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曾国藩唯一佩服的对手,称赞其汉唐以来未有之彪悍,纪录至今未破

文摘   历史   2024-04-28 18:05   浙江  

1862年,太平军中后期将领陈玉成被苗秀霖押送清兵大营,《被掳纪略》记载:苗将英王陈玉成五花大绑送给胜保。叫陈玉成下跪时。陈玉成大骂说:“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胜保想招降他,陈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相关连环画

这个场面就是太平军晚期第一人物最后的强硬。

虽然死时才26岁,但是早已经名震天下,成了当时太平军中间少见的军事家。

虽然最终失败,但陈玉成在军事史上打破了两项至今无可超越的纪录。十四岁那年,陈玉成也想通过科举改变自己贫穷和孤儿的命运,然而在参加童子时试时便被刷了下去。

因此,在不久就在太平军金田村参加童子军,随军作战时,勇敢机灵,登高涉险,如履平地,加上身材矮小,动作矫捷外,一张白皙的脸下两眼各有一黑点,因此显得格外受到注目,被清军称之为“四眼狗”。虽然太平军里不乏童子军,但是却无人能如陈玉成一般获得火速重用。

十六岁时被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相当于监军,但他不愿做这种后勤管理,主动要求去前线作战。转年因军功越级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走入了太平军的高级指挥层。

相关画面

天京事前后,陈玉成已经因为持续战功被提升为冬官正丞相,在石达开出走后,有大批将官跟随出走,因此导致了洪秀全的天京出现了无人可用的紧急状况。经过推荐,加之此前赫赫战功,陈玉成被任命为正掌率前军主将,成了第三把手,而排在他前面的只是管理内部事务,根本不懂打仗,实际上陈玉成就成了天平军最高前线指挥官。比他大十四岁的李秀成被任命为他的属下,相当于四把手,二人共同主持军务,这年陈玉成才二十岁。

如此年纪就成了全军统帅,在中外历史上或许都是绝无仅有的罕见事例。甘罗十几岁做上卿,那是文官。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之初,算是很年轻了,也有二十二周岁。16岁的陈玉成在武昌包围中,带领五百人攀城而上,第一个杀上城墙,因此首功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

此后。在九江战场。他使用诱敌深入,配合林启荣死守九江,对湘军主力进行牵制,使得石达开实现了鄱阳湖全歼曾国藩水师,几乎改写了近代历史。

曾国藩画像

1856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形成包围,陈玉成与李玉成在镇江实现将清军包围,迫使清朝大将军吉尔杭阿溃不成军,最终被迫自杀,此后,陈玉成如同开挂一般,横扫江南清军,再度导致前线钦差向荣被迫自杀,

1858年,陈玉成二破江北大营,打通了水上封锁,并攻克六合关键峡口,紧接着与捻军连输,在这年年底打出了重要的“三河战役”,全歼湘军6000余人,导致湘军第一大将李续宾的自杀。

1859年,陈玉成又因战功,作为洪氏本家之外,第一个被封英王。洪秀全还明确宣布,“京外不决之事,问于英王”。再次正式肯定陈玉成在军中的统帅地位,这时他才二十二周岁。

对于他的统帅地位,连同时被任命为副统帅的李秀成都没有异议,其他将领就更没有人表示不服了。

他不是洪秀全的皇亲国戚,出身极其低微,因此他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从普通大头兵成了太平军军队一号人物,不得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实力选手。”。清方情报资料《贼情汇纂〉形容说,“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贼中之最可恨者”。曾国藩在日记和家书中多称陈玉成为“四眼狗”、“狗逆”,甚至说:“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

可知陈玉成确实给清军造成强大压力。

那么此后为何陈玉成迅速走向败亡呢?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归根结底是洪秀全的瞎指挥,还是陈玉成过于年轻的误判?抑或曾国藩的战略定力更为高超。

争夺安庆事例,不久陈玉成迅速滑落,隐藏怎样原因?

曾国藩的战略定力是铁心拿下安庆,而陈玉成按照洪秀全指挥,展开“围魏救赵”最终失策,导致陈玉成最终也因此走向败亡。

在奏折中将总体战略和部署向清廷汇报说:“自古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根本。此臣反复筹思,安庆城围不可遽撤之实情。”

“目今贼焰方炽,人心大震,但求立脚之坚定,无论逆氛之增长。”胡林翼配合曾国藩,二人商定用“围城打援”战术进行全面应对。

胡林翼

曾国荃作为安庆第一将领, “凡苦战一日一夜,贼死者万数千人,我军死者百余人,用火药十七万斤,铅子五十万斤。”《能静居日记》可知这次战争异常残酷激烈。

太平军清楚认识到曾国藩这步战略的极端危害性,于是集中大量优势兵力,展开“围魏救赵”企图迫使曾国藩分兵或是战略转移。先攻杭州,随即出其不意,回师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并乘胜追击,打下苏州常州,江南于是全入太平军之手。

江浙向来是清政府的主要赋税来源和粮食供应地,因而清朝十分担心苏杭的得失,命令曾国藩放弃围攻安庆的计划,东下救援苏、常,并说“为今之计,自以保卫苏常为第一要务”。

在曾国藩的坚持下,曾国荃的湘军不惜一切,拼死不解安庆之围。

正如曾国藩所料,陈玉成进攻武汉受阻,不得不直接回师救援安庆,来回折腾,反而给了湘军以最好的机会,最后太平军不但未能解安庆之围,陈玉成也在转战途中被俘。

此前洪秀全为了给族弟洪仁玕树立威信,拍板采用洪仁玕的方针。原来,洪仁玕未立寸功,一到南京,洪秀全便封他为千王,正掌率,总理朝纲,即第二把手。但太平军大小官员都不服气。于是,洪秀全便急于要让他立功,树名树威。出于这样的心理,便拍板采取洪仁玕的作战方案,“先取苏(州)、常(州),后攻湖北”。这个方案,并非没有道理。问题是,李秀成心里不赞成“后攻湖北”,而陈玉成远离拱卫南京所必保的安庆,表面上看来是“国魏救赵”,以打湖北来解安庆之压力,实际上是取远水救近渴的办法,未知教太多,风险极大,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洪仁玕

曾国藩的战略眼光远在只会玄想空谈的洪仁开之上。他就是死死吃住安庆不放,湖北得失并不大在乎。

然而,洪秀全坚持照洪仁玕的方案,命令陈玉成、李秀成西征湖北。由于李秀成不坚决,陈、李两军没有协调好。又由于陈玉成对湖北情况不明,又怕“洋兄弟”干涉,本来武汉唾手可得,却不敢进攻,坐失战机。于是,不但这次西征一无所得,却使安微空虚,安庆危急至极。当陈玉成疲于奔命,率军回救安庆之时,曾国藩已作好战略决战的准备。而此时,洪秀全却派洪仁玕、林绍璋这帮亲信草包去支援陈玉成。于是,不但解不了安庆之围,救援之军倒先被打垮,安庆被清军占领,陈玉成的精锐尽失。安庆的失落,南京失去上游拱卫,也失去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陈玉成几乎全军覆灭,太平军的战斗力和士气都受到重创。这次关系全局的惨败,主要是洪秀全的责任,其次就轮到陈玉成了。

但洪秀全总是自命一贯英明正确。陈玉成从安庆退到庐州后,洪秀全非但不承担责任,想出善后办法,反而严辞贵斥、革其职权。这实际上是将陈玉成送上死路。部下劝陈玉成回南京以期重整旗鼓,但他不愿也不敢回南京。

不愿,是他很自负很骄傲,自以为英雄盖世,不肯承认此战大败。不敢,是怕洪秀全兄弟治罪,从此失去带兵作战的机会,甚至被抛出来做普替罪羊杀掉。在庐州无粮而守不住了,致北方三路人马的信又如石沉大海,于是不听部下苦劝,来自到寿州去找苗沛霖。这个苗沛霖,陈玉成还曾保举他为太平军的高官,对他存在幻想,可谓毕竟年轻阅历不足,然而他已暗中奉清朝钦差大臣胜保之命诱捕自己。一到寿州,便被逮捕。结果在送北京途中,清廷恐被劫走,下令就地处死,时年才二十五周岁。

陈玉成的致命弱点,或许在于年轻人的年轻气盛,最终导致战略不成熟的误判形势。

陈玉成勇敢善战,奋不顾身,为部下表率,胜多败少,战功卓著,在太平军中威信很高。但从总体看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精神视野不宽,大局观欠佳,作先锋作战将无疑是突出的,担任统帅就有显著的缺陷。他不反对洪仁汗的西征计划,出兵时未能与李秀成做好协调、统一工作,进逼武8汉时又踌躇不前;回救安庆的战略决战,没能请得李秀成、李世贤的协同,都表明他并非合适的统帅。

曾国藩奏折

不听部下劝告,到苗沛霖营中自投罗网,显示了他太过自负,自我定位失准,听不进不同意见。他数落、嘲笑胜保的话,固然富于大丈夫气概,但却透露出陶醉于自已经常胜利而骄傲轻敌、太过自信的情绪。作为统帅,他种种局限和缺点,迟早要失败要被杀的。使他在1862年过早败亡,除了自身原因,再就是由于洪秀全的客观上加害。要不是洪秀全坚持照洪仁开建议而西征,陈玉成不致于后来失去安庆而无处立足。要不是安庆失守后洪秀全的严辞斥责和罢官,陈玉成尽可以回南京再图重整旗鼓,不必到寿州找苗沛霖而自投罗网。因此洪秀全导致了陈玉成的早死,而陈玉成这位年轻悍将也如同丧家之犬,无处收留,最终仓促流星般的滑落。


剥笋历史
不才赵立波力求客观公正阐述过往云烟,不偏不倚,不爱不恨。行走在文化散文和大历史之间,尽力用扎实的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在不断创新和挖掘的方向下大力气求真务实,以期获得更多的知己。如古人所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并希望包容理解,求同存异,共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