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什麼樣的人,最容易遇到善知識?(教師節)

文化   2024-09-10 00:02   北京  





各位看過西藏密宗的《密勒日巴傳》吧!密勒日巴替師父蓋房子,千辛萬苦蓋好以後,還被師父痛罵一頓,誰叫你蓋在那裏的?拆掉!密勒日巴只好一塊一塊拆下來,重新蓋過。蓋好以後,又被罵一頓,再拆掉,重新再蓋。如此蓋了四次,師父就是這樣整他,他的師母看了不忍心,直哭。他走了沒有?他就是不走。

 

其實,你看看中國的高僧傳與禪宗語錄,這些高僧悟道的經過都不簡單,都不是那麼容易。你看禪宗二祖神光去找達摩祖師,就砍下了一只手臂。各位曉不曉得雲門祖師怎麼悟道的?賠上了一條腿。雲門去找睦州和尚的時候,睦州也是不理他,不讓他進門。雲門不死心,來了幾次,跪在門口,睦州看到他就把門關起來。假如是我們的話,早就破口大罵了,雲門沒有,他是來求道的,他還在參禪呢!有一天雲門想到一個方法,又來叫門。睦州開門見到雲門,又準備把門關上,雲門一個箭步上前,趕緊把一只腳伸進去,這下子你總關不了門了吧!睦州禪師可絕了,硬是狠狠地把門關上去,結果,雲門的腳斷了,哎喲一叫,哈!開悟了。


什麼是善知識?善知識很難辦,善知識就有脾氣,奉勸各位學佛儘管學,千萬不要去找善知識,否則遭遇很慘,不小心一條腿就去掉了。佛法不一定在口頭上,而是在行為上,他在行為上折磨你。禪宗祖師的嬉笑怒罵,那是他的教育法,有時整得讓你真受不了。道理是什麼呢?他告訴你,道在你自己那一邊,不在佛那裏,也不在善知識這裏。善知識只是想辦法把你所有的妄念都打斷了,都憋住了,憋到你開悟為止。你看孔子的教育法也是這樣,孔子對每一個學生的答案都不一樣,問仁,對這個說是這樣,對那個說是那樣,用現代的觀念來說,沒有一個標準。孔子說他的教育法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逼著你發憤,你說我不會,我偏要弄會給你看,先刺激他發憤,然後再進一步啟發他。不悱不發就是故意引起他的懷疑,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現代的教育則是鼓勵鼓勵,結果許多都鼓勵壞了,成不了大器。

 

——《圓覺經略說》




只要你是塊料子,夠得上法器,善知識會來找你。善知識都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傳下去,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想找一個好學生,問題在於你自己是不是法器。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一個人要學佛求法,第一非要把自己構成一個法器不可;這個話你們很少聽到,如果到西藏學密宗,就會聽到了。

 

怎麼叫法器?法器是個空的,比方,你要把平常所學的東西都倒光,變成一個很好的空杯子,七寶莊嚴的空杯子,這樣人家的甘露倒下來,你才能夠接受。如果說不構成這麼一個空杯子法器,裏頭裝了東西,譬如讀書人,過去、現在的學者,知識學問多了,或者佛學學多了,修行永遠不會成功。因為他不是個法器,杯子裏已經裝滿了,對於別人講的話,釋迦牟尼佛講的話,祖師講的話,他自認是在客觀地批評,這個有道理,這個同我想法一樣……這就完了,這就不是一個法器了。

 

所以自己要構成一個法器,乃至已經完全都懂了,都先把自己的丟得光光的,聽你的。自己變成一個空杯子,空的寶瓶,接受人家的清水也好,牛奶也好,甘露也好,先裝滿,回來再製作過。發現這個是優酪乳,不對,就倒掉了。等於釋迦牟尼佛學法一樣,學到了,求到了,修到了,“知非即舍”,實驗到了,覺得不對就丟掉。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第六意識,分別知識,就來比較它,認為這個是對,那個是不對,這個符合我的意思……如果那樣的話,就不要學法了。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南怀瑾文教基金會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旨在维持 怀师一生所教的精神,为人以圣贤为本,为心以无我为念。一切以求真、求实、求信,期盼和社会大众共同分享 怀师的智慧。\x0d\x0a敬请密切关注基金会最新消息,获取独家 怀师讲学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