢了。幸亏政府及时出手打压。

我们当前的宏观政策其实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多给钱就能解决创新的问题?幻海认为,与其多给钱,不如理顺机制,也即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对应的新质生产关系。撒钱多了,反而投机分子会大举进入,把生态搅乱。其实,当下很多"教培类"产业已经在科技产业应孕而生,专精于拿到地方科技补贴和科技贷款。甚至专业做假专利、做假收入、假流水。如果不拨乱反正,最终还是会一地鸡毛。而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国家创新的财力和领导层的注意力。

但是经济低迷确实需要刺激,我们又不能走不顾未来拉高房价的老路。那怎么办呢?确实没好办法。因此我们也看到,政府债券募资已经陆续到位,但真正投出去的非常少,留下了大量财政存款。

政府各级官员都担着责,财政支出容易,未来收效低于预期或形成坏帐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那在这个逼仄的时刻,我们再想想给老百姓直接发钱怎么样?

既然政府投资已经没有好的去处,那么大家一起扩表,一起发些钱,在社会主义国家,总是政治正确的吧!

下面就让我们来顺一顺逻辑,仔细捋一下。

第一,当前国内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这应该投资界和政府的共识。由于疫情叠加调控政策,房地产需求大幅下跌。虽然十个买房者中,有五个可能考虑的是房产的投资价值。但对国家总体经济而言,买房本身其实是居民部门的一个巨大消费量,而且还是透支了20年消费能力的巨大消费量。房子销量大幅下降,实际造成了内需出现了巨大的缺口。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收入下降,消费自然也会下降,又会影响到更多人的收入,不断传导下去。这也是当前中国产业不断进步,但大多数人都感到经济疲软、收入下降的原因。

如果政府基建投资和出口还能补上这个缺口那还好;如果补不上,末端需求出现一个小缺口,就会造成上游的一个大缺口,而且会在经济体各行各业不断传染。在杠杆高的环节,就会形成脆弱点,很容易形成行业崩溃,还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

第二,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解决方案是,对外抢夺利润自己降本提,扩大产能、迭代先进技术,扩大出,抢占全球市场这也是我们优先的应对方案。这几年的出口数据也是一直靓丽。我们的企业不负众望,物美价廉的产品大杀四方这我就不多说了,真心佩服中国企业好样的!

但毫无疑问,这样肯定会带来巨大的阻力和反弹。美国、欧盟不断加关税,就连土耳其也来搞贸易壁垒。其实这很正常,我们当年产业实力弱小的时候,进口汽车也是100%以上的关税,抢人利益有如杀人父母啊。持续出口赚利润这条路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第三,基建和新基建也是重点考虑补需求、逆周期的工具。其实这个工具已经用了很多年了。传统的公共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水利、桥梁、电力都已经焕然一新;新基建的5G、电信、数据中心、超算也在如火如荼。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振兴、西北振兴、中部振兴,各地投资已经一轮接一轮,城乡和地区间的差距大大缩小。

政府基建投资虽好,但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更严重;而且形成的是巨额的长期债务。而基建项目中很大比例是购买大宗商品,一个100亿的项目很可能需要购买30亿的钢、铁、铝,而大多数原材料又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当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增加基建投资是把利润吐给了国外供应商,而把债务留给了自己。

还好政府对基建投资的效用也有了更严格的限制,收效低微的政府基建项目受到了严格控制。但显然,在终身追责的约束下,符合条件的项目越来越少。当下,我们看到财政存款越来越多,但财政支出却总是不及预期。

第四,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就是打破僵局,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蓝天大海:科技突破、制造业升级、服务类升级,打造多个万亿新产业,例如AI、大飞机、新能源汽车、低空飞机经济、新型旅游经济等等;

这确实是功在千秋的事业,是无数创业者努力的星辰大海。但就像前文所述,幻海认为,形成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并不是大规模投资,而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生态。如果机制理不清,那么就会形成民营资本不敢投,政府类基金大量参与,投机类企业骗补贴的局面。这其实是技术活儿,适宜不断的精准滴灌,而不适合资金大量投入。

如果出口、基建、新产业都加码,但还是有需求缺口怎么办呢?

当下,我们要不要考虑一下需求侧的支持?

支持百姓们多花些钱怎么了?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或政策影响者反对呢?

我们来看看他们反对的理由:

第一,目前货币已经很宽松了,政策已经非常支持百姓贷款,已经很刺激消费了呀?

但其实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是无法贷款,而是收入不足。居民部门,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杠杆已经不低了。货币再宽松,也刺激不起消费,我们需要的是居民收入提高,适度的通胀才能真正刺激出消费。

第二,发钱给居民,居民都拿去还房贷了,也不会去消费,怎么办?

有些居民拿到钱肯定会还房贷降杠杆。但这些人即使没拿到钱,也会省吃俭用降杠杆,收入增多了,消费边际上肯定是增加的。当然还有更多人,拿到钱会直接消费,从而补上我们的消费缺口。

第三,发福利,老百姓养懒了怎么办?

我们本来就是勤劳的民族现在处于过度劳累内卷的状态。我们的福利也远没有到可以躺平的状态。发一些钱短期补贴消费离把国民养懒了,还差着十万八千里。而且发钱的好处就是不会给国民每年都发钱的预期。而提退休金或公务员工资可是需要每年都发的,相比之下,发钱倒是对政府负担更小的办法。

第四,国家本来就财政赤字;有钱也应当用于帮助更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不该全民发钱。

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如何补上需求缺口,如果帮助弱势群体可以补上这个缺口,也是可以的。但我们这里的缺口很可能是万亿级别的。如何公平的识别出弱势群体,如何有效的补帖他们又避免腐败?这本就是精细活儿。非常考验政府的吏治能力。可能发个上百亿都是一项巨大工程。

而全民发钱,其实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不再需要人大另行立法。通过当前的科技手段可以比较容易达成,还可能迅速普及一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

第五,大规模财政刺激或发钱,或QE都是国外机构的阴谋,为的就是收割我们?

中文自媒体圈,阴谋论是最有生命力的故事。如果认为达里欧和辜朝明都是亡我华夏之心不死,一定要把他们的建议反着听才不会被割韭菜,那就太小瞧我们政府的能力了。成人的世界里,没有非黑即白。如果你像15年那样搞杠杆牛、16年那样大规模刺激地产,那可能会给外资一个做空、高位流出收割的机会。

但我们当前的情况是需求低迷、资产价格低迷,是需要需求端的补充的。但这绝不是说大水漫灌。我们有几千年的中医实践经验,调理身体时用药量本就是非常精妙的。先来一副药看看效果,不够再加,多了再调整。哪就这么容易涨出泡沫被收割了?而且我们的外汇本就是高度管制的,想收割我们其实是非常难的。

当然,我们本来也不是政策制定者。我们就是试图来还原决策层是如何考虑问题的,而且下一步会怎么做。

我想在当下,在经济低迷,军事安全、科技自主都取得一定进展,基建投资在硬约束下难以发力的情况下,“发钱”补贴居民的需求端是一个比较好的政策选择。

当然,直接“发钱”本身,还需要很多的制度考量,一时难以实施。但是需求侧的支持,变相发钱”的政策可能很快会被提上议程。

成年人的世界里,不是二选一,也可能既要又要。如果说,优先级是保能源、强军事、稳粮食、促科技、立自主,那么这些问题都逐步解决的时候,民生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了。

修复需求刻不容缓,如果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循环,形成通缩的思想钢印,那就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修复了。甚至为了发展和社会稳定,放松通胀都是值得的。其实通胀并不完全是坏事,正常的通胀是社会的正向激励。负向的通胀或通缩反而是鼓励社会躺平,不做事,少加杠杆,不冒险。我们需要防范的是10%以上的恶性通胀,发达国家GDP增长只有1%,也是期望把通胀设定在2%左右。而我们当前人均GDP还在低位的时候,已经进入了通缩环境,30年的长端国债利率居然只有2.8%。已经有了日本资本市场老气横秋的样子了!这是多么尴尬的预期啊?在中央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时候,居然没有多少有收益的事情可干?

那问题,就在需求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即使像美国一样央行直接买债,实行财政货币化(MMT)也是完全符合道义的。财政来源并不是问题,只要透明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是公平正义的。这可能比地方政府用于基建要公平有效得多。

还记得4月小行情否?其实当时市场就已经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刺激需求的手段。目前有一些财政货币化的雏形,用央行贷款的方式建立国家级的房屋收储中心。百姓不买,居民买!直接补足总社会需求。这其实就是“变相发钱”,国家买房低价租给有需要的人。市场其实也很认可这种方式,可以从根上解决中国当下的通缩问题。但上涨以后又下跌回来,为什么呢?显然数据上来看,目前补足的量还不足以扭转局势。

那么是否只是需求侧的第一副药,剂量不够?火候未到?

那么老中医,会不会再诊诊脉,再准备下几副药呢?

我们持币拭目以待!

当下,顺周期的股票已经跌回原位,甚至更下了一层楼。

那此时,开始关注,择机配置一些顺周期的股票,我想是胜率,赔率不差的选择!





幻海修思录
投资如幻海行舟,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尽录修思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