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洪水利到“公园”和“景区”,武汉滨水空间创造新消费

教育   2024-09-21 18:03   湖北  

汉口江滩  图源:长江日报


长江与人文的交融,正给武汉经济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日前,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促进江景酒店的火热。滨水活动带动消费背后,更是武汉对于滨水空间的规划、功能跃升。

滨江地区是城市建设最活跃的特殊空间,兼具生态、景观、防洪、文化等多重功能,是城市文明景观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从前,江滩是防洪的水利,现在,江滩是“公园”,也是“景区”。

站在武汉蛇山上,黄鹤楼人声鼎沸,武汉长江大桥上车水马龙,远处的龟山电视塔屹立水边。

而长江,将这三者连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江景,勾勒出武汉的城市轮廓。

择水而居,是人的习性。近年来,随着滨江经济的发展,武汉的江景里有了更多曲线。

江景酒店作为长江沿岸的重要建筑,在过去,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例如,1984年建成的晴川酒店,曾是武汉的第一高楼,是长江边的重要地标。

随着城市发展,更多的建筑在长江两岸拔地而起,构成了新的“滨江天际线”。

2020年底,《武汉市两江四岸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完成。时任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提到,“每个建筑都要有自身的‘曲线’”。

规划也围绕临江的地标建筑群,着重打造“三大高层建筑簇群”:汉正街、汉口滨江、武昌滨江。规划还强调,要注重建筑色彩与公共环境的整体协调。

江景轮廓的起伏间,滨江经济带繁荣发展。

随着武汉滨水空间的进一步规划,江滩一线成为旅客来汉观景、住宿、用餐的选择之一,更多江景酒店涌现,滨江建筑的经济功能也被更充分地挖掘。

9月14日晚,长江文化艺术季“点亮长江”开幕式在长江江面上举行。据长江日报,当晚多家一线江景酒店、部分酒店的临江露天酒吧和中餐包厢均被订满。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长江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围绕6大方向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升级。其中包含了餐饮消费和文旅体育消费两大方面。江景经济恰好承载了这两方面的功能。

从过去鲜有的城市地标,到如今遍地开花的五星级酒店,江景经济正逐渐走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吃喝玩乐等生活细节融为一体。

武汉人看江,可不满足于站在高楼“远观”。

从林立的江景酒店里走出来,穿过一条马路,往往就能到达武汉的江滩。

武汉江滩包括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部分与武昌江滩重合)、洪山江滩、硚口江滩(汉江江滩)。

过去,江滩的性质更集中体现为防洪的水利设施。自1998年特大洪水以来,两江四岸从龙王庙险段开始,进行环境和防汛的综合整治。

武汉因水而兴,武汉人伴水而居。近年来,伴随着人水的交融,江滩逐步发展成为居民的“公园”。

20余年来,长江、汉江武汉段,已建成总长约80公里,总面积达830公顷,平均宽度160米的两江四岸江滩滨水空间。

例如,长达10公里的汉口江滩,结合洪水季节性特征,设置不同层次的景观平台,按照“长江水体、桥梁码头和滩涂、江滩公园、堤防和道路、沿岸建筑”五级体系,打造丰富立体的城市滨江空间。

不仅兼顾了水环境保护、交通防洪等要素,还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

汛期到来之际,江滩的观水平台会被淹掉,站在江面,宽阔的水面宛如海面。所以武汉人也在社交平台上笑称“在江滩可以看到武汉自己的‘海’”。

到了枯水季,岸边的沙滩裸露,居民可以顺着台阶走到水边。

傍晚江风吹拂,奔跑的孩子、说笑的大学生、拍婚纱照的恋人、牵手散步的老夫妻,与江岸的高楼一起,又构成一幅新的江景。

除了人民的“公园”,在搜索引擎上,武汉江滩还被标记为“景点”。2021年12月23日,湖北武汉江滩水利风景区拟入选“第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23年9月发布的《长江主轴时代下武汉滨江空间保护开发策略》一文中提到,滨江地区是城市建设最活跃的特殊空间,兼具生态、景观、防洪、文化等多重功能,是城市文明景观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武汉提出“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愿景,以长江为主轴线发展,规划集中展现长江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世界级滨江长廊。

围绕滨水空间,武汉还规划了十大特色功能片区。

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历史风貌区兼顾历史风貌的保护与发展;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汉口滨江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聚焦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功能;

青山滨江区、汉阳滨江区、谌家矶滨江区、白沙滨江区激发新兴产业发展。

上海等世界级滨水名城的发展经验表明,滨水空间的开发与提升,可以成为城市特色,并带动城市发展。

在城市,滨水空间调节着都市的节奏,营造出人与水和谐共生的场景,让人容易感受到别样的松弛感。

汉口江滩的蓝调时刻、中华路码头的落日和武昌江滩上孤独的树,都成了武汉特有的松弛感。

这是长江调节着武汉生活的节奏,如同感受到城市的脉动与呼吸,让人去主动靠近与体验。消费就由此自然而然地发生。

城市沿江消费和经济的丰富程度,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能级。

以上海为例。

在虹口滨江,远洋邮轮“招商伊顿号”在此停靠,世界会客厅坐落于此。抱朴美术馆、光廷等艺术空间组成“北外滩艺术岸线”。

W酒店、悦榕庄、苏宁宝丽嘉等豪华酒店先后营业,米其林、黑珍珠餐厅相继入驻,白玉兰广场、北外滩来福士等商务楼宇助力经济发展。

上海用滨水空间,创造多样消费场景。

北外滩国客中心是虹口滨江的重要地标,运营方根据客流和需求调整业态。沿江绿地原本设有中餐、西餐和日料等餐厅,2023年又推出轻餐饮,如咖啡驿站、近江亭、房车等,并配置带遮阳伞的摊位。

消费动线从岸线延伸至腹地,带动周边商业,以及彩虹桥、银色水滴等景观,让这里成为打卡新宠。

滨水空间的人气与活力,也吸引了重大赛事活动。上海旅游节开幕式、上海赛艇公开赛等都选址在“一江一河”交汇处;首届西岸国际咖啡生活节、“半马苏河”运动生活节也沿着滨江区域铺展。

这些赛事和活动给滨水空间引流,释放了消费潜力。

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武汉的酒店江景房订满了,也体现了滨水活动的“带货能力”。

沿江或水岸消费,一定是随着城市空间转型、功能跃升而产生。武汉的江滩从防洪,到具备景观、文化的城市滨江空间,就是城市空间的转型和功能跃升。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说,随着滨水岸线贯通、水体治理成效凸显以及消费升级,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这也反哺滨水岸线功能的再提升和挖掘。

水上赛事与活动,沿岸的店铺与休闲场所应运而生,推动了文商旅体融通发展,创新的消费场景,也提升消费能力。

武汉滨水空间的活力与人气,在文旅消费的热潮中,已经得到了印证。

文/李曾卓 陈冬艳


大刚精选推荐
超越“武汉三镇”:武汉的3座新城,3种想象
52个足球场大的冷链物流园开园,武汉再布局这一万亿赛道
江西九江,一条腿迈入武汉都市圈
五主三辅!武汉规划8座火车站,沿江高铁串联长江经济带


大刚观察
立足武汉,读懂中国城市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