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爸妈安享晚年,给自己做养老规划的压力,又增了一分。我向在春节期间火出宇宙的 DeepSeek 提问:给父母养老,80/90 后承担了多少压力?我又问 DeepSeek:80/90 后人群的养老,能靠谁?如果父母没有退休金,如果自己将来的退休金不高,那可能就得跟下文的程先生和李女士一样,在准备商业养老金这件事上,多费点心。
有多少人害怕自己的父母,晚年被困在没有养老金的日子里。看见他们一把年纪还在到处卖力气、找活干,对他们的心疼和对自我的否定一次次袭来......可对于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来说,要是往后的二三十年间,每个月都掏钱去换他们安享晚年,那自己的小家就更攒不下来钱了......我们的客户程先生说“我对父母的爱,一分也不曾减少过;但孩子、房子等现实摆在面前,怕被拖累也是真的。”这类有心有情,但不算特别富裕的用户,给爸妈买养老金,可以着重考虑这种养老产品,既能在给爸妈月月发养老金的同时,还能给自己攒下钱,护佑到两代人:上表交钱、领钱等金额均为程先生的方案演示,如果你想选择其它交费金额、交费时长,可以点击下图做免费测算领取情况👇妈妈从 65 岁开始,每个月能领 678 元,一年下来能拿 8140 元。对很多人来说,600 多不过是请客吃顿饭的钱。可对于老家的父母说,每个月按时到账的 600 多,足以应付一整个月的柴米油盐。我问过老家集市上卖菜的阿姨,她说每三天赶一次集,好的时候能挣五六十,有的时候只能收到十来块。身体好能种菜、并拿去卖,每个月能有三四百块钱收入......而要是有了每个月 600 多的养老金,加上农村的新农保养老金每个月 200 多,就不用去做零工挣钱,种点蔬菜只为自家吃,生活便能轻松很多。而且,妈妈每个月领的养老金,可以说只是程先生交的这笔钱产生的收益,当妈妈百年之后,交的钱还能作为身故金拿回来。我们也算过这笔账,30 万定存 5 年,以当下大银行 1.55% 的利率计算,5 年的利息一共是 2.3 万,摊到每年是 4650 元,分到每个月则只有 387.5 元。依照利率下行的趋势,利息还会更少。当每个月的利息不够用,势必还得动用本金,这 30 万也会越花越少。和商业养老金对比,存款不仅收益少得多,而且要到期才能取出,不能每月按时到账使用,并不那么适合用作养老金。我们这一代人,常开玩笑诉苦说压力大。因为除了给父母养老,还得给自己养老。跟身边不少 80/90 后的同事、朋友聊过,已婚已育人群中,只有极个别表达出希望小孩能给自己养老。大多数人认为,养老是自己的事儿,可要是只靠工作时交的社保,估计生活质量不会太好。客户李女士计算过,社保交满 20 年,退休之后大概每月能拿 3500 元。考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这个金额,除了柴米油盐水电物业,根本剩不下几块钱。二十几岁开始工作,五六十岁退休,中间换工作产生空窗期,生小孩带小孩做全职妈妈,老人身体不好辞职照护,或者找的工作不给交社保,交社保也按最低基数......好不容易凑够 20 年,退休工资将将够个温饱。所以在收入稳定的奋斗期给自己储备一份商业养老金作养老补充,其实很有必要。给自己买养老金,与上文给父母买的思路略有不同。根据我们多年的配置经验,这两种考虑都是理性客观的:- 第一种:侧重于每个月到手的钱稳定高额的,觉得拿到手了才最踏实;
- 第二种:考虑年老身体情况和医疗通胀情况,希望养老金能越来越多。
通常,家族有长寿基因的朋友,更倾向于第二种。像李女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有三位都活过 90 岁,所以在以下两款 Top 级产品中,选择了越领越多的那款:80岁起的每一年,都能领 3.9 万。按月领的话,每月能领 3000 多。在社保养老金解决温饱的基数上,每个月手里都能有些余钱,用来丰富生活。如果长寿至 99 岁,还能额外领一笔高达 30 万的祝寿金,一次性把交的钱全拿回来。给自己买养老金这件事,本质上可以说是与保险公司的一场关于寿命的对赌。命长,我们赚得多;万一不够长寿,在守好本的基础上尽量多拿点儿,就是我们选择好产品的原则。用李女士的原话来说:“买养老金的这笔钱,我没有考虑要给孩子留下多少,只要我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养老,不拖他后腿,让他能毫无负担地去奔前程,就是我能给他最大的支持。”给父母养老,是对“生我的人”负责;给自己养老,则是对“我生的人”负责。养老金跟薪水一样,再多也不嫌多;但也跟薪水一样,少了就不够开支。不管是父母还是自己,要是社保退休金不够用,那么能终身领取的商业养老金就是最稳妥的补充。尤其是对于经济不算特别富有的人来说,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交费金额、交费时长,自己决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可以量力而行去做的养老保障。不管是给父母还是给自己做储备,关于商业养老金,有任何购买、使用、产品、交钱及领钱测算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长按下图二维码,有专业人员做详细解答 :)别让父母的养老,和自己将来的退休规划,绊住往后几十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