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州的张女士(化名)
就因把降压药掰开吃致昏迷
上了热搜
据悉,福州的张女士有1年多的高血压病史。最近几日,她的最高血压达160/100mmHg。张女士认为是药量不够,于是咬断降压药,吃了大半片。服药后不到半小时,张女士突然眼前发黑、冒冷汗、脚软站不住,甚至血压都快测不出来,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医院。
原来,张女士服用的是硝苯地平控释片,这种药物1片相当于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的剂量一旦咬碎、掰开、研磨服用,大剂量的降压药会瞬间释放到体内,导致血压突然明显下降。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
自己也有过掰药吃的经历
幸亏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那么哪些药是能掰开吃的
哪些药是不能掰开服用?
哪些特殊剂型药物要额外注意服用方法?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各类心血管药物的服用办法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是多单元微丸系统,一个个微丸包裹药物,形成独立的药物释放单位。口服后,药片接触胃内液体后快速崩解释放出微丸,微丸分散后缓慢释放药物,起到延长药物疗效的作用。这样特殊的缓释结构使得它不同于其他缓释制剂,可以掰开服用,因此临床上常见23.75mg/天的起始服药剂量。
“虽然药名看起来像是两种药物的组合,但实际是采用共晶技术制成的单一药物。这种先进的制药工艺使两种成分以1:1的分子比例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而非简单的物理混合。服用后,共晶体在体内分解,释放出两种活性成分。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将药片分割使用。
这是一种重要的口服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防治血栓类疾病。由于临床常用剂量在1-3mg之间,而市面上的规格主要是2.5mg和3mg,因此经常需要分割服用。建议使用专业的分药器来确保剂量均匀,这对于维持稳定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这类药物的特点是含有特殊的崩解剂,能在水中迅速(不超过3分钟)形成均匀的混悬液。适合吞咽障碍患者服用。分割不会影响其崩解特性,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分割使用。
药片表面的刻线设计就是为了方便分割。例如单组分药物如氨氯地平片、比索洛尔片等,以及部分复方制剂如氨氯地平/比索洛尔片,都可以沿刻线分割。但需要注意的是,分割不等同于咀嚼,后者可能会影响药效。
采用不溶性骨架结构设计,药物均匀分布其中。这种设计既能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又可以维持持续的药物释放。骨架在消化道中保持完整,通过其微孔系统逐步释放药物。分割或咀嚼都会破坏这种精密的释放机制,可能导致药物快速释放而产生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采用特殊的膜控技术,外层包覆透水性膜,并精确打孔控制释放。药物释放后,空壳会完整排出体外。如果破坏这种结构,会导致药物快速释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肠溶制剂外层包覆特殊的肠溶衣,能够抵抗胃酸,在肠道碱性环境中才开始溶解。这种设计可以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破坏肠溶衣会使药物直接暴露于胃部环境,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其他肠溶制剂如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也都不能分割使用。
软胶囊的设计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达比加群酯为例,其标准生物利用度约为6.5%,如果破坏胶囊直接服用内容物,生物利用度可能增加75%,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现代治疗中复方制剂使用越来越普遍,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片等。这类药物旨在简化服药方案,提高依从性。分割可能导致各组分比例失衡,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缓释型复方制剂(如异山梨酯缓释片)绝对禁止分割,其他类型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
通常,判断药品能否掰开遵循以下规律:
不能掰开/打开:控释片、缓释片、肠溶片、胶囊
可以掰开:分散片和普通片
复方制剂不建议掰开
缓控释复方制剂不可掰开
多数由明显刻痕的药片可掰开
药物设计成不同剂型是为了方便让它发挥应有的药理作用。我们在拿到药品时,不妨遵照医生、药师的建议规范服用药品。
来源:微博、掌上医讯心血管频道、复旦中山结构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