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这个产业要冲万亿,宜昌:出列!

教育   2024-11-19 18:06   湖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宜昌生物产业园。图/产业园公众号

近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公布了2023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50强榜单。

其中,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榜。

自2021年上榜后,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排名稳步上升:2021年第40名,2022年第39名,2023年第34名。

透过榜单可以看到,在众多省会城市之外,宜昌正在成为湖北生命健康产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2023年召开的中共宜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宜昌提出要打造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

武汉珠玉在前,宜昌能成为湖北生命健康产业的“第二只脚”吗?


一包酵母带来一条产业链

故事,先从我们餐桌上的面包、馒头和酒说起。

亲手做过包子和馒头的人都知道,发酵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酿酒,更是少不了耐高温酵母的作用。

那么,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大的酵母公司来自哪里呢?——湖北宜昌。

创立于宜昌的安琪酵母有限公司,在国内酵母产品市场的占有率约为55%。也就是说,超市每卖出两包酵母,就可能有一包来自安琪。

安琪几乎是我国酵母产业鼻祖和丰碑般的存在。

1986年10月22日上午,位于宜昌东郊的伍家乡突然热闹起来,国内首家活性干酵母试验基地在此动工。

这也是安琪的前身——宜昌食用酵母基地。

彼时,酵母早已成为西方厨房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而中国的酵母工业才刚刚起步,人们还延续着用老面发面的传统。

在空白的图纸上作画很容易,但要画好很难。

为了让消费者接受酵母发面,时任宜昌酵母试验基地党委书记俞学锋,把蒸锅搬到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现场演示酵母发面蒸馒头。

继传统面食市场后,安琪又瞄准酿酒行业,成功打开了中国餐桌的酵母市场。

1994年至今,安琪酵母牢牢占据着我国酵母行业的龙头位置。

一个行业巨头给地方产业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其本身。

2023年6月,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在宜昌市猇亭区揭牌。

▲ 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图/三峡日报

产业园内,形成了一片以酵母为中心的生物产业。

湖北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PHA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需要以酵母为生产媒介。

因为看中了安琪集团的生产规模和研发能力,微琪最终也选择落地产业园。

坐落在安琪对面的,是安琪酶制剂(宜昌)有限公司的生产线。

后者生产的产品,为安琪提供必不可少的原料。

而酶制剂公司生产时产生的中间气体,又通过三根管线,运输到隔壁的美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营养健康食品的原料。

环环相扣,一条从发酵原料、生物制造到产品应用的合成生物产业链在此形成。

作为全省第一个合成生物产业园,湖北合成生物产业园2035年的目标,是力争培育形成500亿元产业集群。


一株当归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如果说安琪酵母落地宜昌关乎“天时”,那么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地利”的故事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江汉平原除了孕育鱼、米、虾,也是一片适宜中药材生长的沃土。

6月,走在宜昌市夷陵区桃坪河村的田间地头,可以看见这样一番景象:成片的玉米地下,生长着青色的伞状植物,那是当归。

这种模式称为套种,是当地一种药材种植的模式。

当归是名贵的矮秆药材,过高的气温会影响生长效果。而玉米秆高叶茂,可以在夏天为当归遮阴,从而提高药材的存活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宜昌市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万亩,综合产值超过100亿。

而湖北全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为531万亩,宜昌占了约1/5。

如此大量的中药材,生产出来后,如何销售?销往哪里?

宜昌推出了订单种植的模式

以宜昌百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

公司与知名药企合作,每年接到药业的固定订单后,与农户沟通合作,按需种植、收购,再进行鲜切生产。

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正在推动宜昌的中药材走向国际。

2021年,平村众赢(湖北)药业有限公司与桃坪河村与达成合作。公司为农户免费提供中药材种苗,并对药材实行保护价回收。

众赢主要经营药材的出口贸易,将宜昌的橘皮、当归等中药材,送到日本、泰国等国家的药房。

药材的效益高,但生产技术要求也高。同时,药材出口标准重重,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尤其严格。

所以,从药材的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采收,众赢的技术人员都会给农户提供指导。

▲ 农业科研人员在宜都梁山村指导农户种植当归。图/三峡晚报

目前,众赢已经带动宜昌9个县市区、30个合作社、6000多农户种植中药材。


一间建在产业园里的学校

资源和龙头企业自然关键,但能不能将资源利用起来、把企业留下,地方的服务也至关重要。

宜昌似乎深知这一点。

今年,长河生物科技公司想要将医美材料生产项目落在宜昌生物产业园。国内医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想要迅速抢占市场,长河科技就要尽快投产。

但是,项目如果从征迁做起,到真正投产,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一年。

怎么办?

此时,产业园站了出来,帮助长河公司联系另一家企业,协助二者共享现有厂房和设备。

1月签约,5月开始试产,长河科技一期项目迅速在宜昌生物产业园落地。

在地方服务的加持下,截至2023年2月,宜昌已经拥有了135家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位居湖北各市州第二位。

但对于一个冲击千亿级的产业集群,135家企业还远远不够。

宜昌决定加码。

2023年初,《宜昌市支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并启动实施,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布14条政策措施。

宜昌拿出了百万级的真金白银,激励招引企业(机构)引入生物医药产业上下游企业。

有了企业,还要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专业人才。

如何解决人才难题?宜昌高新区用招商引资的方式,为产业园招来一所学校。

2020年,宜昌城市(生物)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

▲ 宜昌城市(生物)职业技术学校校门。图/学校官网

这是湖北第一个建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学校,被称为“深度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一次全新尝试”。

它跟生物医药产业的紧密联系,从地理位置和专业设置就可以看出来。

首先,它坐落在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内,足见深意。

另一方面,学校的专业体系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进行布局,生物医药类学科是龙头专业。

翻开《宜昌城职2024年宣传画册》会发现,学校的中药、生物制药工艺等专业,都是面向制药企业的制药、研发等工作培养人才。

不过,一个千亿级产业,仅有天时、地利、人和是不够的。

只有当三者产生良性互动,宜昌才能真正成长为湖北生命健康产业的“第二只脚”。而这,就是宜昌要面对的下一个命题了。

文/九派新闻记者 陈冬艳


大刚精选推荐

大刚观察
立足武汉,读懂中国城市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