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楚出马仙,保家仙和萨满教究竟是什么关系

乐活   2024-06-17 11:27   上海  

萨满镇楼

最近看了韩国电影《破墓》,发现其中很多驱邪场景正是萨满仪式。

有人觉得萨满和东北的出马仙在很多方面很像,觉得是一回事。

可事实上,萨满和出马仙并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因此,今天就来谈一谈萨满和出马仙。

先声明,此文只是斥候整理多方面的资料后,阐述的自己的一些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可以与大家共同探讨。


探讨萨满教与出马仙的区别之前,首先得搞清楚,到底什么是萨满?

首先得纠正一个概念,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萨满教”,只是人们强加于萨满文化的一个说法。

也就是说按宗教学的定义,萨满从来都构不成“萨满教”的条件。

一般而言,但凡宗教一定要有教义、教规(组织)、教典这三者。

但“萨满教”既无教义,亦无组织,更无典籍,仅仅是每年一次或几次的请神仪式,这更像是一种祭祀或祈福的行为,与宗教没什么关系。

可以这么说,自始至终萨满只是一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仪式,从未正式形成宗教文化。

“萨满教”仅仅是一种概括说法,是人们行为习惯的一种称呼误区。

因此,所谓“萨满教起源”之类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萨满一词其实源自西伯利亚满洲-通古斯族语的saman,sa意指知道(to know),saman按文字表面意义来说就是“知者”(he who knows),也就是说萨满教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方式。

后来经由俄语而成英语之shaman,则专指从事萨满技术的萨满师。

从根源来说,萨满其实就是上古时期巫师文化的遗存。

萨满教信仰的是“万物有灵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所有原始宗教一样,都敬畏天地、自然。

在没有医生概念的时代,巫师兼具最重要的身份就是医生,因此也被称为巫医。

萨满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信万物有灵,而且分布极其广泛,从草原到冰原,从北到南,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从广义上讲,萨满教是一种世界文化,中国东北,蒙古、中亚、西伯利亚、一直到北美、南美和非洲等地区,甚至玛雅文明,都能看到萨满文化的踪影。

因此,萨满也分为火萨满、黑萨满、灵萨满等。

虽然叫法不同,但这些萨满的“主线任务”都是一样的,既是天地之间的沟通使者,也兼职做驱邪、治病的巫医。

作为人类部落中所存在的一种形式,萨满至少有上万年的历史传承,但很多文化都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和演变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萨满教是天文学,道教,佛教,观星术,预言术等等的鼻祖,甚至成为了其他宗教借鉴的最具仪式感的信仰形式。

西方还有一种叫做通灵者的职业,实际也来自于萨满文化。

从狭义上讲,萨满教是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对其萨满师的称谓也不同。

例如蒙古族将萨满教中的男萨满称为“博”,将女萨满称为“亦都干”。满族则将男萨满亦称“察玛、叉玛、查麻”,将女萨满称为“乌答亢”。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萨满教主要在我国北方传播,而且主要随着游牧民族的部落之间传播。

可连绵不断地部落战争,游牧民族也不断分化与融合,就逐渐形成新的萨满教分支。


比如蒙古族就将“长生天”作为萨满教的最高神明,蒙古语称为“孟和腾格里”。

蒙古萨满教中原本是崇拜“天神”概念的,可惜游牧民族从未对这个IP有更具体的描述和概念。

成吉思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强化了“长生天”的概念,将其看作是诸神的万宗之源,自己则是“长生天”的代言人。

“成吉思汗”的蒙古语含义就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

成吉思汗就是借此让所有的蒙古人相信他才是“天选之子”,和我们汉族当皇帝宣扬自己是“真龙天子”是一个概念。

随着蒙古铁骑,将自己的旗帜插满欧亚大陆,“长生天”的概念才在世界范围开始传播开来,也就是所谓“蒙系萨满”。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和社会的发展,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影响日益加深,蒙古上层逐渐接受了佛教的理念,萨满逐渐势微。

1857年,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正式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宣布蒙古萨满教为非法,收缴萨满教各类法器,焚毁处理。

萨满在我国北方真正兴起,其实来自女真的崛起。

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建州女真逐步统一了北方区域时,萨满教也逐渐开支散叶渗透到东北封地。

1636年,皇太极建立了大清,“满系萨满”开始逐渐成型。

清朝逐渐稳定后,统治者开始将萨满教和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也让萨满在东北各少数民族之间兴盛起来。

如今,东北的达斡尔人、鄂温克、鄂伦春、赫哲人依旧信仰萨满教,并保留诸多萨满文化痕迹,也是从那时起遗留下来的。

而且,早期的萨满教,在向每一种“神”祈祷时,祷词也完全不一样。

萨满师在祷告时,会详细描述自己祭拜的“神”出生历史、丰功伟绩以及这位神仙的性情爱好等,使得不同“神”的形象都栩栩如生。

同时,祭祀不同的“神”也需要不同的祭祀方式:

有的“神”在白天供祭,有的“神”必须在夜间供祭,有的“神”需在室内供祭,有的“神”必须在野外供祭。

此外,有的“神”喜欢猪、羊、牛等家畜,有的“神”则喜欢飞禽或鱼类。

这也由此影响了今天“出马”。

比如,有些“弟马”要生吃猪肉、生吃鸡蛋才能做法,实际都是出于对不同信奉的仙家的膜拜仪式传承。


这里还得提到萨满教不同于传统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有宗教都有这个特点:只要你愿意相信,就可以选择供奉和皈依,也就算入教了。

可萨满教不同,萨满教的教义强调“万物有灵”,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供奉萨满教的神灵。

只有被神灵选中的符合要求的弟子,才有资格供奉萨满教的神灵,其他人只能在心里默信,也可以选择求助萨满师。除了萨满师,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去立堂供奉香火的。

作为天地之间的媒介,萨满师非常看重人和自然及灵界之间的交流。

他们通过神歌,神舞,神器(护身符,铃铛,鼓),来充当进入超自然领域的仪式的媒介。

这些内容在《破墓》这部电影里都有很多展现。

从地缘上说,韩国的萨满文化与满族萨满历史有着直接关系。

除此之外,萨满还经常通过摆放岩石或骨头之类的图腾物品,当作人或动物灵魂的寄托。

这些物品往往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能力,可以给自己家人或心爱的人带来力量。

这在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也有展现,哈萨克族男主在自己心爱的马死去后,将其头割下挂在树上“睹物思马”,其实也属萨满的一种文化。

萨满师通过舞蹈、呼唤、祈祷、赞美等这些仪式,通常被称为“下神”“抬神”或“通神”,学术上则称其为“萨满昏迷术”或“萨滿催眠术。

不光东北地区,西域曾经的匈奴、柔然、突厥、回鹘等新疆的许多古代民族,都信仰过萨满教。

由于笃信萨满是神灵在人间的化身,所以凡涉及本民族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军事行动,所有部落首领都要事先征求萨满师的意见。

由萨满师占卜吉凶,征求神意,然后才能决定到底是继续战斗还是求和。

随着祆教、佛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兴起,游牧民族的萨满文化也逐渐被这些宗教所取代。

但萨满并没有就此消失,或渗入到新的宗教中,或以习俗的形式,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有关萨满的历史记载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叙述。

总的来说,萨满在古代先民中流行的时间相当久远,也一直是诸多民族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也由此演变出支配这些民族精神生活的“本土信仰”。

比如,随着时间推移,满汉互通越来越频繁,“满系萨满”也出现了很多汉人,逐渐演变出我们喜闻乐见的“出马仙”。


简单来说,先有萨满,再有“出马仙”。

因为萨满相信万物有灵,动物也都是具有人性和灵性的,甚至也是可以通过修行而成为受人类香火供奉的“仙家”。

萨满中由动物修行而“成仙”的神灵有很多种,有大家所熟知的“保家仙”:狐仙,黄仙,柳仙(又被称为蛇仙)等。

很多人因为不懂,常会有人把 “保家仙”与“出马仙”混为一谈。

“保家仙”一般家家都有,主营业务就是保家人的平安。

保家仙一般都是地盘仙,而且大多数都是自己家的老祖宗,他们修炼成仙后,放心不下自己的子孙,就悄悄暗中保护自己的家人。

“出马仙”是为了消灾避难,也是为了与灵界沟通。

比如东北人经常说的“被黄迷”“鬼上身”,其实就是有些灵体不遵守各自空间的规则,到处乱跑,惹来麻烦。

因此就有请更有能力的仙“出马”,去压制那些管束的仙鬼神类回到自己的位置。 

那“出马”这个叫法是怎么来的呢?

东北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很多亦民亦匪,所以“出马”就是“出马打仗”的意思。


所谓“出马”这种叫法,其实是汉族老百姓的通俗叫法,真正的蒙古族和满族一般会将整个过程称为“请神”,并不会使用汉族文化中“出马”这种说法,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神灵的不尊重。

很多地方,为了体现尊敬,也将“出马”,称为“顶香”“出堂”“看香”,其实都是一回事。

那么,“出马仙”的“仙”指的是什么?

“出马仙”虽然有“仙”,却并非就是神仙。

而是指精灵体的动物仙,比较常见的有“胡黄白柳灰”,也就是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还有一些其他散仙。

“出马仙”具体来说,就是所谓“仙家附体”。

意思是这些“胡黄白柳灰”仙家,为了修行、积累功德,但是又不方便幻化成人,则选择与有仙缘的人类作为香童,问事、看病之类,以唱“双簧”的形式来普度众生。

“出马仙”中的“胡黄白柳灰”也叫“五路教主”。

这里得介绍下,“胡黄白柳灰”概念实际来自一本《我做阴阳先生那几年》网文。

但在东北的“出马仙”文化中,并没有白(刺猬)和灰(老鼠),而是四大家族(胡黄常蟒)加上清风教主(烟魂),功能各不相同。


胡黄常蟒分别是胡(狐狸)、黄(黄鼬)、常(长虫,即蛇)、蟒(蟒蛇)四类成员。

东北“出马”有个顺口溜:

狐仙开方,黄仙跑道,常仙炼丹蟒仙捣药。

意思狐仙是指挥作战,黄仙是传号,常仙是账房的后勤,蟒仙是重磅打手,彼此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至于“清风教主”和“烟魂”,名字很好听,可实际就是“阿飘”,没错,就是鬼(男鬼为清风,女鬼为烟魂)。

为什么加上“清风教主”呢?

有一种说法是,汉人太精明,看到那些动物仙家,别说信不信了,首先想的就是哪种做法更好吃。

所以,引入鬼的概念既增加敬畏感,也可以拓展财路。

拓展谁的财路?

自然是那些香童或者弟马。

也就是被“仙家”通过寻找有缘人成为弟子的那些人。

“保家仙”一般不对外看病查事,通常就是默默地守护那个供奉者的家庭,只有功力深厚的那些仙家(实在太多,就不细说了)才能附身于弟子身上“鬼使神差”,来积累自己阴德。

而被依附的人,就仿佛是“仙家”以人为马,代替仙家说话和做事,即“弟马”这一称呼的由来。

日常生活中,这些“弟马、香童”就和我们平常人一样,啥神奇的事都不会,所以也有从事正当职业的人了成为“弟马”,也不会影响他(她)的工作和生活。

至于“出马”的堂单上的名字,看着就很有意思,基本都是:

胡天霸,胡天庆,黄天庆,黄天霸,常金花,常银花之类。

这仙家的名字听着实在是既霸气又俗气。

随着文化的发展,出马弟子年龄偏轻,也出现了一些新名字,但是这几个名字还在。

有人问“出马”和萨满到底有没有联系呢?

答案是,有!


“出马”很重要的仪式就是“跳大神”,也就是香童做法时,腰系铃铛,手执皮鼓,先击鼓,摇身振铃,喃喃作咒,完全是吸收了萨满的仪式。

东北地区正统的萨满从业者,主要分支是“旗香”,也就是满、蒙、汉三族在旗萨满的后代,本身有祖先的本领传承(各有不同),大部分人进行仪式时说的都是满语。

不过,这只是初级阶段,真正的“出马”是要经历“仙家捆窍”这个步骤的。

所谓“仙家捆窍”,其实就是类似“借尸还魂”的意思。

捆窍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捆全窍、捆半窍和捆活窍。

捆全窍的意思是仙家附体说话之后,人什么都不知道,仙家下来跟香客说,说完就回去,不会和香客说很多。


捆全窍的优点是仙家直接传言,准确率更高;缺点是很多事情就给你说一遍,而且很多时候直接给你答案,解说不够详细。

[引用]


活窍呢,指的是仙家上身的时候,香客也有感觉,只是不是很明显,少数人只是身上有跳动的感觉,或冷热的感觉,意识是完全清醒的,而且完全可以自控。


因此,仙家的信息说出来还是不说出来完全取决于香客,基本属于香客自说自话阶段,求助者信不信就另说了。

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作为“弟马”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会吸烟,可进入“仙家捆窍”阶段时,却会不停吸烟,或讨酒喝,很符合这些似仙非仙的灵怪秉性。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出马”与以往已经大不相同,很多繁杂的仪式都简化了,求的就是简便易于操作。

比如,以前“跳大神”时是有一套很完整的唱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讲明要请“大仙”的出身来历。

后来这种唱词会的人越来越少,但曲调去被引进了东北二人转中,是为“大神调”。

至于以前“出马”必须戴的“三件套”:法衣、法帽、法鼓,现在也很少有人穿戴了。

还有,过去的萨满火供是烧木头,而现在的出马仙火供是金宝纸钱等等

如今,东北“出马”特点便是,越发简洁的仪式、越加壮大的队伍、越来越向年轻人发展的群体。

时至今日,无论是萨满还是“出马”,都不是早年纯正的模样。

很多时候,人们在求萨满,拜“出马仙”时,只是在寻找一份心灵上的慰藉。

这很像宗教的意义,所有教义宗旨都是来自于思想和行为上的引领,使人明善恶,分美丑,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人性中的恶,放大人心中的善。

无论信或不信,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都应尊重和理解。


——The  End——

与何鸿燊争霸半生,84岁输10亿悄然隐退,死后却得赌王扶灵(上)


与何鸿燊争霸半生,84岁输10亿悄然隐退,死后却得赌王扶灵(下)


人称“女星收割机”的香港大富豪,交往过28个明星女友,却不到女友总数的1%。


拍了半辈子僵尸片的“九叔”林正英, 出殡当天的灵堂引来一群神秘的黑色蝴蝶

斥候密档
类型故事:惊险,博闻,深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