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药明康德还通过DEL技术平台(DNA-encoded library)进一步推动蛋白降解疗法的发展。DEL通过将化合物与特定DNA标签相连接,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快速识别具有潜力的候选分子,大幅提高药物发现的效率和精确性。 耶鲁大学Craig M.Crews教授团队利用药明康德DELight分子库,发现了E3连接酶衔接体蛋白MAGE-A3的苗头化合物,并成功开发了针对MAGE-A3的PROTAC分子。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8月刊登在《美国化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再度证明了DEL技术在PROTAC开发中的关键作用。 Carig M.Crews教授作为PROTAC领域的先驱,创立了明星公司Arvinas和Halda Therapeutics。这两家公司的多款蛋白降解药物研发背后,都有药明康德提供的关键技术支持。 DAC(Degrader-antibody conjugate,抗体偶联降解剂)则为蛋白降解疗法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2020年,这一技术首次被学术界报道,目前虽仍处于早期临床阶段,但进展迅速。药明康德赋助力基因泰克,设计出了一款BRD4降解剂GNE-987。韩国Orum公司CEO曾表示,与药明康德的合作使得它们的先导化合物优化周期缩短,大大加快了药物发现工作。2022年,Orum开发的抗体-GSPT1降解剂成为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DAC候选药物,用于治疗HER2阳性实体瘤。 人工智能(AI)正成为推动小分子药物研发突破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通过AI辅助分子设计和机制预测,研究人员能够更高效地筛选出最佳化合物,加速新药的发现进程。 2024年,AI在药物研发领域持续升温。公开信息显示,年内已发生167起相关融资事件,总金额达62亿美元,同比激增76%。其中,初创公司Xaira Therapeutics在4月完成了超10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成为本年度获得最大单笔融资的新兴企业之一,显示出资本市场对AI制药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医药巨头也在加速布局AI。礼来和诺华分别与英国公司Isomorphic达成总额高达3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目标是利用AI技术开发针对未公开靶点的小分子药物。 AI制药的管线成果同样令人瞩目。目前全球已有64家AI驱动的药企进入临床阶段,覆盖128个候选药物,其中有些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业内预测,首款AI辅助研发的小分子药物或将在未来两年内上市,这将成为医药行业的新里程碑,进一步验证AI在药物研发中的巨大潜力。 2024年,小分子药物再次证明了它们在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小分子药物不再只是传统治疗的延续,而是在精准医学、基因疗法等新兴领域中开辟了新的天地。未来的几年,或许将会是小分子药物焕发新生、迎接更多突破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