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博士研究生在最新一期《近代史研究》发表论文

文化   2025-01-23 09:52   上海  




道路、策略与特点: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实践


黄岭峻 邓朦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在进入工人运动实践之初,即发现工人群体也存在某些局限。这便使其面临既要依靠工人,又要教育工人的难题。为推进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突破清末以来的“道德救亡论”,在道路上以“革命”取代了“革心”。“革命”过程中,为了激发工人群体的阶级觉悟,中国共产党注重对“我们”和“他们”的划分。正是因为工人群体阶级觉悟尚需提升,中国共产党根据工人的需要和实践的节奏交相使用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早期工运的道路选择、策略实施及其呈现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宝贵品质。


关键词

  工人运动 革心 阶级觉悟 政治斗争 经济斗争


作 者

  黄岭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邓朦,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省委组织创建的历史溯源

(1921—1927)


李磊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早期地方发起组为基础,将苏俄共产党组织系统中的“区”等概念引入,以区执行委员会为地方一级组织,开启了地方组织系统建构的探索。区执委的发展历程呈现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与南北差异,并总体向着以省域为中心的方向演进。此外,中国共产党协助国民党组建其地方一级组织——省党部,客观上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省委建设积累了干部人才。1927年中共五大正式确立省委制度,不仅是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提出指示、中国共产党自身党员规模急剧扩大等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催化,也是既往数年间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建构探索工作的总结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 省委 区执委 国民党省党部


作 者

  李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全面抗战初期救国公债劝募再考


毕学进 马金华


内容提要

  全面抗战爆发后,军费支出剧增,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以作补苴之策,不到一年,息低款巨的公债竟全部募齐。既往研究多认为,基于民族情结,全民自发购债救国,故成巨款。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基于爱国情结自发认债者虽不乏其人,但该笔公债的成功募集亦与国民政府的组织运作、舆论动员与劝募方法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救国公债制度文本确立后,国民政府通过组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劝募委员会,将公债募集编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专属事权组织网络,并以演讲、漫画、歌谣等形式进行舆论动员,塑造公众的债务合理性认同。在劝募中,也存在摊扣勒派行为,按薪俸、资产、税收等强制抽成。因此,救国公债募成,既缘于民族情结,又与官方的精心组织、舆论动员以及强制劝募息息相关。


关键词

  救国公债 劝募委员会 战时财政


作 者

  毕学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研究生;马金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来源“近代史研究”,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来源)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学界知名公益平台,学术前沿发布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