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那些城市,那些人,那些事——杭州篇之老和山

文化   生活   2023-05-12 17:07   浙江  
— —  △ 走心文字,欢迎关注  △  — —

我时常想起那些城市,那些人,那些事,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记得很清楚


搬家篇,传送门:有没有一次搬家,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南昌篇,传送门:我想起那些城市,那些人,那些事——南昌篇
厦门篇,传送门:我想起那些城市,那些人,那些事——厦门篇



最近淘淘回杭州,除工作外的时间几乎都在陪他,只能在出差的间隙抠一些时间写文章。
从小我就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喜欢把好东西留到最后。
吃饭,喜欢把不爱吃的先吃完,把爱吃的留着。
吃水果,歪瓜裂枣永远是首要目标,其次是完好无损的,最后才是色香味形俱全完美的。
更夸张的是,吃肉包喜欢先吃完皮,最后一口吃肉馅儿。
这是莫名其妙、难以理解的怪癖,道理我懂,但也不知缘由,有擅长心理学的朋友可以帮忙分析。
老和山是最好的回忆,所以我本希望最后书写,但是师兄弟们说等着我出老和山篇,那就打破既定习惯。

— 杭州篇之老和山 —

老和山职业技术学院是浙大学子对玉泉校区的雅嘲,玉泉校区背靠老和山,斜望西子湖,环境可谓得天独厚。
在老和山求学的几年,一未脱去学子稚气,二未沾染社会焦虑,三未承接立业压力,是为最美的时光。
那时兄长已经成为顶梁柱,家里终于摆脱十几年积贫状态,有所起色。不过我已不再需要家中经济支援,贫困学子在浙大同样可以很好地求学。学费全免,每月学校发四百元,这足够我生活了,而且导师经常发放课题补贴。
玉泉的伙食好吃且便宜,导致我的体重很快从100斤长到115斤。靓园的葱油拌面、小乐惠的桂花肉丝、留食的八宝油条是三大经典。
靓园的葱油拌面一块五,十几年没涨过价。清晨课前,拌面出锅,撒上香葱和榨菜末,一勺猪油刺啦一声,再挑上一个荷包蛋.....法学院的张谷教授爱这碗面都出名了,他特地撰文《靓园的拌面》描述大清早打车到靓园吃面,“一如初恋般美好难忘”。
小乐惠是实验室常去的聚餐地,水煮牛肉、桂花肉丝、一鱼两吃都是必点菜。留食更不必说,西湖周边人均三十最好的餐厅,年糕炒梭子蟹、清蒸鲈鱼,道道菜鲜美料足,是物美价廉的实力表达。
这所校园充盈着馥郁的历史气息,有红砖青瓦的古建筑,也有几人合抱的法国梧桐,那些看似普通的石木砖瓦可能都在诉说着古老非凡的故事。
求是书院界碑是浙大百年的见证;清癯儒雅的竺校长雕塑屹立在图书馆门前,殷切注视着进出图书馆的匆匆学子,他的终极二问是浙大人的必修课;西迁碑描画着抗日战争时期文军长征的波澜壮阔;还有据说作为“玉泉龙脉”的七舍有一扇消失的第八门,里面藏着一个关乎命数的铁函……
最先熟悉的人是室友,宿舍四人专业各不相同,闲聊时常迸发学科交叉的想法。我的室友邓先生是个求是青年,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我们一起参加会议时,他慷慨激昂地完整演唱了校歌。
浙大的校歌旋律优美,荣登最受网友欢迎的校歌榜首,获得“最美校歌”的称号。旋律优美只是一方面,它的歌词寓意深邃。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我常常诵读校歌,每每有所感悟。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出自《庄子·秋水》,以这句开篇是在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做人第一,胸襟应如大海般广阔,有容乃大,学海无涯,切不可沾沾自喜、自满得意。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习坎示教,始见经纶”出自《周易》,说的是大学中学科繁多、兼容并蓄,但不外乎形而上(即理论科学)和形而下(即讲求实际的应用科学)。大学教育,应因材施教、以身作则,才能绵育国俊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告诉我们要博览群书,将各学科融会贯通,做学问讲求循序渐进才能有所成就,火炼方能成就真金。
在玉泉的几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我们课题组不小,导师四位,硕博几十。
祁老师是我们敬爱的领袖。春风化雨,传道授业;谦逊儒雅,高风亮节,是他一生的诠释。
我入学时,祁老师已经染病在身,但仍然坚持学术研究和栽培学生。师兄姐们常在他家小区门口咖啡馆听他讲课,畅谈学业事业和人生理想。
对待学生,他不仅学业上悉心教导、一丝不苟,生活上更是关怀备至、妥善照拂。
祁老师淡泊名利,举手投足始终透着儒雅,他眉眼含笑、目光睿智、言谈恳切,是师者,是长者,是大家学习、工作、生活和为人的楷模。
祁老师是一个完人,是一尊佛,是一盏明灯,一点都不夸张。他发自内心地尊重所有人,也让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尊敬,他的人格魅力一直在影响着所有人。
2014年10月他去世的时候,我从厦门赶回来参加追悼会。我们同门师兄弟们思及恩师的音容笑貌,心中悲戚苦痛难抑,相互拥抱哭泣。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李师兄生性乐观豁达,武师兄平日落拓不羁,在那日止不住地流泪。
祁老师的完美,用言语难说万一,反倒容易勾起师友们悲楚情绪,不再多说。
顾老师是我的恩师,他是公认的好导师,成为他的学生是一种幸运。
他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脸上永远带着慈祥的微笑,目光温和而坚定。
顾老师对学问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大不自多,海纳江河”,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着。
同时,他有着包容开放的心胸,他支持我们探索新事物,研究新方法,为我们提供所有学业和生活上的帮助,鼓励我们提升能力、发展特长,即使那些看起来和课题研究并无相关。师弟休学创业,他也同样支持。
他跟我说进课题组要学习编程,所以我才踏上IT的道路,在那之前,我和很多门外汉一样,对“i=i+1”抱有极大的不解。
师恩似海,铭记于心。
我常常感叹,道器融合,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大学教育而有些高校的教育模式仍偏僵化教条,以单向宣讲输出为主,且传授内容大多是具象化知识,缺乏通用性和抽象性的泛化思维模式传授。
有些老师学术造诣高超,知识储备深厚,但其实并不擅长教学,将自身具备的知识体系很好地传授给其他人,这本身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知识的诅咒”是确实存在的
有些老师上课过程以宣读PPT教材和案例为主,学生们参与度不高,枯燥无趣的课堂让学生们很难进入到真正学习和思考状态,这也是大学生们上课迟到、早退、聊天、玩游戏的原因之一,而等到毕业时,学生们心中一片茫然。这些不是老师个人的问题,而是体系的问题。
大学生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真正学会观察现象、系统分析、思考总结和解决问题的时期,学生们需要的导师,远不只是学业上的师傅,更应该是人生上的灯塔。
幸运的是我还有一些领路人。
代博士是大师兄,他是技术专家,是实验室技术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笑声极富有辨识度和感染力,永远乐乐呵呵,能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
李博士是学术专家,是论文高手,他本就是高校教师,严谨治学是他一贯作风,我仍记得是李师兄带我们去吃了第一次自助餐;
吉博士手把手带我走上技术道路,宋博士引导我思考业务,俞博士指导我规划事业发展。
实验室同届七人自然更是关系深厚,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打UNO,一起准备找工作,虽然我的亲密战友兼合唱搭档李先生已经刻意消失很多年了。
写到这里,我觉得如果还要继续写,那可能没完没了,所以我想作弊一次,不如用硕士论文致谢章节来代替更好,光看下面这段就足以让我回忆面、心潮起伏了。


* * * *

那时我常去骑行和毅行。
骑行从玉泉正门出发,经植物园、杨公堤、虎跑一路骑到钱江一桥,杨公堤过山车般的道路和人生的起伏如出一辙钱塘江水潮起云涌,过江后沿着江边一直骑到复兴大桥,过桥后经过馒头山社区重入景区,沿着玉皇山路到南山路,经柳浪闻莺、涌金广场、音乐喷泉转到北山街,再到苏堤经曙光路回到学校。一路骑行欣赏,偶尔停下在湖边闲坐散步思考,四十公里路,一个下午也就过去了。春去冬来,西湖十景,各有颜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浙大有毅行的传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浙大就开展了文军长征之路。
西迁碑述说了那段过往:七七事变,日军侵华,民族存亡,危在旦夕,竺可桢校长为保存学校、培育英才毅然举校西迁,先后经过江西、广西、贵州等地,时历九载,行程五千里。
而我通常是小毅行,从后门爬上老和山顶,再沿着山路一路往北高峰去,一两个小时到了北高峰天下第一财神庙,然后下山就到灵隐,再一路半小时朝上天竺走到法喜寺,在寺里的饭堂吃一顿五块钱的素斋,豆腐和萝卜极其美味,实在难忘。
那时候的法喜寺不像现在,现在的法喜寺已经成了网红的天堂和打卡的圣地,而那时候的法喜寺小众、安静、虔诚,没有杂音
那是一个洞穴空间,对于一个思绪繁杂、茫然无措的迷失之人,古寺、梵音、香火、僧人,足以让你彻底安静下来,那是一个认知升级的国度
我想,所有人都需要这样一个洞穴空间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尊重所有宗教。
我认为,信仰是一个人构建世界观的捷径。一个人要真正构筑起一个自洽的世界观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个体做不到对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进行最高级的抽象。
能会经历很多很多,萌生深刻的人生感悟得那就是真理可是随着生活的继续这些理解和感悟又会被逐渐否定以才有颠覆认知一说,这会让你无所适从一个简单例子:当我小时候问父母一些终极问题的时候,父母常常答不上来,或者答非所问,甚至自相矛盾。
这世上确实有很多难以用现有科学解释的现象和事物,所以就大众而言,人们所信仰的宗教,理论上都有可能是真实的宇宙真理。信仰,就是帮助人类直接构建好这个世界的模型,你只需要相信它,就可以完美地自洽。
而我信奉的,是阿德勒的个体自由主义。

* * * *

法喜寺的变化只是杭州变化的一个缩影。
这么多年来,杭州的变化日新月异,一度享有全中国准一线城市最高呼声,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它其实还达不到。
内卷、浮夸、焦虑、追名逐利,成了意识形态的主流。
泡沫。狂热。造富。浮夸。这里成为了网红的聚集地,滨江的网红大厦里居住着成千上万梦想暴富的网红和主播。
杭州确实是全国数字经济的高地,可是国家的发展是多元的,汽车、芯片、制造业、新能源、高精尖同样是国之重器,而数字经济的本质一定是融合,而不是包装。
我爱杭州。我不希望杭州成为一个劝退人才的地方,我希望他不负人间天堂之名。
杭州的变化,又是全国变化的一个缩影。
我发现,似乎大家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人们都在看抖音,都在看直播,人们追求短平快的内容,追求更快捷的信息,追求更容易得到的快乐。
直播和短视频都是很好的内容传播方式,但内容永远是焦点。人工智能算法比我们自己都更了解自己,你需要的内容会源源不断地推给你,这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些群体是没有鉴别认知和判断能力的,比如年轻人和老人。游戏是很好的娱乐方式,但当它变成青少年沉溺的场所,还能说它清白无暇吗?
没有东西生来就有罪,如果有罪,是因为人们恶用了它。
《三体》里史强说,一只鱼都能杀人,《狂飙》里高启盛付诸实践。
人们都在求,可都是求而不得,所以人们都很痛苦和焦虑,这不应该是生活的真相。
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物质追求和精神自由,这些都是值得当今社会探讨的话题。

很多问题确实是在发展中解决的,但是需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这不是任务,这是过程。

这不是在说一个国家的好或者坏,也不是在说一个民族的兴或者衰,而是在说国家发展状态迅速更迭下人民的迷茫
我忽然想起祁老师对武师兄说过的话:“要耐得住寂寞!这不只是指一个人的孤独,也是说当你看到你的同龄人结婚生子、功成名就的时候,仍然可以静下心踏实做研究。”
不动如山岳,希望焦虑的你,试着与寂寞和解。


本文所述为个人浅薄观点,不喜轻喷。


 E N D  -



推荐阅

不耽于己,即刻成行 | 诚邀关注:↓


灵均阁主
灵均阁主,浙大硕士理工男,十年IT生涯,体验过大国企四点半下班,享受过网易阿里福报,也曾经星夜兼程创业维艰,唯有音乐、电影、阅读和写作的热情不减。拒绝油腻,希望成为一个灵魂有文气的男子。文字,自有其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