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美女离世,中产三大信仰崩了两个

乐活   2024-07-04 21:12   北京  
据财联社、凤凰网道,“7月3日,网传有中金员工因公司降薪,导致房贷压力过大而跳楼。”
事后,中金证实了确有上海员工离世,并展开调查,对此外的坊间传闻则称为谣言。
“近日,我司上海地区一名员工不幸离世,我司对此突发事件感到非常悲痛,并向员工的家人朋友表达了深切的哀悼。我司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和员工家属共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妥善处理好相关事宜。对于网传我司员工跳楼谣言,希望大家尊重逝者隐私,不信谣不传谣。”
一时间众说纷纭,坊间流传着各种不知真假的消息。
事件真相尚在调查中,我们对主流媒体报道之外的传言不做评价,仅就媒体公开求证的部分“公司降薪,导致房贷压力过大而跳楼发表意见。

中国头部券商,有“三中一华”的说法,即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历来是清北复交等“天之骄子”挤破脑袋想进的地方。
其实,中金公司之前就爆出过很多大瓜。
几年前,小红书上一位年轻女士,炫耀身在中金的男友,还贴出了收入证明:月薪8万。
要知道,她男友入职还没几年,就已经实现百万年薪,赚了很多工薪阶层一辈子赚不到的钱。
离谱的是,她发文后,底下网友纷纷留言提醒她,金融机构的薪资可不能随便往外面说,合同里都会有约定,别惹麻烦,快删了。
她不以为然,还怼网友没见过世面。
果然,这个“炫富门”引起了轩然大波,炫富女成功显摆了老公,却暴露了自己的智商。
随后不久,金融机构就传出了惨烈的降薪令。
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的公开报道:
2020年,中金公司人均应付薪酬为123.98万元,排在行业第一。

此后,中金公司人均薪酬呈现下滑趋势,从2021年人均应付薪酬116.43万元,下降到2023年的70.04万元,累计降幅为39.84%。
2020年,中金公司宣布回A股上市,发布的招股书显示中金公司平均薪酬82.32万元,是北京本地金融机构平均36.28万薪资的两倍多。
中金人薪资暴跌40%,终于降到年薪70万了,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
根据WIND的公开信息,其他券商的平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不管围观群众怎么看,投行人士显然恨透了这位“炫富女”。

中产阶级一向有三大信仰:工作、家庭、房子。
而在这一事件中,三大信仰中有两个,面临着崩塌。
事实证明,曾经年入百万的金领,如今也纷纷现了原型,挺不住降薪和房价下跌。
毕竟,一般的工薪阶层,也不是人人都敢背下这么大的债务,上这么大的杠杆,追求这么大的欲望。
年入百万,是很多打工人的天花板。
然而,对于镀金时代过来的金融人,百万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欲望的起点,他们渴望的是——“财务自由”。
镀金时代的“财务自由”标准,总是不断增长,吸引着金融人不断向上爬。
原本的天之骄子,一路顺风顺水,对未来更容易充满自信,再加上金融业天天和巨富打交道,同事内也不乏资源丰厚之人,就很容易形成内部的攀比风气,觉得别人随随便便有的,我也应该有。
开了眼界,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欲望和眼界增长了,能力却没有增长,这就有了年轻人的悲剧。
只看到欲望和能力,却看不清别人的家底和资源,盲目的攀爬到不属于自己的阶层,参与攀比这个阶层的消费,这就有了小镇做题家的悲剧。
只看到以前的顺风顺水,看不到猪都是风口吹起来的,人都是平台捧起来的,环境都是时代造出来的。
所有的一夜返贫,都是类似的剧本。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而起点太高,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对未来上的杠杆太高,跌下来也就格外的狠。

一个年入10万的普通人,如果失业了、降薪了,他还能去找8万的,6万的工作,实在不行,还有很多出路:
体力好的人,参加铁人三项:即外卖、快递、滴滴司机;
年纪大一点的人,参加吉祥三宝:即保安、保姆和保洁;
心有不甘的人,参加创业三部曲:即摆摊、开店、自媒体; 
而一个年薪百万的人,早早锚定了这个阶层的生活,或买千万豪宅,或小孩上国际学校,过着只有百万收入才能还得起的负债生活。
等他降薪了,被裁了,还能找到年入五十万的工作吗?
在北京,认识几位曾经的高管、金领,裁员了一片茫然。
想着降低要求入职,结果降薪过半也找不到工作。想回去做基层工作,一来拉不下脸面,二来脱离基层久了也压根做不好,比不过年轻人。
最后只好偷偷去跑专车,只求一个“别人不认识,熟人求放过,要脸”,结果一个月跑不到老司机的一半,油费和车辆损耗算下来,还未必能回本。

其实,这件事本身,颇有蹊跷。
跳楼是人生悲剧,但要共情年入百万的金领,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事情发生后,身边能听到两个愤愤然的声音:
其一,股民基民亏的钱,都进了这些人的钱袋。
其二,作为中国最顶级投资机构的成员,买房竟然会最高位接盘,怀疑他们的专业素养。
其实,事主做的很可能不是基金,而是公对公业务,可对公业务,就真的能和股民基民撇开干系么?
前些年,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操作一家公司上市,财务自由之路,层层盘剥。
为投资人穿针引线的投行,分走了大头;提供法律背书红圈律师所,分走了小头;责做账的会计师事务所,跟着喝点汤。
上市公司原本的创始人和股东,到头来未必分的很多,但即使如此,也足够“财务自由”。上市,成为多少老板的梦想。
这些钱,最终由谁来出,投资人吗?
掌握更多信息的他们,自然会选合适的时机退出,最后承担一切的,当然是股民,
在一幕幕精彩的故事中,眼花缭乱的趋势、热点、技术,股民们殚精竭虑,想着投资一家公司的未来。可其中一些公司,却恨不得把自己全身上下都尽快卖出去——只剩一具空壳。
当然,即使是投行之内,也分成三六九等。
一般做事的,多半是名校招来的做题家,负责搞资料,写报告,做调研的打工人。
他们接触的信息,分到的红利,和真正能去对接资源的的大佬们相差甚远。
他们更多的,是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样,当一个天天起早喊口号小镇奋斗者,看到了长岛上富贵人家的灯光,追逐了一辈子,却发现梦想不断远去。
其中更有那么一些人,不知道时代变了只能的尾声中,深陷旧日的欲望中不断变形,最终在失控中被拖垮。
到了存量博弈的时代,很多过去的鸡血,现在都成了无效努力。过去的很多经验,反而变成了认知上的负资产。
其实,话又说回来。
当年"闷声发大财"的投行人士,大多恨透了“8万炫富女”那种愚蠢的坦率,揭了盖子,捅了篓子,坏了好事。
而今天,降薪中的投行人士,也未尝不会对这位女士的离世风波,心怀某种期待。
知乎有句话说的狠有意思:
古代,江南大户有个传统,一旦遇到朝廷丈量田亩时,就安排家里的一个女人自杀,然后抬着尸体到官府闹事,说官府丈量田亩逼死人。再请本乡本地的清流文官弹劾,把负责丈量的官员罢免,让朝廷的土地丈量工作推行不下去。

鲁迅的《药》,真的可以读一辈子。

-END-

斥候密档
类型故事:惊险,博闻,深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