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良、张睿霖:说“道学先生”:明代的道学群体人格及其转向[5-15]
常泽宇:江海通途:秦汉江东交通地理研究[16-25]
吴琦、李想:漕源之变:引沁济运的兴废与明代治河困局[26-35]
宋可达:在禁与不禁之间:清代商船带械出洋制度考述[36-46]
易锐:中俄界约与清朝对西北边民归属的态度变化(1860—1894)[47-55]
熊元彬:从相关概念论清末责任内阁的设置及其性质[56-63]
刘江:徐旭生治学道路和学术研究的“致用”特征[64-72]
徐进:体制、交际与猜疑:论1933—1935年华北对日交涉[73-82]
何元国:我们该如何阅读修昔底德?——康纳所谓“递进手法”再评价[83-94]
陈锐、邓峰:冷战前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研究(1940—1947)[95-106]
滕海键、王法刚:20世纪晚期美国北方斑点猫头鹰保护之争及其司法解决[107-118]
陈君锋、徐有威:进退之间:灾害史视域下的三线建设研究[119-129]
赵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城乡经济关系——以上海知青安置地兴办小作坊为例[130-140]
王志龙:近代皖中宗族保护祖坟述论[141-149]
汪海涛:从扩军到精兵:1940—1941年路东地区新四军发展路径转型[150-159]
盛洁临:地理空间视域下中共革命重心转移与党内交通线布局的嬗变(1927—1937)[160-168]
来源:《安徽史学》2025年第1期
本期编辑:豆豆本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