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常強調:見地、行願、修證,行願為核心。
南師悲願宏深,而他晚年卻稱自己是三無老人:“一無是處,一無所長,一事無成”。其中有何深意?
本期“行願點燃生命”系列,隨南師深思“行願”與“無願”之關係。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
——《維摩詰經》
這一位深慧菩薩報告的是大乘的三解脫門。
三解脫門就是空、無相、無作。無作在有的經典上也翻成無願。看到無願有人就覺得奇怪了,學佛不是都要念《普賢行願品》嗎?學佛不是都要發願嗎?無願其實就是無作,作而不作。我們能抓住這三解脫門,一切佛法的道理就都知道了,學佛就是隨時把握三解脫門。
講到空,例如《心經》說“諸法空相”,《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學佛想要進到空,有多難啊!密宗的,尤其是黃教一派,要得中觀正見才算見道得根本智。什麼是中觀?不空也非有,即空即有。得中觀正見人的前提要先見空性,先見到空的一面,也可以說是見性空。瞭解了性空,自性本來空,學佛的第一步就邁開了,不是理論上瞭解,是要身心都進去。現在講話都懂,這是理論,沒有用的。你縱然能把佛經倒背如流,佛學好得不得了,生死來到時一點用都沒有。不要講生死,就算感冒來了你也擋不住,你空空看,噴嚏照打,肚子餓了你去空空看,還是餓得受不了。真得到空性的人,卻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所以什麼叫悟道?什麼叫證道?是身心整個投進去。就像這杯茶,白開水沖泡茶葉就有味道,你只講空話,講得再香再濃,白開水仍然是白開水。
這個性空是要證得的,證得了性空還不算佛法完全成就了,只是起步而已。性空了還要知道緣起,真空要起妙有的作用,那佛法就又進一步了。但是這還不算成功,要空非空,有非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才真能算瞭解般若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這個道理就是中觀正見。
這個空是不是究竟呢?絕對究竟。最後得中觀正見,連中也不中了,徹底的空,所以講是性宗般若畢竟空。這個空的境界要如何求得?在座的同學打起坐來拼命想求空,求不到的道理在哪里?就因為你在忙著求空,真是空忙。要知道,是空來空你,不是你去空它。你懂了這個道理,很自然就空了。你現在在聽講,空不空?不空啊,這是有啊。但是你聽到、感受到的,沒有一點可以停留住的,它早跑掉了,當你一聽到就已經沒有了。所以是它來空你,不是你去空它。
結果我們學佛的都走了反路,都在求空,豈不是背道而馳?它本空啊!你瞭解了本空不是就很解脫嗎?用不著怕有個有的。你想把我們的思想、感覺停留住,那是停留不住的。不過有一樣你感覺到好像停留住了,就是當你痛苦時,你硬是空不掉。其實還是空得掉的,那個感覺痛苦的就是受陰,就是業力的根本。業在哪里?就是被痛苦煩惱束縛,被這個力量捆住了,解脫不了,就是業。這是一個感受的作用,你打坐覺得靜了,但是你裏頭還有一個靜的境界,就是受陰,你就解脫不了。等你覺得空了,就又著相了,有個空相,這空相也要空掉。你說空了覺得清淨,可是既然還有個清淨,又不空了。
空,是徹底的無相。既然無相就當然無作無願,我也不希望有個空來,它自然空的。你造出來個空的境界、光明境界,那就是有作。有作在修持的程式上就是有修有證,無作是無修無證。所以得了道的人跳起來是道,坐下來還是道,這肉身完了,可是法身是不生不死的。
我們修持能達到空、無相、無作,則心意識自然空了,自然就解脫了,自然就入道了。學佛不論大小乘,不論任何宗派法門,歸納起來,最後都是求解脫。什麼解脫呢?不是工夫,不是信仰,是智慧的解脫。所以學佛的成就是大智慧的成就,不是工夫,不是境界,不是迷信,不是信仰,而是智慧的解脫。但是同時也包括了工夫,也包括了境界,也包括了正信。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金剛經》
何以故?什麼理由呢?《金剛經》的特點,是使我們知道無住、無相、無願,這是大乘的心印。此心要隨時無住,隨時不著相,隨時隨地地無願。你說正要我們發大願,怎麼無願呢?大慈悲當然是願力,慈悲過了就不住,沒有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裏哭啊!過了就不住,所以說願而無願。
第一波羅蜜是大智慧成就,大徹大悟,成佛,也就是般若實相。般若實相本來無住,本來無相,本來無願。當然大家不要會錯了意,青年同學們根本發不起願力,以為你本來無願,已經合於佛法了,那就很糟糕。無願,就是一切大慈悲用過了便空,無住。因此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第一波羅蜜也就是般若,大智慧;而般若裏的實相般若,就是見道體,也就是我們後世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
——《金剛經說什麼》
南老師晚年稱自己是三無老人,“一無是處,一無所長,一事無成”,實際上是話裏有話。大家仔細分析,其中大有文章。一無是處,就是無住。一無所長,就是無相,你抓不住它的。有人說南老師是國學大師,他怎麼只是國學大師?這些觀點都是誤解。南老師融通古今,學貫中西。他入世出世皆通達。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一事無成,就是無願。他修金溫鐵路,促進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等,為國家民族做出的貢獻太多了!在今天這樣的一個時代,幸虧有南老師為我們講述這麼多經典,又有劉雨虹老師帶領同學們將南老師講述的經典整理出版,才能讓我們得以去體會古代賢聖們這樣偉大的智慧。南老師一生弘揚中華文化,成就千秋事業,這不正是對大乘三法印“無住、無相、無願”最好的印證嗎?
南老師在最後交代我們要平凡。什麼叫平凡?無住、無相、無願,每一個人都是佛,眾生平等。我跟大家都一樣,沒有什麼了不起,可能我今天幸運一點,比你多賺一點錢,或者運氣不好,比你多辛苦一點,但本質上,我們人人是佛,眾生平等。什麼叫非平凡?我沒有放棄自己想要努力、想要精進的念頭,才能成就非凡的事業。就像南老師一輩子,發揚中華文化的正統,他真的都做到了,但他覺得這是自己本來就該做的,就是那麼平凡。像我們每個人的母親,一輩子都在奉獻,無私地照顧孩子,但母親並沒有覺得自己了不起,而是將自己的付出看作義所當為的,母親就是我們身邊最平凡又最不平凡的人。所以平凡,非平凡,是名平凡,這就是我們學習《金剛經》的一個體悟,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善護念、無住、無相、無願。
——李慈雄《重建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專欄往期 · 主题
歡迎點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