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袁崇焕被处死后,为何大明百姓一片欢呼?

文摘   2024-07-09 16:36   浙江  

袁崇焕被处死到底冤不冤?毛文龙的事儿又怎么说?
崇祯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629年,皇太极突然率领大队人马绕开袁崇焕在宁远、锦州的布防,绕道辽西,从蒙古进攻大明防守薄弱的地方蓟门,迅速突破长城关隘,几乎一路畅通没有遇到巨大阻力就迅速直达遵化城下,要知道遵化距离京城不过二三百里,十万满蒙铁骑迅速成压倒趋势。
初冬的京城在崇祯的命令下开始迅速戒严。
袁崇焕增援不力,同时皇太极开始进行舆论战,散播各种谣言导致了京城与袁崇焕的不信任。

此时袁崇焕不仅没有迅速出击围困京师铁骑,反而是兵临城下让打开大门希望军队进城休整。面对这样要求,崇祯非常意外,最终只是同意将袁崇焕用筐给他用绳子带上来,这就是最著名的“乙巳之变”。
十二月初一,崇祯进行了一系列京城布防调整,任命司礼监太监沈良佐和其他宦官掌握九门防务,然后他才召见袁崇焕。
崇祯问他的三个问题是:一为什么擅自杀了毛文龙?第二,为什么会让满洲骑兵打进京师?第三为何打伤满桂?袁崇焕对于这次召见言语慌张,对答错乱,因为毛文龙这事他先斩后奏过了,当时皇上也没批评他,其次满洲兵是绕过防线,他也没有预料,第三满桂怎么受伤的他确实不知道。但是他却支支吾吾,回避问题,只是对皇上说:“东人此来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极矣!”吓得户部尚书舌头伸出久久不能缩回《烈皇小识》。
大臣文震孟在当天的日记立这样记载:“余不觉顿足曰:噫,败矣……袁罪当诛,而此非其时也。”
果然事态发展是相当的严重。
1630年的三月十六日,崇祯召见内阁辅臣等大臣,研究最终处理袁崇焕问题,持续在平台召见内阁、五府六部以及大明的所有调查机构,涉及部门之多,为处死辽东总督袁崇焕全面做出准备。
崇祯愤怒地对臣下说:“袁崇焕托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率,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等兵临城下时,又偷偷带着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看到几百名大臣都低头不语后,崇祯正式宣布对袁崇焕的处理决定:“依律磔之!”的最终结论,就是将他活刮。
后世对于袁崇焕之死多有争议,同时对于他擅自处死孤守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毛文龙也引发巨大争议。
这里面其实也存在个必然关系,就是当初袁崇焕给崇祯许下“五年平定辽东”的诺言,结果获得崇祯全面支持,要什么给什么,以至于杀了毛文龙,当时崇祯也默认了。结果是,崇祯觉得他被袁崇焕给忽悠了,不仅没平定辽东,相反把满洲兵放了进来,所以他发怒也是情理之中。
那么袁崇焕冤不冤呢?这个可以再交给历史讨论,只是他自己在杀了毛文龙后也说过这样的话:今日杀毛文龙,本部院若不能恢复全辽以还朝廷,愿试尚方剑以偿尔命!”,又对毛文龙的部将说:“毛文龙如此罪,尔等以为应杀不应杀?若我屈杀毛文龙,尔等就来杀我。”
可见做事不能太绝,话也不能说尽,袁崇焕没有给自己留余地,根据《石匱书后集》记载袁崇焕这边被行刑“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生啖之,侩子乱扑,百姓以钱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颊间,犹唾骂不已。”


剥笋历史
不才赵立波力求客观公正阐述过往云烟,不偏不倚,不爱不恨。行走在文化散文和大历史之间,尽力用扎实的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在不断创新和挖掘的方向下大力气求真务实,以期获得更多的知己。如古人所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并希望包容理解,求同存异,共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