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复印资料丨《先秦、秦汉史》2024年第5期

学术   2024-10-16 08:30   北京  







摘 要




豳地考

——从地理文献和铭刻资料再思考

李  零

【摘   要】先周古史三部曲:后稷居邰、公刘迁豳、古公迁岐,公刘迁豳是中间环节。此事见于《诗·大雅·公刘》,为周人传诵,可比《圣经·出埃及记》。豳地在哪里,是考古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2018年至今,西北大学在泾水流域的旬邑西头遗址发掘多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线索。2023年5月,作者应邀参观该遗址后,搜集传世文献和出土铭刻(甲骨、青铜器、简牍、玺印、陶文)中的有关史料,结合彬县、旬邑、长武、泾川、灵台等地的地理考察,对豳地及其邻国做大致梳理,或有助考古学的调查研究。

【关 键 词】豳;彬县;旬邑;长武

【作者简介】李零,北京大学(北京  100091)。

【原文出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京),2024.2.87~102


周秦之际天命观的

多重内涵及其演变

谢乃和

【摘   要】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但也含有后世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天命观念之因子。在西周天命观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鬼神之天命在国家宗教领域仍广有影响,但随着东周权力结构由王政走向霸政进而再度走向统一,社会思想领域里规律之天命、心性之天命则日益发展成主流。不惟如此,东周诸子还对上古天命观多重内涵进行了哲理化的理论建构,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周秦之际;天命观;鬼神;规律;心性

【作者简介】谢乃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授(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沪),2024.2.72~8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2VLS00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封建制与商周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BZS020)。


承秦·过秦·摒秦:

汉人秦论的三个维度

汪高鑫

【摘   要】接秦而建的汉朝,对于秦朝历史多有论议。纵观汉人秦论,存在着“承秦”“过秦”和“摒秦”三个维度。“承秦”主在制度,肯定汉朝对于秦朝制度的继承性;“过秦”主在治政,揭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摒秦”主在正统,将秦朝视为闰朝,从历史统绪上否定其政权的合法性。汉人秦论的三个维度,体现了汉人对于秦朝历史的认识既有肯定也有否定,肯定主要在制度层面,否定则主要在治政与正统层面。汉人秦论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过秦”则为其中的枢纽。“汉承秦制”而以具有仁德特点的周制进行补充,与“过秦”思潮对秦政仁义不施、暴虐天下的批判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朝持续不断的“过秦”,给秦朝打上了深深的暴政印记,以至于人们不敢“道秦”,“摒秦”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汉人秦论对于汉朝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历代秦论奠定了基调。

【关 键 词】承秦;过秦;摒秦;秦论;三个维度

【作者简介】汪高鑫(196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京),2024.2.20~3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上)”(22JJD770011)阶段性成果。


汉代皇权主义意识形态初论

苏小利 李振宏

【摘   要】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而统治阶级的思想集中表现为国家意识形态。对于某一时期国家意识形态的研究,是认识该时期政治思想和社会文化思想的一把钥匙。汉代在秦统一后第一个建立了稳定的帝制王朝统治,也相应地确立起以皇权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其基本的思想要素是皇权神授、皇帝独尊、礼制秩序、民惟邦本、以农立国,这五者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想体系,并通过全社会性的灌输落实,在思想和观念的层面构筑起一道巩固帝制社会秩序的铜墙铁壁。

【关 键 词】汉代社会;皇权神授;皇权主义;国家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苏小利(1991- ),女,山西吕梁人,历史学博士,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46);李振宏(1952- ),男,河南洛阳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南  开封  475001)。

【原文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8~66,154


汉代官吏的葬礼及其社会功能探析

魏  镇

【摘   要】葬礼不仅是一场慎终追远的生命告别仪式,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两汉时期,随着官吏阶层的迅速崛起,官吏的葬礼也成为重要的集会、社交场所。后世子孙通过葬礼上的孝行表现,营造自己的孝子形象,谋求仕途进步;朝廷则利用赐赠活动,协调君臣关系,宣扬主流价值;官吏士人借由赴丧,表达政治立场,拓展交际网络。汉代官吏的葬礼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丧葬仪式,更成为浓缩的政治舞台。对汉代官吏葬礼的探索不仅深入揭示了社会变革对丧葬礼俗的深刻影响,更生动展示了汉代政治体制与社会关系日常的运行机制。

【关 键 词】汉代;葬礼;社会功能;社会关系

【作者简介】魏镇,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112~1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变革视域下的汉代官吏墓丧葬礼制研究”(22CKG012)


秦汉病方类文本发展初探

——基于北大秦简《病方》的考察

田  天

【摘   要】北大秦简《病方》等新材料的公布,使秦汉病方类古书的发展线索更为明晰。秦代病方往往没有目录,内容构成相对驳杂。西汉病方常附有以病名分类的目录,正文抄写格式与目录配合。秦代病方中常见的家畜方在西汉初年已经消失,祝由方也在西汉中期以后逐渐边缘化。秦代病方中的祝由方所涉对象广泛,病方因此与其他类型的数术文本边界模糊。西汉以来,祝由方成为与药石对举的治疗人类疾病的方式,病方类古书与其他数术文本的边界也随之变得清晰。从秦到两汉之际,病方从内容、结构到体例逐渐定型,其形态更近于后代的医方。

【关 键 词】北大秦简;病方;祝由

【作者简介】田天(1984- ),山东青岛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秦汉史(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自然科学史研究》(京),2024.1.1~14

【基金项目】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北京大学藏秦汉简牍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G1404)



“定计”的明与暗:秦简所见

基层官府物资付受的计校过程 

曹天江

【摘   要】深入辨析学界聚讼纷纭的里耶秦简8-75+8-166(迁陵致郪县追书)、9-1至9-12(阳陵卒文书)等材料,可复原秦代基层官府物资付受的计校过程:每到年底,官府对每项付受事务的统计文书分别定稿,文书用语称“定以(物资名称+数量)付/受(某县)某官某物计”,故此过程可称“定计”。“定计”之前,付方可先向受方确认此事的名目、日期等,即“问何县官计,付,署计年名为报”;“定计”之时,由付方官府制作计文书并征求受方的确认回覆;受方若拖延逾年,则须上呈校文书说明情况。跨县付受“定计”的过程中,付方往往承担更大责任与风险,受方却相对轻松,加上距离遥远、程序繁琐,故双方为了推卸责任,都倾向于在文书上来回推诿,乃至於形成了某种“共谋”的默契,使计校事务年年迁延不决"。在“明”面上极其繁密的律令刑罚之下,“暗”面的操作“巧法”也在孳生传衍。注目於中国古代官僚制下计校管理的历史,不可忽视这“明”“暗”两面的“合力”。

【关 键 词】付受;定计;计校;问何县官计;阳陵卒文书

【作者简介】曹天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文史》(京),2024.第1辑.43~68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秦汉三国时期的日常统治与国家治理”(17AZS013)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书目文献
推送文献学、古代文史相关文章;介绍最新出版的历史文献整理类图书(含序跋、目录、索引和内容节选);与古籍和图书馆(含博物馆、档案馆等)有关的重要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