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视角下,中国创新药路在何方?

职场   2024-12-30 18:07   江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药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本市场的活跃,为新药研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患者对高质量、创新药物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投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的多重驱动下,中国新药价值投资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准确把握新药研发的价值脉络,如何在风险与机遇中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成为每一位行业参与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1月底的泰州医博会上,同写意邀请到创新药企、产业基金、投资机构等不同领域的业内人士,围绕中国新药价值投资开展交流。


歌路资本合伙人马丹丹主持的圆桌讨论中,锐格医药集团CoFounder&CTO钟闻歌、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CEO唐燕发、泰生物首席投资官/CIO黎晌、弘晖资本CEO王晖、国投招商执行董事杜方尧、凯辉基金投资总监冯柳,为与会者带来了各自视角下的投资经验。写意君将讨论整理如下。










马丹丹(主持):歌路资本合伙人
钟闻歌:锐格医药集团CoFounder&CTO
唐燕发: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CEO
黎 晌:诺泰生物首席投资官/CIO
王 晖:弘晖资本CEO
杜方尧:国投招商执行董事
冯 柳:凯辉基金投资总监







马丹丹:在当前资本市场环境下,各位如何调整投资策略?


黎晌:诺泰生物是以多肽、小核酸、小分子为主的CDMO平台。我们产业投资主要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去寻找战略布局的机会,来赋能业务的增长。


王晖:目前我们正在投资的第四期基金,包含美元和人民币,总金额超过60亿。基本上,美元基金多数投资全球化的生物医药领域,主投创新药和CXO。国内人民币基金从三年前开始, 大约60%的人民币用于投资大健康领域,剩余40%的资本开始拓展其他领域,比如智能制造等。原因在于,国内产业方向的变化,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高概率退出的案子变少了,我们必须多元化,以终为始来布局资产。


杜方尧:最近几年,医药领域的投资有两个重要的偏好变化。第一,过往更热衷于投资一些具备平台价值的公司,如今更加看重资产价值;第二,2021年左右,优先投资处于早期的创新项目,但随着产业的逐年紧缩,如今大家宁愿牺牲一些赔率去换取所谓的“确定性”。


马丹丹:对于“投资更稳定的中后期项目”与“投资风险较大的早期创新项目”这二者,各位投资人如何权衡?


唐燕发:我们基金的投资覆盖早中期项目、成长期项目和成熟期项目,未来将加大早中期项目投资,以达到孵化创新的目的,我们更关注未来商业化成功率比较大的早中期项目。


近几年,license-out数量越来越多,我们经常探讨,怎么一下子爆发了?难道中国的医药科研水平真的大大提高了吗?


其实,不难发现,license-out的“大头”还在ADC领域。认真研究后发现,相比于科研属性,ADC更多是工程化途径,中国人最擅长干这个,这也是近一两年该领域license-out频发的原因。对于中国而言,项目只具备创新度是不够的,后端商业化也十分重要。


黎晌: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多市场的理解,市场化的PE投资比较热衷于投资处于后期的项目,因为管线布局、安全性、效果和竞争格局都相对清晰,对于PE基金来说,更追求确定性。在产业投资层面,我们可能更关注相对早期的投资,可以长时间的赋能企业成长。


王晖: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中国医药最好的时代,从2006年开始投资中国医药,也孵化了一些早期项目,如今也已经逐渐成熟并有所收获。比如我们基金,在2019-2022年间上市了27个项目,其中大部分都退出了。


2022年3月左右,一个时刻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们和所有处在项目早期、比较需要资本支撑的公司创始人开个视频会,我们和大家说,以后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一年比一年严峻而且持续时间会较长,这种宏观局面下请大家请大家尽快自己想出路、找办法。其实,我这么做只是想在那一个时刻,给企业一个警示:环境非常严峻,得积极找出路了。


站在今天,我认为国内外的宏观微观均不容乐观,对于早期的项目,我想引用一位超大基金创始人的话——“早死早托生”,其实就是“自己要颠覆自己,重新创造自己”,可能表现为要么破产、要么合并给大公司、要么交给别人经营。我也希望企业家们真去好好想一想,时代真的已经变了。


杜方尧:国投招商的投资阶段跨越比较大,从极早期到极后期都囊括。从我的角度来看,两者并不冲突,晚期投资更类似一个内循环,更加看重企业本土商业化兑现能力。具体到品种而言,类似零售价值、支付、可及性。早期投资的逻辑是To MNC,需要在全球有足够强的竞争力。


冯柳:最开始,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me-too项目,挺痛苦的,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相似的经历。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卷”到海外,今年在巴黎开年会的时候,有一个法国的同事对我说,全世界的MNC现在都在中国“蹲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外的MNC总会提出异议,围绕开发路径、注册路径、分子的差异化等问题。


马丹丹:锐格医药不久前与基因泰克达成合作,首付款高达8.5亿美金并创下了纪录,罗氏看中了锐格医药的哪些亮点?


钟闻歌:天时地利人和。锐格的管线后期开发大部分都在美国进行,此外,中国的药物研发能力可能还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但在技术层面国内的创新已经大幅度赶上了美国,合作是双赢或多赢的局面。药物开发最终的赢家是病人。


在研发层面,我们从立项开始就非常重视分子的安全性和差异性,尤其在靶点活性上重点发力,目前产品的靶点活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想这也是我们能够成功License-out的主要原因之一。


马丹丹:华润医药和诺泰生物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有怎样的考量?


唐燕发:我们基金与其它基金的定位有所不同,我们主要是为产业服务,赚钱不是唯一目的。


传统来讲,基金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参股,大家可能有疑问,这如何为产业服务?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合作。第一,股权合作,到适当的时机可以展开并购;第二,优先购买被投企业的管线品种;此外还可以接受委托生产、获得产品销售代理权、获得配送权等业务合作。


所以我们基金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基金主要选择与我们产业匹配、符合我们产业发展战略的项目来投资,以达到保持强势领域、增强弱势领域、弥补空白领域的目的。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现阶段的创新药企估值有的还是太高,泡沫太严重,但是很多人还对此抱有幻想。我同意王晖的看法——并不乐观。原因在于,第一,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增长到一定程度,仍然高增长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第二,地缘政治的斗争可能要维持相当长时间。未来,所谓高估值时代已经结束。但是,生物医药行业并非没有投入空间,更需要平常心。


黎晌:诺泰生物的战略投资策略是内延外拓,投资形式相对自由,主要是围绕自己业务做赋能,各种形式的投资或者并购都可以开展。内延主要是围绕我们三个主要板块,多肽、小核酸、特色小分子做延展,比如投资小核酸双靶向、AOC,PDC等技术平台。


外延就是依托我们现有业务对外的延展,比如我们目前的强项是CDMO,当前我们会重点布局研发端,通过并购的模式加快技术平台的搭建,比如多肽或核酸序列筛选能力,靶点的筛选等


另外也会投资一些具备平台技术的biotech,协同发展。


今天我们讨论的一个主题是海外newco,将中国优秀的创新拿到国际舞台,同时规避地缘政治的影响并获得相对客观的估值。我们投资布局也有类似的逻辑,就是助力业务的出海,针对绕开地缘政治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接受美元控股的形式,来确保业务发展的稳定性。


马丹丹:NewCo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新药投资和开发?


王晖:我觉得NewCo是“一波”好的事情,虽没有太久可持续性,但也为目前困局提供新的出路。趋势上看,前些年有一大批的优秀海归科技人才回国,希望干出一些事业,NewCo提供了新的机会。从所有人的角度看,我们首先要为投资出去的“钱”负责,为股东负责,大家先吃饱了饭,然后再谈梦想和理念。这样更务实一些,心里也踏实些,您说是这个道理不?


杜方尧:我们投资的企业也有几家已经做了NewCo,观察下来发现,这种模式尽管远不够完美,甚至有点无奈和退而求其次,但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对于公司而言,NewCo可以提供一个资产重构的机会。投资人可以聚焦在最感兴趣、最核心的资产,可以在NewCo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对于老投资人而言则更加现实,多了一个变现的机会,可以通过设置各种条款去拿回本金。我们还是希望积极参与这种模式。但是,对于具体的窗口期有多久这个问题,我也同样不抱乐观态度。


冯柳:这个话题很难讨论,属于一定程度上的“城下之盟”。在现阶段,需要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说融资的问题。因为与前两年相比,现在一级市场现金流的供给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尤其对于创新药来讲,面临着两难的问题。NewCo首先解决的是资金的问题,其次是品种的问题。其实,NewCo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即我的资产需要如何重新分配。


钟闻歌:从企业角度来讲,可以把NewCo模式理解为新的融资方式,公司如果需要现金流去开发管线里的产品,无论钱是从哪里来,只要能将产品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公司也能继续发展。我个人对这一模式的看法是比较乐观的。


马丹丹:你们看好创新药的哪些领域?


唐燕发:其实,值得投资的领域很多,重点在于是否有优势疗效。我想说一个我现阶段不太看好的领域——干细胞治疗,因为目前大多没有比较确切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黎晌:从疾病角度,我们更看好围绕慢病、自免、CNS等,市场大,且有较多的unmet medical need。我们也会关注一些new modalities,比如肝外靶向的小核酸技术,环肽平台技术,新的偶联技术等。


杜方尧:除了观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从modality的角度,我们可能会比较关注小分子靶向蛋白降解以及核药。


冯柳:我们更看重差异化的临床路径,找到一些差异化分子,套用一个同事给的结论——10年之后,得神经者得天下。






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

相关报导文章

• 新环境下,生物医药并购/BD的机遇和挑战

• 写意报告丨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宠物药的研发和展望

• NewCo爆火背后,创新药投资逻辑已剧变

• 身在“牌桌”,Biotech眼中的NewCo规则

• 写意讨论丨走出“伪概念”困局:外泌体如何实现价值创造?

• 消费医疗:技术、革新与市场趋势

• 中国创新药:逻辑、风口与价值创造

• 现场丨闭幕!第十五届泰州医博会“泰”有引力了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同写意
一个以新药创制为核心,汇集国内一流研发精英的大型交流与价值分享平台。“同筑技术人生路,写意中国新药魂”是同写意的初衷与愿景。秉承汇集“一线、一流”,讲求“实用、实在、时效”的原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