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三國演義》的幕後功勞。毛宗崗的評批,足發《左傳》《國策》謀略之旨要 ◇電子書下載◇
文化
文化
2024-10-03 18:27
江苏
本期書目:
20.《增像全圖三國演義》金聖嘆、毛宗崗評
21.《三國志繡像》金聖嘆序 240幅圖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信近於義,言可複也。”為什麼中國文化提倡仁、義、禮、智、信?“信”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教人建立“信”?因“信近於義”,義者相宜也。這“義”字上表現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我們要注意“仁義”兩字,“仁”字,凡是博愛、慈愛都叫“仁”,世界各國文化,都有“仁”的同義字;但中國的“義”字,英文、法文、德文,任何一國文字中都沒有同義的字。只有中國文化中才有的。這個“義”字,有兩個解釋,儒家孔門的解釋講:“義者宜也。”恰到好處謂之宜,就是禮的中和作用,如“時宜”就是這個意思。另外一個解釋,就是墨子的精神,“俠義”,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中國人有這個性格,為朋友可以賣命,我們中國人這種性格,有時候比儒家的影響還要大,為了朋友,認為這條命該送給你,沒有關係,幫你的忙給了你,其他民族也有這種精神,可是沒有這種定義。我們有這種文化,而且過去中下層社會普遍存在。這很重要,尤其一個國家在變亂的時候更明顯。在抗戰期間就看到,老百姓為國家民族犧牲的精神,非常偉大,就是中國文化的表現。有人說這是儒家孔孟思想影響的,並不儘然,其實是《三國演義》等幾部小說教出來的。中華民族能夠有忠義之氣,這是我們民族的特性,特別的長處,所以我們負責教育的,要留意這類問題。——《論語別裁》
我們可以看到,幾十年來,一般知識份子的思想,有一個很嚴重的偏差,那就是幾十年來,中國人講文化,武人離不了《三國演義》的思想,所謂“縱橫天下,割據城池”的個人英雄主義。老實說,我們當年出社會,固然有以國家天下為己任的熱忱,但是心裡面還是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希望插上野雞毛,號令天下。
——《論語別裁》
《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但是中國三四百年來的政治思想,可以說從來沒有脫離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籠罩。
——《論語別裁》
我國近代文化,武的方面,軍人思想沒有脫離《三國演義》的範圍——縱橫天下,割據城池;文人則沒有脫離《儒林外史》中的現象範圍;社會形態沒有脫離《水滸傳》的範圍;一般人的思想沒有脫離《西遊記》的範圍;地方性沒有脫離“他是哪裡人”的範圍。很可悲!這就是有關於“地緣政治”的大問題。——《孟子與離婁》
清兵入關,有三部必讀的書籍,哪三部書呢?滿人的兵法權謀,學的是《三國演義》,還不是《三國志》,在當時幾乎王公大臣都讀《三國演義》。第二部不是公開讀的,是在背地裡讀的——是《老子》,當時康熙有一本特別版本的《老子》,現在已經問世,注解上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當時每一個清朝官員,都要熟讀《老子》,揣摩政治哲學。另一部書是《孝經》。
滿族入關打明朝的兵法,就是用了一部《三國演義》,雖然這個話太概括,也未免太輕視清朝了,但是大體上是如此。《三國演義》雖是一部小說,所包括的外交、政治、經濟、軍事、謀略思想太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打中國以前,幾乎日本全國的人都在讀《孫子兵法》與《三國演義》,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看過這些小說的,實在是少之又少了。——《論語別裁》
我們小時候讀書,一方面讀很古老的古書,一方面也偷偷摸摸讀小說。像我們小時候讀小說,是擺在抽屜裡的,《易經》是擺在桌子上面的。父親坐在後邊,兩眼瞪著。我們嘴裡念的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眼睛看的是《紅樓夢》呀,《三國演義》呀,等等。讀小說的確有好處,我是極力主張看小說的。很多家的小孩不准看小說,我的家裡是小說教育,在家裡功課可以馬虎,小說不能不看。不過孩子還沒有成人之前,要看什麼小說,要先問我,我看了才告訴他可不可以看。有些小說不是不可以看,是要等你年齡到了才能看。有人說,中國的古書諸子百家不能學,會學壞的。我們小的時候,老一輩不讓我們讀諸子,連《三國演義》都不准看,怕學壞了。但是,想擁有大有為的人生,做大事業,這些道理都要懂;想做大政治家、大外交官、大元帥、大教育家,甚至你想做個大和尚,反正想成就事業,不論軍事、政治、社會、經濟,乃至教育,這些都要懂;大和尚就是這棵樹,就要會托夢給人家,那才做得好。這是真的!也是人間世的道理啊!
——《莊子諵譁》
我們當年受教育,這種書是不准看的,連《戰國策》都不准多讀,小說更不准看,認為讀這方面的書會學壞了。如果有人看《孫子兵法》、《三國演義》,大人們會認為這孩子大概想造反,因此縱橫家所著的書,一般人更不敢多看。但從另一觀點來說,一個人應該讓他把道理搞通,以後反而不會做壞人,而會做好人,因為道理通了以後,他會知道,做壞的結果,痛苦的成分占四分之三,做好的,結果麻煩的成分少,計算下來,還是為善最划算。
以中國文學發展史而言,自魏晉六朝以後,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清韻聯,無一不與禪境有息息相關之妙。元明之間,歷史小說的創作者如羅貫中,他寫作《三國演義》的開端,開宗明義,便首先用一首《西江月》的詞,作為他對歷史因果迴圈的觀念,與歷史哲學的總評語,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如果依哲學的立場而講歷史哲學的觀點,羅貫中的這一首詞,便是《金剛經》上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為文學境界的最好注釋。也正如承皓禪師的《頌法身向上事》說:“昨夜雨霶烹,打倒葡萄棚。知事普請,行者人力。拄底拄,撐底撐,撐撐拄拄到天明,依舊可憐生。”豈不是一鼻孔出氣的作品嗎?因此而引起後人根據這種思想,造作一本小說中的小說——《三國因》一書,來說明三國時期的局面和事蹟,便是楚漢分爭因果迴圈的報應律的結果。
04
《毛宗崗批三國演義》前介
昔人雲:“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而孔子則自言:“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作《春秋》而何罪之有?此為千古一大疑情,一大話頭。吾人幼時讀《春秋》《左傳》,而耆年碩學者則告誡曰:少年不宜讀《左傳》,恐因此而誤入歧途。吾輩後生小子,則相譏謂:然則,何以關雲長讀《春秋》,俗世反稱為武聖,美髯公真為《春秋》所誤耶!此亦一大疑情,一大話頭。大可一參。
先民遺產古籍中之有《春秋》《左傳》《戰國策》等著作,誠皆為可讀而不可讀之書。可讀者,以其敘述歷史人與事之險阻艱難,情偽得失,波詭雲幻,變化莫測,實為壯觀。其不可讀者,人能觀今鑒古而克己為聖為賢為善者難;人因讀書而有知識,學足雜濟其奸,文足掩飾其過,反而資助於為非為惡者易。由此而知孔子自歎“罪我者《春秋》”之言,則爽然而盡釋疑情矣。泛觀秦漢以後歷經魏、晉而南北朝之歷史人物,慧黠者口說《春秋》大義而陰用《左傳》《國策》之權謀者,代不乏人,尤其以魏蜀吳之三國局勢,最為顯著。於是初唐之際,而有趙蕤著《長短經》之作,評議古今,昭示正反之旨,其於三國權謀,尤所議論。自此以後,宋、元則誤于理學之清談,以積弱為能事而已。順沿而至明末,則有李卓吾輩之崛起,攻訐歷史,揭櫫用經用權之談,騷然于學術之林;一變再變,複有馮夢龍等《古今譚概》《智囊補》等之作,楊慎修《廿五史彈詞》以及明末清初金聖歎評論說部之談,言賅意長,借詞比事,往往深含夫子微言大義之旨,以示權謀韜略之可用與不可用,以彰善善惡惡之分齊,必須慎思明辨,方能得其圜中。至若清初毛宗崗批《三國演義》之詞,據稱為金聖歎同意之作,事實為何,不得而考。但其批語,雖為說部小品,而涵義深遠,足發《左傳》《國策》謀略之旨要,誠為三百年來不可多得之慧解。惜乎歷來被埋沒於《三國演義》本事之外,而為明眼者所忽略,殊為可慨。今由老古文化出版公司特為彙集成為專書,俾世之講謀略者,藉此可發深省,則為幸甚。
(西元一九八五年端陽,臺北)
——《中國文化泛言》
《增像全圖三國演義》 金聖嘆、毛宗崗評
文件大小:270M
百度網盤:
https://pan.baidu.com/s/1IR1Ej1t8WOasw0QVrdATMg?pwd=6666
夸克網盤:
https://pan.quark.cn/s/3a83b65c5f8c
天翼雲盤:
https://cloud.189.cn/t/MV3yUzEji6bi (访问码:5jzu)
《三國志繡像》金聖嘆序 240幅圖
文件大小:195M
百度網盤:
https://pan.baidu.com/s/1xfNnbA0LQmDmJ_qzqj5XNw?pwd=6666
夸克網盤:
https://pan.quark.cn/s/cd2effeaac56
天翼雲盤:
https://cloud.189.cn/t/vuQjm2yUrABn (访问码:8t6f)