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房地产透视」
了解地产/文旅/康养有关的资讯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关注并标星「房地产透视」
了解地产/文旅/康养有关的资讯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本期推荐:2月23-28日 |日本站项目考察| 旅游度假、温泉养生、观光农业、亲子牧场等标杆项目成功经验(可在文章尾部查看)
一、产业融合的基本思路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并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动态。在农文旅融合中,应以农业为基础,通过跨界集约配置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打破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的割裂状态,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的有机整合。
二、农文旅融合的具体做法
与自然生态深度融合 乡村布局规划化 :需要对乡村的山水田园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推进农文旅融合的差异化发展。这种规划有助于根据不同乡村的自然风貌、地理区位等因素,打造各具特色的农文旅项目,避免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例如有的乡村可以利用山水资源主打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其他乡村以田园观赏开发观光型旅游项目等。自然村庄旅游化 :充分发掘村庄的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通过如环境整治、景观提升等方式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村庄打造成乡村旅游重点村。这包括把自然生态、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让村庄具备文化体验性、田园观赏性等旅游特色,实现村庄从传统生活空间到旅游空间的转变,在提升村庄环境的同时增加旅游吸引力,像一些古老的村落保护古建筑,发展文化民俗游等。乡村旅游线路化 :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景区、旅游村庄、休闲农场等,串点成线,打造一日游、二日游精品农文旅乡村旅游线路。例如,将附近几个有特色农产品的村庄、有民俗文化展示的小镇以及自然风光优美的景区联合起来,游客沿着线路既能体验到农产品采摘乐趣,又能感受民俗文化和欣赏天然美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体验农业 :有条件的乡村要依托农业生产基地,要增添诸如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融入文化、休闲元素,打造农文旅休闲体验园。举例来说,一个种植水果的基地,在水果采摘季节,游客可以在采摘的同时了解水果种植知识,园内设立文化展示区,介绍传统农耕文化,还配套餐饮、休闲区域,让游客停留更长时间。发展现代农业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智慧农业,实现农文旅的科技化。例如推广智能化农业种植系统,可以把相关设备展示给游客,让游客了解高科技农业手段,参与有趣的农业科技体验项目如智能温室控制。创新农业经营 :探索推进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实现市场化运营。这种创新经营模式有助于整合农业产业资源,规范生产和服务,比如在旅游旺季时,农业合作社统一分配农事体验活动的接待量,保证游客体验质量同时保障农民收益。与新兴业态深度融合 民俗 + 非遗传承乡味 :强调在挖掘乡村文化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民俗文化体验、非遗文化科普、农特产品销售等农文旅活动。例如通过民俗文化活动让游客穿上传统服饰感受传统礼节,非遗展示处安排传承人现场表演制作技艺并售卖相关工艺品,以及在当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传播农耕文化的内涵和农产品知识等。传统 + 创意打造趣味 :以乡村产业为核心,把农业与文化、艺术创意相结合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比如把农产品设计成创意手工艺品出售,或者在农田景观中加入艺术元素打造艺术田园,用于游客拍照和游览观赏。农旅 + 文体才有新味 :将农事活动创意成体育竞技活动,举办各种农业体验活动赛事,将传统文化、体育竞技等元素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增加旅游项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举办稻田插秧比赛、农民丰收运动会等赛事,赛事期间展示传统文化表演和地方美食等内容。三、“农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 (一)云南省龙陵县勐糯镇大寨社区 大寨社区入选《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 广东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汇编》。 在特色农业方面,借当地的气候和土壤优势,大力发展热带水果和反季蔬菜等产业。2023年,热带水果种植达8000余亩,产量超2万吨,产值1.2亿元;反季蔬菜种6000余亩,产量超1.5万吨,产值9000多万。并且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塑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民族文化方面,当地傣族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做得很好,通过举办傣族泼水节、设立傣族文化展览馆等活动和场所,传承和展示傣族传统文化习俗。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和傣历1385年(泼水节)系列活动的举办期间,大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地方旅游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并且通过直播平台进一步宣传推广了当地文旅产业。 在旅游发展方面,依靠本身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傣韵古道、傣寨源泉、寨心楼等众多旅游景点,还形成民族特色美食街、小海湿地公园等。每年游客接待量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余万元,带动消费达1000余万元。 (二)广东省清溪镇 清溪镇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有高标准农田近万亩,荔枝种植面积达9268亩,还有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荣获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荔枝专业镇,且花卉产业发展良好,引进多家花卉企业,拥有大湾区最大玫瑰种植区,花卉产值达8000万元。2023年第一产业增速4.55%。立足莞香、花卉、茶稻等农业资源,结合游客需求推出如农旅 + 非遗茶文化 + 国潮旅游 + 体育花卉 + 研学等多种跨界玩法受游客喜爱。他们精心打造的广东·醉美清溪之旅被评为2023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清溪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众多文化遗产,如古碗窑遗址(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发现之首),明清古梯田、古茶田遗址,还有17个市级以上文物点和7处革命遗址。麒麟制作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传统舞蹈获国家级大奖,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以清溪麒麟舞、客家山歌、莞香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文旅品牌建设,开发文创产品。还通过举办动漫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以及提升赏花文化节、旅游登山节等节庆活动品牌,探索活动从公益走向市场运营,融合多种元素,创造旅游新亮点。 (三)国外成功案例: 母亲牧场——日本最受欢迎的亲子牧场
母亲牧场位于日本千叶县的鹿野山,占地250公顷,约有130名工作人员。1962年由“产经新闻日报”和“东京塔”的创始者前田久吉先生为了纪念母亲和发展日本的畜牧业而创立。作为日本最受欢迎的亲子牧场,每年来牧场参观的人数达85万人次,访客平均消费240-300元/人,年收入达2.1~2.6亿元人民币。
母亲牧场定位为亲子牧场,顾名思义,它的动物以及围绕动物设计的各种亲子体验活动就是其的核心内容。牧场拥有8种核心体验内容--动物、赏花、采摘、手作体验、游乐园、餐饮、购物、露营。
牧场内部有观光农场、观光牧场、游乐园等八大场区。另外,山处有九十九谷和可以眺望九十九谷的白鸟神社。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样的鲜花开放,附近观光果园内有当季水果可供采摘。春天还举行叫作“梯队狮狮子舞”的表演活动。圣诞节期间还会举办灯展。在这里,游人除了能和可爱的动物互相接触之外,还可挤牛奶、骑骏马、采水果等充分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
(四)国外成功案例: THE FARM 农场 ——日本最火的农场度假村 和乡园The Farm位于距离东京市中心1.5h车程的千叶县香取市,是日本标杆级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由于日本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税赋较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较低,老龄化严重,导致大量耕地被闲置。The Farm农场以农园体验、农产品产业、农业周边衍生服务为核心,创新产业模式,将农田在“零废弃”的基础上实现“自产直销”,打造了一个“好玩”的旅游目的地。 The Farm将数千平方米的农地包装成“都市小农园”,分别租给全国各地的家庭,目前已有100多个家庭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小农田,超过5000个家庭参与了农场的果蔬采摘。为保持客户粘性,农场配备专业人士对会员提供种植知识及技能培训服务,将基地生产达标的农产品、蔬菜种子及主题活动资讯配送到会员家中,建立有温度的客户关系,将乡村与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四、“农文旅融合”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资源整合与挖掘 农业资源挖掘 :对田园风光、农事活动、特色农产品等进行整理和开发。例如大片的稻田风光除作为粮食种植区域,还可开发稻田画观赏、稻作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特色农产品可以开展采摘观光体验,或者加工成特色旅游商品。田园的每一项元素都存在成为旅游吸引物的潜力,关键在于深层次挖掘。文化资源利用 :保护与修复传统村落、建筑、民居、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例如对古宅古建筑进行修缮后,开辟为乡村历史文化展览馆、民俗展示馆等旅游参观场所。 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手工艺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传统的剪纸艺术,可以在乡村旅游中开展剪纸体验课程,由民间艺人传授剪纸技艺,同时售卖制作精美的剪纸作品。 挖掘地方故事、传说等无形文化资源,并将它们融入旅游解说系统、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策划中。例如某座山有一个民间传说,可以把这个传说与登山线路相结合,设置故事场景点,让游客在登山过程中感受文化氛围。 旅游资源整合 :整合自然景观(如山水森林等)、人文景观(古建筑群、文化场馆等)和旅游接待设施(酒店、农家乐等),形成综合性的旅游吸引力。如以一个古镇为中心,周边的山水可以开发成徒步、骑行线路,古镇里的古建筑群开发文化游,古镇中的客栈、饭馆提供优质的旅游接待服务,整体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多个维度的旅游产品。(二)产业互动与协同 农业 + 旅游互动 :开发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农家乐提供当地特色农家菜肴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农家生活;乡村民宿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住宿体验;设立农事体验区让游客参与季节性农活。利用旅游业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销售和知名度,如在旅游热点地区设立农产品展销区,或者把农产品作为旅游团餐的特色菜品。文化 + 旅游互动 :打造特色文旅项目,以民俗表演、手工艺展示制作、乡村博物馆等为载体,让游客参观体验。例如游客白天参观乡村民俗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晚上观看民俗表演,如地方戏曲、传统杂技等。 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将传统文化节日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打造旅游吸引力。像春节期间举办乡村庙会,展示传统民间手工艺、美食等特色元素,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比如在传统村落里开设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体验班,游客可以学习古建筑搭建的基础技能,亲身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农业 + 文化互动 :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文化创意产品。如制作带有传统农耕文明图案或故事的农产品包装礼盒;利用农作物废弃材料制作手工艺品。 建立农业文化展示区,例如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展示传统农业工具、农业发展历程、农民生活变迁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农业文化的底蕴。 (三)规划与布局 区域规划 :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协调农文旅资源分布,避免项目过于集中或者分散。比如一个县域内的规划,可以综合各个乡镇的资源优势,将农业体验项目重点规划在农业相对发达的乡镇,文化展示项目集中在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旅游线路串连不同特色乡镇的景点形成区域旅游网络。功能区域划分 :在具体的项目区域内部,明确区分农业生产区、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以一个田园综合体为例,其中一块为种植养殖的农业生产区,遵循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规则;另一块为乡村文化风情展示区,集中展示当地民俗文化、历史古迹等;还有为游客服务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旅游服务区。交通网络规划 :优化区域内外部交通网络,保证游客进出的便利性。改善乡村内部道路状况,使连接各个旅游景点、农业生产基地、文化场所的路线畅通无阻;加强与外部主要交通线路(如高速公路、铁路)的衔接,方便城市游客到达乡村旅游目的地。(四)社区参与和人才建设 社区参与 :提高当地居民对农文旅融合的认识和参与热情,促进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服务、农产品供应、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工作。例如鼓励居民开办农家乐、参与民俗表演;居民作为农产品生产者为旅游产业提供新鲜优质的本土食材;居民主动传承和展示当地民俗文化等。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针对现有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在农业生产、旅游服务和文化传承展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比如对农家乐 owner进行接待礼仪、食品安全、旅游营销等知识培训;对民俗表演的演员定期进行表演艺术、民俗知识的提升训练。 引进旅游管理、文化创意、农业技术等多方面专业人才,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如引进具有国际旅游营销经验的人才,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推广水平;引进农业科技专家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引入文化创意人才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内涵挖掘。 五、不同地区“农文旅融合”的特色和模式 (一)高山河谷地区 特色 :农业方面容易形成特色农产品,如茶叶、药材、水果等,这些农产品效益高于普通粮食作物,且部分纳入区域地理标识后收益更加可观。像攀枝花二滩湖片区的优质芒果就是特色农产品。 旅游方面山水资源得天独厚,容易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但是高山河谷地区交通、土地资源是其发展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文旅融合发展速度。如区域内可能仅一条沿河谷道路承担多功能用途导致交通不便,且人均耕地少建设用地稀缺。 模式 :地理标识品牌与文旅融合(IP化) :例如攀枝花二滩湖地区打造攀枝花芒果农业公园,以“金河芒果,甜过初恋”为IP,通过主题IP装点特色标识系统、创造“芒果物语”、用IP特色元素进行道路彩化和景观彩化、塑造甜蜜打卡场景地标、规划游玩项目,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国家农业主题公园。交通廊道复合化利用 :在道路设计规划阶段将旅游功能纳入其中,如二滩湖滨河道路设计成“二滩湖国际路游公园”,开展“1620”路游提升计划,包含一条风景路、六个自驾营地和二十个观景台。风景路提升后成为网红自驾公路,自驾营地提供停车休息、游玩餐饮住宿等,观景台结合当地文化融入文化设施。居游共享配套设施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生活与旅游服务功能复合化配套。这样可以解决建设空间不足的问题,例如考虑居民生活设施兼具旅游服务功能,像社区商店同时售卖旅游纪念品等。轻投资巧运营 :由于招商吸引力不足,地方需要通过轻投资巧运营的方式,利用有限资金创造更大效益。比如注重运营模式创新,以小投入撬动大效益。(二)平原地区 特色 :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优势明显,可以形成大片农业景观。如大片的麦田、水稻田和平原果园等形成壮观的视觉效果,且便于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农产品产量大。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容易,交通便利性较高,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酒店度假村、游客集散中心、大型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对游客的接待能力强。 模式 :田园综合体模式 :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创意、地产、会展、博览、文化、商贸、娱乐、物流等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如以一定数量村庄为单元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促进农业高效发展、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 :这一模式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具有多种政策支持,如省内各级财政整合配套不低于3亿资金,撬动15亿社会资本,还可申请低息长达25年的国家贷款等。其建设目标在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园覆盖面以及加强产业园建设管理,例如每年每省可申报1 - 2个产业园,这些产业园的现代种植养殖设施、加工产业链条等可以成为吸引游客深度体验现代农业的亮点元素,与此同时,配套的旅游设施又可满足游客吃住行参观体验需求。文化创意农业 :把农产品与地域文化结合发展文创产品。比如在以某种水果闻名的地区,发展水果为主题的手工艺品制作、创意美食等项目。可以建立水果文化创意园,游客在园内可以采摘、品尝新鲜水果的同时可以购买到把水果元素融入在内的创意工艺品。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劣条件,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农文旅融合模式,充分发挥和挖掘各地区的潜力,无论高山河谷地区还是平原地区都可以走向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道路。
【游学时间】:2025年2月23—28日
【游学地点】:日本·京东
【参会对象】:开发企业、康养文旅、农场农庄、乡村振兴、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汗马研习社
【游学形式】:项目考察+座谈分享+围炉夜话+资源链接
【咨询电话】:15101001824张老师(获取详细行程资料)
母亲牧场位于日本千叶县的鹿野山,占地250公顷,约有130名工作人员。1962年由“产经新闻日报”和“东京塔”的创始者前田久吉先生为了纪念母亲和发展日本的畜牧业而创立。
作为日本最受欢迎的亲子牧场,每年来牧场参观的人数达85万人次,访客平均消费240-300元/人,年收入达2.1~2.6亿元人民币。
母亲牧场定位为亲子牧场,顾名思义,它的动物以及围绕动物设计的各种亲子体验活动就是其的核心内容。牧场拥有8种核心体验内容--动物、赏花、采摘、手作体验、游乐园、餐饮、购物、露营。
牧场内部有观光农场、观光牧场、游乐园等八大场区。另外,山处有九十九谷和可以眺望九十九谷的白鸟神社。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各式各样的鲜花开放,附近观光果园内有当季水果可供采摘。春天还举行叫作“梯队狮狮子舞”的表演活动。圣诞节期间还会举办灯展。在这里,游人除了能和可爱的动物互相接触之外,还可挤牛奶、骑骏马、采水果等充分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
The Farm将数千平方米的农地包装成“都市小农园”,分别租给全国各地的家庭,目前已有100多个家庭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小农田,超过5000个家庭参与了农场的果蔬采摘。为保持客户粘性,农场配备专业人士对会员提供种植知识及技能培训服务,将基地生产达标的农产品、蔬菜种子及主题活动资讯配送到会员家中,建立有温度的客户关系,将乡村与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游学时间】:2025年2月23—28日
【游学地点】:日本·京东
【参会对象】:开发企业、康养文旅、农场农庄、乡村振兴、运营商、规划设计机构、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参加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汗马研习社
【游学形式】:项目考察+座谈分享+围炉夜话+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