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三天,黑神话销量破1000万份,收入超过20亿,创造了中国游戏史的奇迹。
低迷多年的中国单机游戏,终于有了自己的3A大作。
在《流浪地球》补上了中国重工业电影的短板之后,《黑神话·悟空》也补上了中国重工业游戏的短板。
这款打打杀杀的游戏,也让男人们再一次挥起拳头证明——我们的消费力并非不如狗。
而今天,随着《黑神话》剧情的逐渐揭开,也引来了一系列争议。
《黑神话:悟空》和《西游记》原著,到底有什么关系,本身又是什么样的主题?
“延迟退休”
《黑悟空》的片头动画,讲的是西天取经之后,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放下金箍棒,拿起保温杯,准备过退休生活。
谁料,玉帝老儿不许孙悟空退休,还要让他上天再“干”几年,办理个“延迟退休”。
这下,猴哥不乐意了,我师父也保了,经也取了,现在一把年纪,你还不让我退休,太耍流氓了。
于是,对于“恶意旷工”的猴哥,玉帝派了二郎神来追杀,要铲平花果山,也许是担心二郎神对打工人同病相怜,后面还有四位天王和天兵天将监工。
这就是游戏的开头,以震撼的美术场面,展示了这部游戏的精耕细作。
一番激战,猴哥突然暴露出了软肋——头上的紧箍儿重新出现了。
猴子战败,被一分为六,由各路妖王瓜分——四个取经路上的妖怪,和孙悟空的结义大哥牛魔王。
冤有头,债有主,当年猴子在取经路上,没少拆迁这些妖王的违章建筑。
多年之后,小猴子们仍然怀念着江湖上齐天大圣的传说。
在一个老猴子的撺掇之下,一个猴子作为天命人出现了,他重走取经路,要追讨回被夺走的六个钱包。
这六个钱包,就是佛教中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当六根齐聚,齐天大圣将会复生。
黑悟空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大话西游
猴哥对退休生活的向往,其实可以理解,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一路上全是破事。
那么多妖怪,碰到没背景的妖怪还好,打死就打死了,碰到有背景的妖怪,比如青牛精,后台是太上老君,那就得掂量掂量轻重了,往往只能教训一顿,让它重新回到领导身边工作。
因此,猴哥在碰到妖怪时,往往先自报家门,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然后问上一句,你认得俺老孙吗?
这真不是猴哥耍威风,也不是空穴来风。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调侃《西游记》: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也
西游里的这些神魔妖怪,怎么一个个都这么懂事,这么人精啊。
这是《西游记》的大背景。
而在《黑神话》里,取经路上,猴哥不仅劳力,更劳心,可以说是心力交瘁。
随着天命人一路打过去考古,一桩桩内情也由此揭开。
师弟猪八戒,窥破了玉帝老儿和太阴真君的奸情,被罚下凡间,和嫦娥化身的蜘蛛精有了奸情,却不敢相认。
而孙悟空本人,也和白骨精有一段情缘往事。
这些剧情,不正是当年让六小龄童震怒的,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吗?
考虑到主创的年龄,也正是受《大话西游》影响的年代。
事实上,整个《黑神话:悟空》的剧情,和《西游记》原著的关联确实不大。
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爆火后,今何在写下了跟风作《悟空传》,曾作为早期网络小说的代表流行一时。
随后,根据《悟空传》,腾讯建立了《斗战神》网游开发团队,其项目主策划,正是今日《黑神话》的主创冯骥。
显然,《黑神话》更像是冯骥在《斗战神》中未了的心愿。
反西游
在中国文化中,孙悟空一向有两个原型。
一个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充满反抗精神,上天下地无所不能,只求顺心快意,一根如意金箍棒,从龙宫、地府打到天庭。
另一个是取经路上的孙行者,辅佐唐僧兢兢业业,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取回真经,普济众生,也证了斗战胜佛的果位。
在《黑神话:悟空》中,也正好有两个结局。
在第一个结局中,天命人打败了最终的悟空残躯,在老猴子的提示下,重新戴上了紧箍儿,回归了自己的轮回宿命——孙行者。
在第二个结局中,天命人在戴上紧箍儿的前一刻,突然觉醒,睁开双眼——他要做脱离紧箍咒的齐天大圣。
一道紧箍咒,将孙悟空分出了两种命运。
要么是戴上紧箍儿,重新进入轮回,重复孙悟空过去经历的命运,要么是跳出轮回,摆脱紧箍咒的枷锁,把握自己的命运。
这是《黑神话:悟空》的故事主旨。
紧箍咒对于孙悟空,意味着人生的重大转折。
就像《大话西游》中,至尊宝戴上紧箍之前,菩萨说的话:
金箍戴上之后,你再也不是个凡人,人世间的情欲再也不能沾半点,如果动心,这个金箍就会在你头上越收越紧,苦不堪言。在戴上这个金箍之前,你还有什么话想说?
而戴上紧箍的至尊宝,变成了孙悟空,然而却不再是紫霞仙子心中踩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
她猜到了开始,猜不到结局——来的是孙行者,而不是齐天大圣。
平凡人的一生,多半如孙行者,兢兢业业做一件正事,修一个正果。
可又有谁不想成为齐天大圣,成为盖世英雄?又有谁,真的愿意戴上紧箍咒?
那么,在《西游记》原著中,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古人也很清楚,紧箍咒是“驯服心猿”的秘密。
明代有个诗人谢肇淛就曾评价:
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
意思就是,那个猴子,那个猪,其实都是人心中放纵的那些东西啊,需要有个紧箍咒去好好约束一下。
这正是《西游记》中紧箍咒的秘密,书中用宗教语言作了一个总结,叫做: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心猿,就是人的“心猿意马”,指人心中不受约束的各种心念,也叫“魔头”,可以和筋斗云一样,神池天外,无拘无束。
而“六贼”,是一个佛教用语,佛教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比喻为人的“内六贼”,是修行的障碍。
而这六根,也正是《黑神话》游戏中,“天命人”要收集的任务物品,来使大圣复活。
到了这里,你想必看明白了。
《西游记》原著本身,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是一个用紧箍咒收服心魔,压服六贼,让齐天大圣变成孙行者,归束正途,修成正果的故事,所以在书中,“紧箍儿咒”也叫“定心真言”。
而《黑神话》本身,却而是找回六贼,摆脱紧箍咒,回归猴子天性,从孙行者变回齐天大圣的故事。
《黑神话:悟空》的故事内核,是一部反西游。
阴谋论后的历史
在今天,关于《西游记》有各种阴谋论的解读,多半出自吴闲云《西游记未解之谜》,并为后来的自媒体各种引用,推波助澜放大。
在吴氏解读中,认为《西游记》其实是一个黑暗的成人故事,血腥又残酷如同恐怖小说,还有各种权力隐喻,比如道教和西方教的斗争,猪八戒是玉皇大帝的卧底,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
在自媒体的进一步解构之下,甚至矛头指向了央视版的《西游记》,认为87版西游“幼稚”、“低龄化”、“美化原作”,不能体现《西游记》里那些“成人才能看懂的深刻寓意”。
坦白说,这基本是胡言乱语,没看过书的。
《西游记》原著里只有极个别的零碎场景勉强算得上“黑暗”(而且在古人眼里也谈不上),并被断章取义,但是绝大多数剧情,都是荡气回肠的斗智斗勇传奇,和师徒各种斗嘴的欢乐段子。
鲁迅先生当年,就反感那些对《西游记》胡乱解读的人。
评议此书者……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
从这个角度来说,央视87版《西游记》其实很好的重现了原著的宗旨,就是欢乐故事与英雄传奇。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吴承恩的《西游记》,也不是从他手里一天写成的。
西游本来也是民间故事和话本小说的集大成者,并在一代代后人的“增补更新”中,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西游记》原著本身,当然不必去挖掘什么“阴谋论”。
但是《西游记》各个版本,在历史上的演变,却意味深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包括今天,对西游记的各种“二创”,乃至《黑神话》本身,都是这种历史演变的继续延伸。
大圣本窝囊
在历史上,孙悟空的形象来自于民间故事和话本,却又经历了多次转变。
孙悟空最早成型,是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身份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但本事却算不上很大。
他曾凶神恶煞,受人厌恶,偷吃了十颗仙桃,被王母捉住打了三千八百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而当他二万七千年后保护唐僧取经再次路过此地,法师让他再去偷桃时,猴行者却不敢去了。
最初的猴行者,就是这样的一副“窝囊”形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猴行者的能力和形象,却变得不断增长。
到了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这时的猴行者,已经变得“神通广大,变化多般”,仙桃之外,还偷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和天厨酒局中的仙酒。
于是二郎神奉玉帝敕令将其抓获,齐天大圣竟像哈叭狗一样摇尾乞怜:
“上圣可怜见!小圣误犯天条,望上圣宽恕小圣这一遭……从今后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而到了《西游记》杂剧和《西游记平话》,齐天大圣闯的祸越来越大,受到的围剿也越发严厉。托塔天王奉玉帝谕旨征讨,又请来二郎神和眉山七圣,终于将其擒获。
这时的大圣已经不再摇尾乞怜,但仍然受到约束,观音菩萨一根铁戒箍,便使其收拾凡心,甘心保唐僧取经。
直到吴承恩的《西游记》,大圣的能力达到了高峰,变得通天彻地
对他镇压也达到了高峰,穷极天庭和西天,而他被抓后,反抗也达到了高峰。
与二郎神的战斗中,孙悟空失败于太上老君金刚琢的偷袭,随后他被送上斩妖台,玉帝亲批:将这厮碎剁其尸。
这时的齐天大圣,已经和过去摇尾乞怜的窝囊形象不同,成了英雄般的受难者形象:
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
最后,大圣被送进了老君的炼丹炉,仍然不受炼化,出来后就扯倒老君,大闹天宫,直到天庭请来佛祖,镇压了足足五百年,才有了后来的西天取经。
可以说,吴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相比以前版本,已经是英雄气质、反抗精神和浪漫主义的高峰。
心理之战
对于孙悟空的看法,从古代起,就已经分成了鲜明的两派。
比如,明清的理学和心学之战。
儒家中程朱理学,推崇“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压制人性,来达到道德上的完满。
而明末兴起的王阳明的心学,则反其道而行之,“心外无理”、“致良知”、“来心上做工夫”。
理学和心学之争,也延伸到了《西游记》的战场。
清朝有个学者叫张书坤,就说《西游记》为“理学渊源”,说它是“程朱之正派“。
显然,理学家们是“孙行者”一派,主张灭掉孙大圣的人欲,才能修成正果,找到西行取经的天理。
而心学则反过来,比如以思想叛逆著名的李贽,他推崇西游记,认为孙悟空有“赤心”。
意思就是,大圣的精神是纯粹的,这在心学中是极高的评价,心学崇尚赤子心,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没有被尘世中的污浊所污染。
这是人们要追求的境界,要像磨镜子一样磨心灵,把尘世中收到的污染磨去,回归赤子心。
时移世易,儒家的心理之战早已经是往事。
然而,人们对世事人心的看法,却往往只是换了一些名字,仍在继续。
而今天的《黑神话:悟空》,显然是心学一派的看法。
人心
推崇《西游记》李贽,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对一本书好不好的判断也很简单——小孩子喜欢不喜欢,小孩子喜欢的,就是好书。
小孩子们到底是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是喜欢唐长老的孙行者,不言而喻。
其实,在吴承恩《西游记》原著中,齐天大圣的故事占的篇幅很小,在一百回中,仅仅只占了五回,也就是只占5%。
《西游记》第三回,石猴从菩提祖师那里学成归来,到第七回就被镇压在了五指山下。
闹龙宫,闹地府,当了弼马温后第一次造反,又被招安后成了齐天大圣,闹蟠桃会,聚合花果山和妖王之力对抗十万天兵天将,再到被抓进了炼丹炉,出来后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收服,这么多大场面,仅仅用了五回,就全部讲完了。
而孙行者取经的故事,占了足足八十七回——从第十四回到一百回。
尽管西天取经的故事也十分精彩,笔墨更是多了十倍以上,然而,多年来被人真正铭记的——仍然是那个只占5%篇幅的,敢作敢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这是是浪漫主义的巅峰,中国文化中的不朽传奇,齐天大圣是中国人的超级英雄。
因为它代表着中国人对青春的回忆,对理想主义的向往。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齐天大圣不是一天打造出来的,他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英雄主义色彩,理由其实很简单。
——这是观众内心的愿望。
END
岛国真人真事改编的《地面师》骗局,背后故事更匪夷所思
如果没有中国“Feng Shui”(风水),特朗普可能早“挂”了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打炮”史,四任厅长落马,仅一人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